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分析

陈云鹏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镇江 212100

摘 要: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桥梁建设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保障桥梁施工安全性,施工单位提高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对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旨在为今后桥梁安全标准化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析;安全标准化管理;桥梁

前言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其出现安全问题,不但会使桥梁建设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还会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使桥梁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安全标准化管理认识

在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导致桥梁工程出现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安全标准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施工单位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出现滞后和偏差,不利于桥梁安全管理的发展。

1.2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

在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安全标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实际环境和要求为依据,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但是部分企业为了施工进度,并没有根据实际建设环境和技术调整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导致其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使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受到影响。

1.3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为了保障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应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保障安全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复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安全奖惩机制执行困难、安全监管力度较差、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生产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落实难度进一步增加,不利于桥梁安全管理。

1.4安全标准化管理比较落后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桥梁工程引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因此在对工程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其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桥梁工程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应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完善[1]。但是部分企业忽视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更新,存在安全标准化管理较为落后等问题。

2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建立和完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各管理人员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融入安全标准化管理,并对进度、效益、质量和安全标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以桥梁工程实际特点为依据,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进行完善,并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机构,使各施工人员明确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达到提高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船舶和特种设备使用之前,施工单位应对登记手续进行完善,并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和评审,保障其方案的可行性。在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采取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安全专项会议、积极进行检查等方式进行安全管理,使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2.2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在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时,为了保障其建设顺利性,施工单位应对安全前期策划过程进行控制,在施工组织设计规划中融入安全策划要点和内容,并对危大工程清单进行识别和梳理。与此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和风险分级管控内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风险防控方案,使安全风险管控预见性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2.3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在对桥梁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管理是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过程中,施工的单位应以班组作业标准化管理模式为基础,对班组作业流程进行控制,使班组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对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和行为进行规范,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桥梁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

2.4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

在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设备设施主要包含小型机具设备、专用设备和特种设备等,施工人员应以不同设备设施的特点为依据,对其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

(1)小型机具设备管理。在对小型机具设备进行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从进场验收、选型、使用、检查以及退场等各方面出发对其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各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责进行明确,严禁超性能、违章、违规操作设备。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对小型机具设备运行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一旦出现施工风险,施工人员应对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使设备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2)专用设备和特种设备的管理。在专用设备和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从报废管理、设备改造、设备保养和维修、设备安全操作、设备验收、设备安装和拆除以及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等方面出发,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在每台设备上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其进行远程监控,及时排除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设备噪声与照明管理。在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噪声等问题,施工单位应选择价格适当、振动小、噪音低的设备进行施工,当施工人员需要长时间在大分贝环境下进行作业时,应严格佩戴耳塞或耳罩等装置,避免因噪声过大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在对桥梁进行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隧道工程等,在这些工序施工过程中,存在光线不足等问题,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应在保障照明的前提下,选择亮度适中的设备进行照明,严禁使用高强度光照,通常应选择可调节亮度照明设施进行施工,使桥梁施工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2.5提高安全防护标准化水平

在高墩施工、模板施工、临时用电以及大型其中设备吊装等环节中,可能会出现触电、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以及高处坠落等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应提高安全防护标准化水平。在前期策划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安全防护使用管理要求、设置标准等进行分析,并将其纳入策划方案中[2]。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进行维护,保障其防护水平。

2.6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在对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应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应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应做到如下几点:

(1)明确应急管理责任部门,该部门应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并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使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更加顺畅,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施工单位应以规范要求为依据,对应急预案编制流程进行控制,使应急预案编制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3)施工单位应以突发事件影响程度和风险分级要求为依据,对突发事件应急进行分级,通常应分为蓝、黄、橙、红四级;

(4)施工人员应对应急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从检查考核、外联资源、物资储备、运管维护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应急资源进行管理;

(5)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其应急反应能力;

(6)施工单位应积极进行应急演练,并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保障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7)施工单位应以智能化联动、预警和监测技术为基础,对大型起重吊装等过程进行监控,提高预警水平。

2.7提高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性

在对桥梁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使安全标准化管理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主要做法如下:

(1)远程监控系统。施工单位应将视频监控安装在各施工关键点,并使用远程视频监控接口对重要施工点进行远程监控,使安全监管效率进一步提高。

(2)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在对桥梁进行施工过程中,具有施工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提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应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引入施工现场,对桥梁施工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使作业区域封闭性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施工安全性的目的。

62bc0ada6c7b8_html_8bba5def03a5383a.jpg

图1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在对桥梁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使用科学的手段对风险进行管控,使重特大施工处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4)安全用电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在对桥梁进行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用电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应使用安全用电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对其进行管理。该系统可以对温度、电流以及剩余电流三项引发电气火灾的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客户端对电流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查找电气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5)设备管理系统。在对设备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实际工程为基础,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运行情况、保养情况以及检修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向现场反馈,使设备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桥梁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桥梁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桥梁所处环境以及施工特点为依据,对安全标准化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进行管理,使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小兵,刘月棋.安全标准化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8(9):176.

[2]甘伟康.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