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初探

王立媛 1 韩宏胜 1 孟妍 2 栾雪薇 1 高金涛 1 马赫 1 李波 1通讯作者 Δ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属于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长久化的发展特点,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现代化医学行业高效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形式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需要及时的解决临床研究环节的问题与不足,确保临床发展的有序进行。通过对中医内科的深度研究,在全面了解内科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的探寻有效的中医内科发展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现状。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相关思路;有效方法

中医内科主要是以中医临床研究为主要目的,并发挥出其他基础研究的辅助性作用,为了确保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长久化发展,需要对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加以探讨,从而总结出有效的改进思路和创新方法。

一、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阶段的实际现状

1.缺乏新型的中医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项目加以探讨,可以看出关于新型病因和医疗规律的探究资料相对较少,在总体的文献资料体系当中占据了较小的比例。另外,对于中医临床研究人员来说,若无法保障实践经验的丰富性和先进经验的有效传承,则会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依据影响下,无法实现对临床研究思路的有效创新,从而不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中医研究阶段呈现出长久化发展趋势时,仍然沿用的是经验发现的方法,不仅无法实现对研究方法的有效创新,同时还阻碍了对研究方法的改进效率。在现代化中医临床研究作业的实施阶段,需要基于现代化的研究技术,借助先进的理论指导思想,在提取中医研究精髓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医研究方式的有效创新,有助于促进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先进的研究方式

为了能够保障临床研究的全面性和数据的真实性,需要借助充足的基础资料,但由于在相关方法学的描述基础上缺乏完善的介绍,从而对实验的可重复性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对现阶段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方法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在通常情况下,仍然沿用的是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方式来进行,且此类方式在长久化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能够保障书面随机研究效果,但难以采取更加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对此类研究趋势的弊端加以探究。为此,在临床研究阶段,需要保障参考依据的客观性和样本设置的科学性,将其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确保各项研究和报道的顺利开展。

二、分析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创新思路和有效方法

现阶段需要对中医内科研究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在重新组合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及时的找出有效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创新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从细节入手保障有效经验的有力传承。

1.参照西医思维方法

在传承中医内科传统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地引进西方先进的医学思维方法,这就需要中医内科相关研究人员能够在论治辨证的基础上,有规划、有侧重的对西医等方面的观点加以探讨,使中医研究理论能够逐渐具备完善性的特点。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中医研究理论和西医研究理论之间的融合力度,在充分参考西医观点的基础上,及时的弥补在中医内科研究阶段所存在的不足,保障各项立法措施的有效落实,避免思维意识层面存在模糊性、盲目性以及随意性的弊端,确保各项思维建设能够具备明确性的特点,保障用药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错误用药等问题的发生几率,以此来提高最终的治疗成效。为此,在传承中医内科理论指导的过程中,还需要在此类基本前提的引导作用下,将中医结合发展理念予以有效落实,汲取西医发展阶段的优势和效用,弥补中医理论发展环节的不足,使中医内科诊疗手段能够逐渐朝着完善化的方向转型。

2.创新运用多种学科,逐步发展中医内科

在继承中医内科等大型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中医内科逐渐朝着小学科的方向转型,实现对多学科发展模式的创新运用,有助于促进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项目的有效发展。对于中医内科体系来说,在通常情况下具有规模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需要将此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将其设置成为更加具体的分支学科,如:妇科、儿科、外科以及眼科等。不仅如此,还需要将多种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渗透于中医内科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医内科临床研究范围的逐步拓展,保障了中医内科临床发展项目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除此之外,在学科不断分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方法,保障了现代医疗技术利用的有效性,为诊疗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创新发展微观理论

对于传统类型的中医内科研究方法来说,在通常情况下是以宏观治疗方法的辩证为主,在彰显出此类方法特色化的基础上,需要为临床诊断环节提供充足的内在依据。然而,在使用宏观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主观性的特点,在认知层面趋向于感性的模式。为此,需要及时的打破感性认知等层面所带来的局限性,将其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渐上升至理性的层面,加大宏观与微观理念之间的结合力度。在继承中医宏观理论和相关思想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微观理论和相关方法的层面入手,对此方面的内容予以有效创新,以宏观治疗和微观治疗相互结合的形式为主,实现对研究思路的逐步改善。在采用微观辨证治疗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为中医内科诊疗环节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保障各项依据信息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仅如此,在使用微观方法的过程中,还可以基于深层次的角度,实现对现代化医学技术的有效使用,基于先进的研究理论对医学技术进行完善,使其能够朝着细致化和确切化的方向转型,为观察和诊疗作业的开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在研究微观层面的基础上,还需要打破此类研究项目的局限性,同时还需要从宏观的层面入手,基于整体化的角度实现对相关机体的有效把握。为此,在结合宏观和微观等思维意识的同时,需要确保各个层面都有所侧重,在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阶段,需要加大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结合力度,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法,为各项研究项目的开展提供助力支持。首先,需要积极的发展中医内科的特色化理论,实现对相关诊疗方法的有效使用,基于深层次的角度对特色理论和相关方法予以全方位的挖掘。其次,还需要充分的借助临床实践阶段的有效经验,加大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融合力度,确保相关病例能够逐渐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转型,在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予以创新。另外,还需要基于宏观的理论,并将其作为基础前提,促进微观理论的有效发展,借助微观理论的优势,弥补宏观理论当中的不足,以优势互补的形式,保障了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阶段的创新性。最后,还需要对传统的诊疗方法予以高度的重视,再结合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使相关诊疗手段能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型,确保医疗工作者的惯性思维能够转变为整体化的角度,通过对思维意识的不断创新,在新型的诊疗方法支撑作用下,实现对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综合判定,保证微观辩证的有效落实。

结束语:在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项目长久化发展的过程中,使各个领域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及时的解决中医内科临床研究阶段的问题与不足,需要在创新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保障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基于详细的研究方法加大中医内科与西医之间的融合力度,借助优势互补的形式,探索有针对性的创新策略,有助于促进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敏,汤湘江,老膺荣.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7).612-615.

[2]胡随瑜,金益强.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72-75.

[3]姚晓峰,阮庭仁,幸惠萍,等.浅谈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天津中医药,2004,(2).142-143


第一作者:王立媛 (1986.3.21)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

通讯作者:李波(1967.08.05),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对脑梗的后期康复治疗及颈肩腰腿疼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