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刘亚男

来宾市城南小 学 广西省来宾市 5461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积极跟随时代脚步,开始反思数学教学的质量性与效益性,尤其要深度探寻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的优质性与创新性,力求实现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的与时俱进。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小学生进行理论验证、规律实践、视野拓展、知识积累的实训化认知区域,因而教师立足“双减”政策,优化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章对“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高效化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与学的延伸,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书面作业

当前,学生和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书面作业的书写上,从中体现不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等。除了书面作业以外,还有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形式多样的作业,通过这些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课本知识中走出来,从生活实践中走进去,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实践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二)作业形式单一

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思想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作业形式十分单一呆板,没有任何创新变化。而想要打破这样的局面,教师就必须做到认真对待作业设计,而不是忽视作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数都是以课后习题为主,这就使得作业布置范围极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其他选择。同时这一类作业有很多要求这一特点也导致学生的潜能无法发挥。除此之外,作业设计还存在作业内容全是学过知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作业虽是必不可少的,但却不应该是作业的全部内容。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内容只能做到对旧知识的复习,而实际上只做到复习旧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对旧知识的练习应用中学到新知识。

二、“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设计开放性数学作业

教师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涉及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这四种多边形面积之间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差异。教师课后练习训练时可以采用开放性作业练习,促使学生从根本上学习并掌握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数学题目:学生自行准备两段绳子,绳子长12厘米,利用一根绳子围绕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并计算三种图形的面积,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呢?通过一根绳子对一种图形使用不同围绕方法,得到的面积计算结果相同吗?一根绳子围绕出来这三种图形,它们的面积相同吗?如果不同,谁的面积更大,为什么?利用两根绳子进行图形组合,会有几种图形组合方式?组合成的图形面积又是多少呢?教师通过布置这样开放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动手练习的兴趣,在动手试验过程中对多种四边形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经过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对比,强化对面积公式的记忆,加深对不同面积公式的记忆区分。

(二)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其作业完成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其知识应用水平上的差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做题时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而数学能力较低的学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正确率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作业布置情况,用统一的标准布置作业是不够合理的,如果作业量相同,那么学困生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影响到学生的其他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做题速度进行分层布置,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范围内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作业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速度很快,所以可以适当地增加课后的计算题,从而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其计算能力,而对于计算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用适中的计算题数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计算,以减少学生对于作业的抗拒心理。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

在“桌子有多长”的作业设计中,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感知如何使用小尺子去进行正确的测量,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去锻炼学生的测量能力。教师可以这样设定作业内容:请你在家中测量一下餐桌的长度是多少?如果餐桌是圆形的,可以测量一下茶几的长度。这样,学生就会以家中的餐桌或茶几为测量对象,利用小尺子一点点地进行测量,仔细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内容去积极感知、主动测量,自然能够有效促双发展。

(四)设计实践操作作业

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归纳到演绎的“数学化”过程,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帮助学生丰富感性认识、积累活动经验的重要渠道。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操作性强,学生不仅要考虑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及异同点,还要通过量、画、折等技能,将一个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图形。学生在亲身参与观察、猜测、操作、实验、推理论证的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创造潜能,学会学习。

结束语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作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已经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打破常规,通过个性化、能动性、实用性的作业设计,能够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够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的价值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21(10):9-13.

[2]柯岩.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求学,2020(48).

[3]商学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