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教学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关于 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教学感悟

刘 梅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小学校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认识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学习进位加法及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1Shape1Shape3Shape2 0以内数的认识,除了会写会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10以内数的组成,这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如利用小棒、圆片或铅笔等实物进行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但是学生是集体学习,很多时候有一部分学生是看到旁边同学怎么分的就怎么分,没有真正去思考如何分,导致一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除此之外,在分的过程中凌乱、无规律、无顺序,除动手分分和说以外,还要在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作记录,开始可能很困难,但是坚持下去就会有惊喜出现,比如3的分解与组成的学习,从实物到数量进行抽象: 可记录为 ; 可记录为

Shape4

Shape6Shape7Shape5 。给学生渗透有序,同时理解分的过程,去发现分中的规律。接着,就是变式练习: 。让学生充分理解数的分与合的过程,逐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为下一步学习加、减法作铺垫。

然而,“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找生活中的数学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決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无论是对0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学习减法时,主要体现在学习“山上原有4只子,跳走了1只,还剩几只?”接着是“跳走了2只或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学生解答完这几个题目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但是,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为什么不4只猴子都跳进洞里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他们已经融入进了这个情境中,并且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提到的减法问题,孩子们举例说明的都很好。比如有个孩子说:妈妈买了10个苹果,吃了6个,还有几个苹果?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活跃了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语言更加准确,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总结减法意义时,注重了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出要求还剩几只猴子,都是从4只里面去掉跳走的,也就是从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还有重复学生的话少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数学语言与上节课比较相对简洁明了。

在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数学学科的持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学生掌很好。特别是在画一画环节,通过前面的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出了先画4个圆,再用虚线框圈出1个表示去掉,或者划去1个表示去掉,学生进行了形象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策略。

Shape8 学生的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数的分与合,以及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数的分与合来尝试写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在写的过程中去体会加减法的计算,同时达到准确、快速的计算效果。比如:根据 ,我们可以写出2+1=3、1+2=3、3-1=2、3-2=1,学生的写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减法计算的奥妙。

当学习了2、3的分与合后,让学生尝试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在后面数的分与合学习中,学生已经能自主地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而且计算的准确度与速度也有明显的进步。

 然后,整理出相应的加、减法表,此时,先向学生出示不完整的加、减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整理、填写,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加、减法算式排列的过程中,并说出自己的排列规律。这样学生对发现的规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在教学中,用心设计了“小小邮递员”“击手掌”“对口令”“智慧爷爷带来的问题”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了学习与形成系统的知识建构的目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