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联合运动疗法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物理联合运动疗法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

金景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物理联合运动疗法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对所有患者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研究组(n=40)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增加物理联合运动疗法干预,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联合运动疗法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的治疗干预具有明显效果,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物理联合运动疗法;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疗效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高龄化,老年患者大多数伴有骨科疾病,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情况,易出现骨折情况发生。对患者生活和行动带来较大影响[1]。在骨科疾病中下肢骨折患者较为常见,目前该疾病采取手术可有效医治。该疾病老年患者居多,因年龄、疾病的原因,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发生过激反应以及其他不良情况,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目前临床上常用康复方式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为了更好的了解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物理联合运动疗法的康复疗效,对此我院进行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2019年9月~2020年月来我院治疗诊断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下肢骨折患者;②患者知情、同意签订本研究且具有依从性。排除:①有精神功能障碍者;②无运动能力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式干预,病情监护、健康教育、用药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物理联合运动疗法。物理疗法,温热法:对患者受伤部位实施温热盐水湿敷,帮助患者消肿止痛以及活血化瘀。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 一天两次,每次10分钟,一个疗程为20次,坚持4个疗程。红外线疗法:骨折处位置照射红外线一天两次,每次15分钟。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下肢骨折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腿部抬高锻炼:一次10至20秒,中间休息10秒。然后在抬起,重复此动作每组5至10次,一天两次。机械辅助运动锻炼:患者可借助机械锻炼方式进行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肌力收缩锻炼,每天一次,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站立和行走练习; 鼓励患者每天平起坐下次数不少于5到10次,并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开始为缓慢收缩,然后在绷紧腿部15秒再放松,循环此动作,每次运动做 10次,每天5至8次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以(62ba523d69fa4_html_d1298264b2914b85.gif )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

1 两组治疗干预后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

例数

下肢静脉血栓

压疮

肌肉拉伤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0

2

1

1

4(10.00%)

对照组

40

5

3

2

10(25.00%)

χ2





3.177

p





0.077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均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提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生理功能

生活满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39.59±3.36

74.31±6.45

39.45±3.58

72.15±4.32

39.31±4.41

73.42±6.43

对照组

40

39.23±2.66

62.25±5.12

39.97±3.70

61.95±4.15

38.95±4.68

59.25±5.12

t


0.531

9.262

0.639

10.769

0.357

10.903

p


0.597

0.000

0.525

0.000

0.724

0.000

3讨论

在骨折术后治疗康复中,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是较为缓慢的,主要因为患者长时间不运动以及固定不动,易引起患者肌肉系统疾病、肌肉萎缩以及肌力下降[4]。由于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导致患者发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导致患者死亡的可能[5]。因此为患者实施术后康复训练极为重要。常规治疗方式只能为患者缓解病情减少疼痛,而物理联合运动疗法是经过多种物理和运动锻炼方式给予患者健康合理的治疗康复干预,包括有温热盐水湿敷、超声波、红外线疗法。腿部抬高、下肢肌肉锻炼等方式。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为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物理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在治疗中有着极大的帮助。

终上所述,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提供物理联合运动疗法效果较为显著,能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大伟,张番.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07):1154-1155.

  2. 王春艳,任静. 递进式目标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1):116-118.

  3. 周瑞明,王全兵,管义红. 无痛运动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7,23(15):109-112.

  4. ]杜苗,韩利朵. 快速康复理念下护理干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0):3063-3066.

  5. 张见岗, 倪坤, 侯百灵, et al.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及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3):26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