低剂量高分辨CT在诊断肺部病变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低剂量高分辨 CT在诊断肺部病变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代登彪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500


【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高分辨CT在诊断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影像科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的120例肺部病变患者,先后为其采取低剂量CT检查、常规剂量CT检查,对比两种方案的有效放射剂量、诊断准确率。结果:常规剂量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低剂量CT检查相近,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低剂量CT检查的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CT检查,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高分辨CT在诊断肺部病变中具有不逊于常规剂量CT的诊断准确率,且安全性也更高。

【关键词】CT低剂量高分辨肺部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病变主要包括肺癌、肺结核、肺部炎性病变、尘肺等,其发病率正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而日益提高,许多肺部病变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无明显症状,待出现明显症状后易处于重症或癌变阶段,此时不仅治疗难度很大,患者预后也普遍较差[1]。尽早诊断肺部疾病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最主要的手段,而高分辨率CT扫描正可以用于诊断肺部疾病,常规剂量条件下CT的辐射剂量较高,容易给患者带来放射性伤害,而低剂量CT扫描可以在不明显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保证CT扫描的安全性[2]。本文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影像科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的120例肺部病变患者,试探究低剂量高分辨CT在诊断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 方法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影像科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的120例肺部病变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1)性别男74例,女46例;(2)年龄:43岁~77岁,均值(60.78±11.22)岁;(3)病程:2个月~7年,均值(3.61±0.41)年;(4)病理结果:肺癌45例,肺炎56例,肺结核15例,其他类型肺病4例。

1.2 方法

在患者进入CT室前告知其必须将金属饰品和外套脱下,以免图像中出现伪影。待进入CT室后为患者取平卧体位,告知其高抬双臂,充分暴露胸部。为减少呼吸带来的干扰,应指导患者屏气,以CT机的探头扫描,起点为胸廓入口,终点为肺底。先后为其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高分辨率CT扫描,其中常规剂量需设置电流为100mA、电压为120kV、层距为5mm、层厚为5mm;低剂量需设置电流为80mA、电压为120kV、层距为3mm、层厚为3mm。待扫描结束,先后观察肺窗和纵膈窗,其中肺窗的窗宽、窗位为1500HU、-700~-600HU,纵膈窗的窗宽、窗位为350HU、-24~-34HU。观察完毕,对扫描区域内的肺、纵膈、支气管等组织的情况和组织、血管间解剖关系等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方案的有效放射剂量、诊断准确率。有效放射剂量=特定转换系数(胸部k=0.014)*剂量长度乘积[3]

1.4 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资料均录入到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开展处理,其中研究所牵涉定量资料均用t验证、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所牵涉的计数资料均选用卡方(c2)检验,用(n,%)表示,组间对比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取决于是否为P<0.05。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见表1,常规剂量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低剂量CT检查相近,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

1:诊断准确率的对比(n%

分组

肺癌(n=45)

肺炎(n=56)

肺结核(n=16)

其他(n=4)

诊断准确率

低剂量CT检查(n=120)

40(88.89)

53(94.64)

12(75.00)

3(75.00)

108(90.00)

常规剂量CT检查(n=120)

41(91.11)

54(96.43)

14(87.50)

3(75.00)

112(93.33)

c2

-

-

-

-

0.873

P值

-

-

-

-

0.350

2.2 有效放射剂量

低剂量CT检查的有效放射剂量为(2.57±0.54)mSv,低于常规剂量CT检查的(8.71±1.66)mSv,统计学对比有差异(t=38.531,P=0.000<0.05)。

3 讨论

肺部病变有良恶性之分,但肺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症状表现却较为相似,因此临床难以通过症状体征进行准确诊断;病理穿刺活检是金标准方法,但会给患者带来创伤,且穿刺恶性病灶时容易造成癌灶种植转移等结果;X线的分辨率较低,清晰度不够,显示的信息有限,MRI虽然分辨率和清晰度高,但价格高昂且费时较长[4]。CT属于无创检查方式,其既不会给患者造成创伤,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可以为患者病情的判断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参考依据,并且其价格相对较低,费时较短,更是进一步提高了CT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CT检查具有辐射性,因此临床无法短时间内为患者重复使用[5]。对于常规剂量CT辐射量高的问题,临床尝试降低扫描剂量,而从结果可知,常规剂量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低剂量CT检查相近(90%vs93.33%),低剂量CT检查的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CT检查(P<0.05),可见降低扫描剂量不仅不会明显影响诊断准确性,还能提高CT的安全性,故临床应为肺部病变患者采取低剂量高分辨率CT扫描。

结语:

对于肺部病变,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其辐射剂量比常规剂量高分辨CT扫描更低,因此其临床价值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邓瑞芳.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02):159-160.

[2]黄晓兵,张振宇,黄元斌,等.低剂量高分辨CT在诊断肺部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7):71-73.

[3]陈武泽,许立创,揭少锋.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诊断肺部病变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2):277-279.

[4]胡示超,鄢楠,秦文宇.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05):500-501.

[5]罗艳芬.低剂量高分辨CT在诊断肺部病变的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