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3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分析

李兰兰 叶水华 欧华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输血治疗的480例患者,在输血治疗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结果:22例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14例特异性抗体,36.36%(8/22)属于Rh系统;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外科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妇产科、内科(p<0.05);妊娠史、输血史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史、非输血史患者(p<0.05)。结论:输血患者在治疗前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避免溶血反应,保障输血治疗安全。

【关键词】输血治疗;不规则抗体;Rh血型;临床检验

不规则抗体指存在于人体血清中的意外抗体,如IgG抗体,不包括抗-B、抗-A,多因免疫刺激生成,是诱发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治疗无效、交叉配血不符以及血型鉴定正反不符的重要因素[1]。随着输血治疗技术水平提升,临床上愈来愈重视输血安全,因为RhD以及ABO血型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逐步得到了有效抑制,但是其他RhC、e、E、c等血型抗原未能纳入输血科常规筛查项目并给予同型输注,部分患者重复输血治疗后形成不规则抗体,易诱发输血不良,不利于输血治疗安全。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480例输血治疗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1月,均为手术备血或计划进行输血治疗,在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

1.2方法

所有入组的观察对象均采用EDTA真空抗凝管采集5ml静脉血,离心处理10min,每分钟3000r。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上给予3孔标记,将低离子溶液加入到每个孔内,各孔添加40ul,然后将Ⅰ号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10ul、Ⅱ号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10ul、Ⅲ号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10ul分别依次加入各个孔内,同时再添加患者自己的血浆50ml于各孔内,用孵育器进行孵育,温度37℃,时间n15min,再一次离心处理10min,每分钟1000r,记录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若检验样本结果为不规则抗体阳性,进一步鉴定抗体,参照谱细胞反应格局统计特异性不规则抗体,使用对应抗体血清进行红细胞检测,逆向检验特异性不规则抗体。

1.3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检验研究组与常规组获得的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其中以均值(x)±标准差(s)形式描述属于定量资料,组间t检验;以%(率)形式表述定性资料,组间X2检验。最终以P值描述数据差异,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

480例患者在输血治疗前检验不规则抗体,发现22例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4.58%。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14例特异性抗体,血型系统主要包括Rh、MNS、Kidd、Kell、P、Duffy以及Lewis等,其中Rh系统患者8例,占比最高,为36.36%。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不规则抗体阳性320例检验结果分析

血型系统

抗体

例数

占比(%)

Rh

C

1

4.55%


c

1

4.55%


E

4

18.18%


D

2

9.09%

MNS

M

1

4.55%


s

1

4.55%

Kidd

JKb

1

4.55%


JKa

1

4.55%

Kell

K

1

4.55%

P

P1

1

4.55%

Duffy

Fyb

1

4.55%


Fya

1

4.55%

Lewis

Lea

1

4.55%

混合抗体

无特异性抗体

0

0


自身抗体

0

0


S+Lea

1

4.55%


Lua+Lea

1

4.55%


E+Lea

1

4.55%


E+Fya

1

4.55%


E+S

1

4.55%


D+c

0

0

2.2不同年龄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对比分析,各个年龄阶段不规则抗体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对比

年龄(岁)

例数

不规则抗体阳性

阳性率

百分比

<20岁

89

4

4.49%

18.18%

20-40

138

6

4.35%

27.27%

41-60

101

5

4.95%

22.73%

61-80

99

5

5.05%

22.73%

>80

53

2

3.73%

9.91%

总计

480

22

4.58%

100.00%

2.3观察不同性别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480例患者中213例男性、267例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男7例、女15例,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详情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性别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性别

例数

不规则抗体阳性

阳性率

百分比

213

7

3.29%

31.82%

267

15

5.62%

68.18%

总计

480

22

4.58%

100.00%

2.4观察不同科室检验不规则抗体的结果

根据科室不同对照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22例中,13例外科,4例内科,5例妇科。外科检出率明显高于妇产科、内科(p<0.05)。详情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科室检验不规则抗体的结果分析

科室

例数

不规则抗体阳性

阳性率

百分比

外科

206

13

6.31%

59.09%

内科

133

4

3.01%

18.18%

妇产科

141

5

3.55%

22.73%

总计

480

22

4.58%

100.00%

2.5观察妊娠史与输血史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根据有无妊娠史、输血史对照,不规则抗体阳性22例中13例存在输血史、12例存在妊娠史,存在妊娠史、输血史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史、非输血史患者(p<0.05)。详情如表5所示。

表5 妊娠史与输血史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科室


例数

不规则抗体阳性

阳性率

百分比

妊娠史

224

12

5.36%

54.55%


256

10

3.91%

45.45%

输血史

247

13

5.26%

59.09%


233

7

3.00%

31.82%

3.讨论

本文对480例输血治疗患者进行了不规则抗体检验,发现阳性患者22例,其中14例特异性抗体,Rh系统患者占比36.36%。自身抗体产生与药物、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因素相关。临床上应当提前排除自身抗体的影响,然后再交叉配血鉴定输注反应最弱的血液。无特异性抗体可能与样本类型、样本长时间保存而使得抗体减弱等因素有关。

分析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发现4例抗-E抗体,与E抗原分布相关,与RhD相比,RhE抗原性相对较高。随机交叉配血过程中RhE阴性者很有可能会输注RhE阳性血液。

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与患者年龄无关。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因为女性流产、妊娠等情况下易遭受免疫影响而生成不规则抗体。妊娠史、输血史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史、非输血史患者(p<0.05)。多次输血治疗以及有过妊娠的女性患者需引起重视,需及时筛查、检验,避免出现寒战、高热不退,严重者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外科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妇产科、内科(p<0.05)。可能因外科手术逐年增多,术中需要输血支持治疗越来越多,同一位患者频繁、多次入院输血治疗,重复输血后容易形成免疫性不规则抗体[2]

综上所述,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显著,可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允标. 输血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12):2.

[2]梁晓敏, 柳叶. 3082例住院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