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汤旭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省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价值以及降低不良事件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42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细节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升,(P<0.05)。结论: 对于儿科而言,细节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减少各不良事件发生,切实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不良事件

引言:在儿科治疗中,因其认知较弱,生理、心理耐受度较低,再加上患儿家属出于担心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欠佳等,均会给各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此还应当及时改进完善,并全面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模式。本次研究对比了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院内儿科就诊的患儿,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需对其展开分组,每组人数应对等,各71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38、33例(3.95±1.24)岁与40、31例(4.33±1.61)岁。将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现出(P>0.05)。

    1. 方法

在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所配合的为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在用药、饮食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对展开环境干预,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并加强与患儿与家属的沟通,做好情绪安抚工作,交接班时还应当详细告知接班人员每位患儿的情况以及护理着重点,以此来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减少差错问题发生。

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模式,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更加全面,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成立细节管理专项小组,为保证后续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当组建相应护理小组,纳入成员均为专业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并做好相应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还应对以往较常出现的不良事件展开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应急预案,该方式不仅能够起到有效规避作用,更可在发生类似事件时从容应对,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对患儿的影响,减少纠纷问题发生。其次还应当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责任范围,帮助其熟练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严格按照细节管理相关规定造成操作,避免形式化[1]。②制定详细细节护理流程,护理流程的细化不仅可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信息支撑,更可起到有效约束作用,如药品的摆放位置以及管理,特殊药物需设立醒目标识,交接过程需详细化,开展护理操作以及药品使用时需多次核对复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并关注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对于流于形式的护理人员应零容忍。③调整护理理念,需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理念,换位思考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交流时应当时刻保持耐心与热情,对于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做出详细回答,告知治疗方式、注意事项以及各项操作的重要性与目的,以此来提高其认知,减少因沟通不畅所引发的纠纷事件发生。其次还需注重患儿的情绪,做好抚慰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各项操作[2]。④严格无菌操作,因患儿抵抗力相对较弱,外界环境中各项因素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对此还应当对病房定期消毒清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洁净性以及空气流通性,同时在展开护理操作时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降低感染问题对患儿病情所造成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定期抽查与实时监督,以此来确保其落实度。⑤细化考评机制,通过建立奖惩措施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质量、患儿家属反馈等信息对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找出所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与完善[3]

1.3 观察指标

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当密切关注其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在发现异常时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展开处理,减少对患儿的影响。与此同时还需详细记录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归类,以数据表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其次为获取满意度,可将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患儿家属,由其对护理工作展开评价,分值为满分制,不同分值区间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判标准,总满意度=(≥80分人数之和÷小组总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在统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20.0,其中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检验时用t、X2,若在对比后,各指标数值有明显的差异,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不良事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事件发生情况相对较低,总发生率分别为21.13%、5.63%,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值见表1。

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x±s

组别

n

意外跌倒

院内感染

坠床

护理纠纷

总发生率(%)

对照组

71

5

3

4

3

15(21.13)

观察组

71

2

0

1

1

4(5.63)

X2


4.337

8.714

6.369

5.899

10.61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在将两组的满意度评分整合后所得,观察组评分多集中在八十分以上,不满意例数为0远低于对照组的5例,同时总满意率为94.37%高于对照组的83.1%。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如表格2所示。

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x±s

组别

n

90~100

80~89

60~79

≤59

总满意率(%)

对照组

71

33

26

7

5

59(83.10)

观察组

71

52

15

4

0

67(94.37)

X2


8.576

3.009

5.713

9.664

12.3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因所收治的患者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依从性相对较低,而这也导致其风险性相对较高,再加上其家属的急切心理,在护理操作时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事件,这不仅会给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更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对此还应当做好全面管理工作,从细节方面进行提升,采取细节护理管理模式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认知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对不良事件的降低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更可有效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蓝秋梅,刘桂媛,吴志娟,刘秀芳.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质量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6):111-112.

[2]焦义芬,张英霞,王晓俊,周丽,夏亚琴. 岗位动态匹配联合改良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162-165.

[3]张晓丹. 儿科护理管理应用团队协作+风险防控模式干预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21,41(0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