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刘萌萌 李微 白成成 董爽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进行临床课题研究,使用随机数将其划分为两组。比较 改良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组(应用普通护理)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改良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DS和SAS分值均比常规组患者得分更低,双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疗效较常规组患者相比更好,双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增生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还可辅助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心理状态;临床疗效;心理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开展临床课题研究,将其划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中年龄上限值为39岁,年龄下限值为23岁,中位年龄为30.7岁,其中已婚患者与未婚患者比例为35比15;常规组患者中年龄上限值为38岁,年龄下限值为22岁,中位年龄为30.5岁,其中已婚患者与未婚患者比例为36比14。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比较。所有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就已了解护理方案,自愿提供个人诊疗资料用作临床研究。本次研究课题已通过临床审核,下发有正式文件。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病情监测、体征监测、定时检查、遵医嘱给药等基础护理干预。改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如下。①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对乳腺增生症并不了解。护理人员需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按时用药,按时前往医院复查,预防疾病的复发。②心理护理干预。多疑自卑:通过柔和的语气的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适当劝慰、安抚患者,通过健康教育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紧张、焦虑: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耐心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疑虑,若有疑虑则进行详细的解答,确保患者掌握乳腺增生症的病理知识与治疗方法,缓解负性情绪。如有必要可列举本院成功治愈案例,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不安、恐惧: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解答患者对临床治疗的疑问,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将病情变化告知患者,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陪伴在患者身侧,多给予关心、抚慰,促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指导患者学习心理放松的方法,若患者情绪难以平复,则指导患者深呼吸数次,不断放松自己,每日至少练习2次,每次练习15min。音乐疗法:适当播放轻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精神放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患者进入愉悦状态后,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1.3观察指标

应用SDS和SAS两种负面情绪量表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两项量表评分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当分值超过50分时说明抑郁/焦虑情绪已经发展至较为严重的情况,急需接受专业心理辅导。(2)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算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人数+治疗有效人数/总人数×100.00%)。疗效判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未见任何病症,触诊正常即为治疗显效;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病理表现,触诊可发现有结节存在为治疗有效;经影像学检查发生明显病理特征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数据整理后一次性导入SPSS19.0中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一概应用百分数(%)形式表示,行(x2)检测,计量资料一概应用(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T检测,P值低于0.05的情况下认为双方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改良组患者SAS评分为(39.2±2.3),SDS评分为(40.1±1.6);常规组患者SAS评分为(48.3±1.9),SDS评分为(49.1±1.7)。可知改良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表明改良组患者心理状态更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改良组患者中共计有29人治疗后被判定为显效,18人治疗后被判定为有效,共计3人治疗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常规组患者中共计有23人治疗后被判定为显效,20人治疗后被判定为有效,共计7人治疗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改良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社会发展及物质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的背景中,女性对身体的审美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也更加关注乳腺的健康情况,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增加,3%左右的患者可能会发生恶性病变,严重影响生命质量。乳腺增生患者如果能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则通常能较好地控制病情,优化预后。常规护理多是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对症治疗等,多是程式化护理,虽然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为目的,但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无法较好地满足的患者主观需求。在“生物-社会-心理”现代临床模式推行以来,护理工作也要积极做出改革创新,将人本化理念融合到实践中,以促进患者身体、心理全面康复为目标,适时、适度推行适宜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主要始源于如下几个方面:①对疾病的症状表现缺乏明确认识;②复杂繁琐的治疗与护理过程;③缺乏和疾病诊断与严重程度相关的信息;④不能预测疾病的发展过程与未来预后,以上便是疾病不确定感包括的4个维度。乳腺增生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相伴随的复杂治疗,很难预期临床疗效及将来的生活,缺乏确定和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生成疾病的不确定感,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调控与适应能力均会形成明显的影响,增加患者治疗阶段的思想及心理负担,进而影响治疗与康复效果。心理护理干预阶段通过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关爱、陪伴患者的必要性,进而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帮助,减少了疾病不确定感。心理护理是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善于采用各种方法与渠道去主动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而实现护理目标的一种心理疗法。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对自身疾病持有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强化征服疾病的信心;及时准确地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尽早适应陌生的住院环境与新的角色;协助患儿建设崭新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医患关系,进一步增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护理还能贯穿到对患者进行的综合护理实践中,提升护理成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协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更加理解患者不良心境,从关心、体贴等多方面着手,做好疏导工作,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感,增强她们的免疫力,对其康复及治疗均有促进作用。实践中也要加强综合性心理治疗,采用常规性及个别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教育、病患之间的互助治疗等方法。

参考文献:

  1. 邢美英,董应春.阶梯式心理护理改善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155,157.

  2. 周秀梅,方珣,于水英.针灸联合心理干预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115-117.

  3. 贾炳丽.持续性健康教育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6):67-68.

[4]周红.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患者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1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