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杨丽

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九龙坡 400050

摘要:变电站土建工程是变电站建设的重要工程,但是因为设计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其建设期间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的改进,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消极影响,甚至有些问题的存在,会引发安全事故。本文主要从道路、屋面、门窗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了变电站土建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1变电站土建工程的特点

1.1土建施工项目多

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主要决定于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阶段,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变电站的建设必须由多方协调作战方能完成,施工项目包括与施工设计、施工、调试和试运行等阶段有关。

1.2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变电站建设的选址要考虑整个供电系统的需求,整个供电网络在网络的某个区域布点,需要根据供电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址,经常会出现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差,因此,导致土建施工建设难度很大。

1.3资金投入大

变电站工程因其涉及的精密程度和综合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对资金的要求是很高的。项目施工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如果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混乱、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直接阻碍了建筑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重视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变电站土建施工施工的常见问题

2.1屋面存在问题

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而言,渗漏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这不仅会威胁变电站整体框架结构,还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电气设备中一旦有水渗入,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之所以屋面内会有水渗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屋面渗漏问题,所以设置的屋面坡度不合理,导致屋顶上的积水处理不彻底,也有可能是设计人员并没有将排水进行分区,所以积水清理不干净;第二,周围温差过大,致使屋面体积收缩,应力集中于一点,促进了裂缝的产生;第三,防水层施工质量差,所选用的防水材料达不到质量要求,经过长期使用会产生变形,进而影响了防水性能。

2.2道路施工存在问题

目前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常采用“永临结合”道路。道路缩缝设置间距一般取4~6m,并在转弯处、纵坡变化处、板宽变化处设置横向胀缝(缝宽一般取25mm)。当环境温度升高至35℃以上时,局部道路胀缝处常有起拱现象,致使道路局部产生裂缝,严重影响道路观感。导致这类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周围温差过大,当达到35℃时,路面的温度就会升高到60℃以上,假设空气的平均温度在18.4~20℃区间,道路的施工环境温度较高,路面的表面积大,且厚度薄,致使路面温差变化大,而且混凝土本身的热敏感性与膨胀率就比较大,如果在面宽变化的地方设有胀缝,便会引起胀缝膨胀,使得25mm的缝宽无法满足膨胀量的要求,进而促使应力集中到一起,路面起拱碾压下面的碎石垫层,很快碎石就汇集到了一起,加剧了路面起拱现象。如果选择冬季施工,环境温度较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路面温度变化,导致路面起拱。

2.3结构防腐存在问题

在我国有很多变电站设于临海地区,临海地区的地下水含有很多腐蚀物质。其中氯盐是最为突出的一种,它对钢筋混凝土的威胁很多,长时间下去会造成钢筋锈蚀,耐久性降低提前报废。比如据厦门变电站建设经验,地下水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长期处于地下水及浸水状态干湿交替加剧钢筋混凝土的腐蚀速度,钢筋结构性能受到影响。

2.4门窗存在问题

门窗漏水也是变电站施工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比如:窗扇漏水、窗台渗水、或者窗框进水等。其中窗扇与窗框渗水主要是因为安装缝隙不严所导致的。而窗台渗水主要出现在窗角部位,主要是由于窗台坡度设置不合理、密封膏有裂缝、外抹面空鼓或者塞缝不实等原因所导致。

2.5屋内底层地坪存在问题

由于变电站常设于高填方区或者基础持力层下具有软弱下卧层,所以屋内底层地秤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陷或者裂缝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回填土不密实,致使屋内底层出现不均匀沉降。

3相关改进措施

3.1屋面渗水改进措施

屋面防水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复杂工程,必须统筹兼顾。首先,保证屋面排水分区设计合理,尽量采用结构找坡来满足排水坡度的要求;其次,屋面板合理配筋,防止温变化引起的构造性裂缝的出现。加强屋面板面及四周阳角的构造配筋,防止温度变化引起面板的开裂;再次,合理布置预埋管线,避免过于集中导致屋面混凝土截面受到削弱;最后,加强屋面强度和刚度设计,如采用外加剂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防水性、采用多道防水设防,优先采用卷材与薄膜相结合的柔性方案或使用多层新型卷材,不宜选择对温度变形和裂缝比较敏感的细石混凝土等刚性防水材料。

3.2道路施工改进措施

根据起拱的原因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路面的起拱现象:(一)“水临结合”道路面层施工时,应对临时路面进行打毛或破碎,并加设灰土等柔性材料作为路基,使应力能通过路基向下传递,消除或减轻路面的膨胀量。(二)适当减小胀缝的设置间距,胀缝宽度根据施工季节进行调整,冬季取30mm,其他取25mm。(三)路面工艺推荐采用表面拉毛或压痕处理,使道路毛细孔内的气体在受热后能及时排出。(四)面层施工时,永临结合部位应采用薄膜分离处理,并于薄膜下铺设20mm厚细砂,以确保上下层有效隔离。面层切缝时应与底层缝对齐,防止出现不均匀裂缝。

3.3结构防腐改进措施

对于地下水位标高超出建筑物基础标高的情况,应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辨别。对于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的钢筋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的情况,最好加大基础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并且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以提高混凝土抗氯盐性能等。1.构支架改进措施根据上述原因分析,一般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高强螺栓的紧固力矩。在设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支架封顶板及上部钢梁的螺栓孔距应能满足设备安装和二次引下管要求,避免出现现场二次开孔和焊接。如果采用钢管杆,则需在构支架基础内预埋排水管或者在柱脚二次浇灌孔处接排水管。

3.4门窗改进措施

首先在窗台开始施工之前,要合理确定施工坡度,上下高差不能低于20mm,并且还要在窗台的下方涂抹滴水线,以免墙体由于渗水留下水渍,进而影响美观;其次,用高性能的膨胀材料塞紧窗框周边。最后,严格控制安装标准,在竣工后要进行试水试验。

4结束语

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难以一一列举。对于解决这些实践中的困难,需要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的探讨仅限于供施工单位的参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设计为基础,施工为主导的原则,加强施工单位、监理、业主等多方的沟通协作,不断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为建设零缺陷的变电站工程奠定扎实基础。建设管理者们应完善管理机制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才能实现智能变电站土建工程的质量创优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斌,吴贵民,肖景瑞.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要点.化工管理,2019.32.66-67.

[2]毕雲.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1.3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