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化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优质化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李国飞

四川省德阳市 绵竹市人民医院 6182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化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住院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2月至2022.02月,入选患者总共40例,利用电脑盲选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20)与实验组(优质化护理,n=20)。对比分析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在院内感染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消毒隔离、护理操作、抗生素管理、预防能力及感染评估评分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用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字】院内感染控制;优质化护理;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院内感染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引发医患矛盾,导致医患关系矛盾[1]。因此,加强院内感染的护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本文就优质化护理用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02~2022.02,研究对象为40例住院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分为2组,每组例数为20例。实验组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7例;年龄区间范围在20岁至80岁,平均(50.63±10.24)岁。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21岁-82岁,平均(51.38±10.25)岁。对比两组性别例数及年龄范围的分布情况,P>0.05。此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了解研究流程,愿意加入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展开优质化护理,详细方法为:

(1)健康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详细介绍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点,强调院内感染对病情康复的消极作用,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警惕,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2)环境护理:每天定时打扫病房卫生,对病房进行消毒,打开病房窗户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为30min,每天通风两次;室内温度设为18oC~22oC,湿度维持在50.00%~60.00%,可在病房内为患者提供空气净化器,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对病房内的医疗器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含氟消毒液擦拭床旁治疗仪器,避免发生感染,

(3)限制探视时间和次数:责任护士告知家属病房探视时间及次数,并主动向其解释不允许病房探视的原因,新冠之后,要求一病人一陪伴,对于重症患者全程采取无家属陪护制度。

(4)合理使用抗生素:责任护士必须确定患者感染后,并对其实施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升抗菌效果,尽可能减短抗生素的治疗时间,防止干扰患者体内正常菌群。

(5)卫生护理:每天清洁口腔3次~5次,采用漱口水进行漱口,保持口腔干净;每天采用温水清洗卧床患者的会阴部位;对于留置导尿管者,责任护士应观察尿道口情况,采用温水清洗尿道口后,并叮嘱患者保持尿道口的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1)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仔细记录两组院内感染例数,计算发生率。

(2)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表从消毒隔离、护理操作、抗生素管理、预防能力及感染评估5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计为0~20分,总计0~100分,分数越低,评定为护理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62b523f49017e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

干预后,在院内感染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1 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n(%)]

组别

例数

院内感染发生率(%)

实验组

20

1(5.00)

对照组

20

4(20.00)

x2

-

10.286

P

-

0.001

2.2 评价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

从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在消毒隔离、护理操作、抗生素管理、预防能力及感染评估评分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2 评价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62b523f49017e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分

组别

例数

消毒隔离

护理操作

抗生素管理

预防能力

感染评估

实验组

20

18.23±1.35

17.36±1.58

16.59±1.83

17.85±1.33

17.96±1.72

对照组

20

15.63±1.04

14.29±1.34

13.27±1.45

15.03±1.21

14.28±1.53

t

-

6.823

6.627

6.359

7.014

7.14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由于医院人流量大,收集患者的疾病类型较多,增加了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常见的不良事件,也是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如何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此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2]

既往临床对院内感染控制主要采取常规护理,但干预效果不理想。优质化护理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其坚持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患者入院就立即提供整体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3]。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经优质化护理干预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是:相较于常规护理,优质化护理通过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病情,不断优化护理措施,为其提供健康宣教、环境护理、病房探视、抗生素管理及卫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从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优质化护理用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春飞,邢象斌,陈露红,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降低内镜室院内感染中的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2):204-207.

[2]何文琼,甄世晓. 手术室细节优化干预对术者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与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0):279-280. 

[3]刘爱玲,满令囡,刘鲁艳.优质化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98-100.

[4]刘璇,周秀华.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国际感染病学,2020,9(1):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