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环节、保成效、促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践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重环节、保成效、促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践思

吴紫榕

晋安区新店镇人民政府 福建省福州市 35001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土地分户承包家庭经营又是一个重大举措,对保障农民权益、完善乡村治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2018年我镇被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以及后拆迁时代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晰资产、界清身份,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主要以清产核资为前提,清人分类为关键开展工作。通过这次改革,再次摸清了家底、理清了关系、明析了产权。同时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系统、经济合同软件系统与清产核资软件系统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村集体不动产登记簿,以栋、单元为单位,设立一不动产一卡,内含房屋图片、类别、坐落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房屋结构、现使用情况、有租赁标的注明租赁期限、租金金额等。“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在《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2期6月(下)已阐述,这里不详细展开。现在就界定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谈谈看法:

  1. 寻根索源,分析现有享受村集体经济待遇对象身份

自从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我镇村集体经济随着改革之风逐渐发展壮大。家庭土地承包、兴建厂房、兴办企业、城市建设拓展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征用,村财收入逐年增加,资金逐渐雄厚,村民待遇日渐提高。同时农民户籍关系由向往城市转变为农村,户籍想方设法迁回乡村。直至九十年代末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户籍制度改革,更是造成农村户籍关系的复杂化。再加上历届村干部认定方式人情化,历年享受村集体的对象只进不出,补员,下岗职工,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最关键是大量的农村无产权房屋征迁补偿安置与户口紧密相连,致使已迁出农村户口涌回农村等等,造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难度极大。

(二)充分利用既有要素解剖分析,稳妥推进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认定。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认定,工作之艰难,过程之艰辛只有一线的经办同志才能深刻体会,因此制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界定方案,以尊重历史原则以最大包容性制定,按照公平公正,先易后难的原则,严格逐户逐个认定,对个别已享受老人生活补贴、村民节日补贴等村民待遇的因身份改变确实不能认定的应坚决予以剔除但同时做好思想工作,集体经济许可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对未认定村民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对其本人及家庭成员思想工作。务必要“一碗水端平”让人心服口服,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借助于个人社保缴纳清单、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证、被征地农民失地养老保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等等材料,理清户籍变动情况、理顺家庭成员户籍变动关系详细进行界别。

(三)严格审核控制新增的经济合作社成员,防止引起全面反弹。对新增的经济合作社成员进行严格把关。从实践中来看,单一履行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认定小组成员认定、户代表授权的村民代表通过、公示等必定程序新增经济合作社成员,只是临时达到个别村民的息访,但会为以后的信访买下更大隐患,一旦处理不好会引起本村反弹甚至祸及全镇。因担任基层业务指导的工作人员不是在单位工作就是入村甚至于在辖区内生活,处于安全考虑难免会出现畏手畏脚的现象。切实需要区级业务部门要牵头成立新增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认定小组或批注批准意见,多道关卡,多个把关。

二、享受村集体经济利益对象与经济合作社成员身份紧密相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次股民全部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当前村民思想意识局限在“你不动我就不动”状态,但一旦戳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哪怕迟一点发放,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映。所以享受村民老人生活、节日补贴等一切经济福利待遇局限在的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内,让潜在矛盾尽快地浮出水面。自颁发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当月起,我镇发放村民所有经济待遇均要将股权证编号填入花名册,对于不是经合社成员但享受村民终身待遇的特定对象如:残疾、重病弱士人员等原是本村村民本人甚至于原村民的子女因户籍变动等等各种原因不能认定为经济合作社成员又没有固定经济收入对象,经民主程序表决并公示后无异议者提供事实证明材料给予发放相对应的终身经济生活补贴或仅限本人终身享有与经济合作社成员同样的经济待遇,但不得享有股权,不参加股份经济合作社选举和被选举权,严格区分经济合作社成员与非经济合作社成员身份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

三、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节支开源,村集体经济健康运转。

早期农村经济组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利用有限资金投资建设厂房兴办起村办企业,同时筑巢引凤建设办公楼厂房,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年事已高的失去劳动力的农民发放些许的生活补助。以2021年为例每个达到退休年龄的经济合作社每年领取约15000元,未达到退休年龄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现进入后拆迁时代,村集体资产逐渐拆迁,村财收入锐减,无力承担起村民老人生活补贴等村民福利待遇支出,只能使用土地补偿款和村集体资产拆迁补偿款,“坐吃山空”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如何节约开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长效的发展机制,值得深入思考。

第一、严格控制村财支出。以2021年度为例,辖区28个行政区村财总收入1.84亿元,村财总支出2.37亿元,赤字0.53亿元。村财赤字25个村占比达82.15%。考虑到农村的安定稳定结合村财收支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村财支出,规定:1、保留村民老人生活补贴现有水准不再提高;2、因目前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同于企业还需承担老人生活补贴、口粮补助等社会职能,但税法不明。按过去项目结合现有股份“份额不变、户内共享”原则,口粮补助按股份分额进行分配,且标准随着村财盈余增加而提高,不因人员的变动而变动,股份份额稳定,逐步渗透村民按村财收支盈余按照股份分红的理念,平稳过渡。

第二、多方渠道扩宽经济增长点。积极探寻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第一、提升改造现有厂房,引导村集体将现有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土地、办公用房、厂房等集体资产,通过腾、拆、建、改等方式,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盘活存量,取得经营收入。部分典型村先行先试,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实现“村强”和“民富”同频共振。第二、回购土地。在城镇街道、人口聚集区或工业集中区,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项目,通过回购土地方式,自建固定资产,将新建的房产出租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收取承租费,发展“房东经济”,吸引产业投资,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加集体收入。第三、紧盯“用地瓶颈”,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土地征收和城市建设等地区实际,明确了“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国资参与、市场运作,以地换房、优化模式”的操作原则。为分类推进村级留用地集约利用,引导村集体将闲置的留用地统一入股相关企业,通过“流转+康养”的模式,以土地入股形式建设老年公寓,发展高端新型商业化养老项目。 集体资产起到保值、升值和长期收益的目的,还能有效帮助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鼓励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形式共同开发建设农村集体租赁房,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引导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増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能力,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