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能力建设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电子对抗能力建设问题

周斌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电子对抗在新军事变革、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中面临新的挑战,给我们提出了以战略的思维、前瞻的思路来深化谋划电子对抗视野。,电子对抗发展新一轮整体设计愈显紧迫,拓展深化核心能力是电子对抗建设全局的战略重心,国家利益拓展对电子对抗提出新的战略需求,廓清制胜因素创新战术模式是电子对抗战略预置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电子对抗的需求及能力进行建设问题分析。

关键词:电子对抗;高校精确;建设

1 认清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的地位作用愈发明显,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加之未来强敌强大的电子战 能力,要求我们必须加速推进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能力建设。

1.1 地位作用愈发明显

信息化条件下,进攻性制空作战交战双方的指挥决策、控制协同、力量运用等高度依赖信息,信息主导的基本 特性使得电子对抗在进攻性制空作战中越来越重要。首先,电子对抗是夺取信息优势的主力先锋。随着武器装备信 息化程度攀升,夺取制信息权成为夺取制空权的前提条件。电子对抗作为夺取信息优势的主力,是信息域“制敌夺 权、压敌护我”的主要手段,成为进攻性制空作战首战必用、贯穿始终的重要力量和关键行动,也必将在未来开启 “电磁制空”的全新作战方式。其次,电子对抗是破敌作战体系的必然选择。进攻性制空作战广阔立体、高速机 动,电磁波是获取战场情报和体系内部信息交互的主要载体。依托电子对抗,可以有效限制敌信息活动,割裂和肢 解敌作战体系,实现对敌制空作战能力的全面削弱和破坏。第三,电子对抗是掩护空中力量的重要手段。空中作战 力量正受到敌防空系统的严重威胁,据统计,有电子对抗掩护的对地攻击机,被击毁概率为2%以下,无掩护时被击 毁概率高达20%以上。可见,电子对抗能够显著提高空中作战力量的生存能力。

1.2 现实挑战日益严峻

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除了具有电子对抗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进攻性制空作战的特殊性质,这些特点带来 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一是电磁环境陌生,态势感知困难。战场上电子设备数量大、种类多、体制杂,使得电磁信 号数量剧增、样式繁杂、变化迅速,加之我方多是在敌占区上空展开行动,陌生的电磁环境增大了态势感知的困 难。二是空间跨域拓展,指挥控制不易。由于敌方使用的电子设备综合集成于各领域作战平台上,致使电子对抗行 动不再单独局限于空战场,而是拓展至多维立体空间,给指挥控制造成一定影响。三是运用侧重进攻,自身防御较 弱。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的实战运用突出进攻性,为更好发挥空中平台机动性能强、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关键 设备多是集中于空基或天基平台上,不能像陆上作战可以将关键目标分散部署且预有备份,因而整体结构相对脆 弱,易受敌干扰破坏。四是力量分散多元,效果评估复杂。参战力量分属不同专业、不同建制,且作战单元部署分 散化,不同行动的效果往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易产生层叠效应或意外效应,增加了效果评估的复杂性。

2 着眼进攻性制空作战对电子对抗力量的能力需求

电子对抗力量为有效履行在进攻性制空作战中所担负的任务,必须以实战需求为牵引,努力提升态势感知、指 挥控制、电子攻防、效果评估等四种能力。

2.1 实时准确的态势感知能力

实时准确的态势感知能力是开展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行动的前提和基础。进攻性制空作战中,电子对抗行 动易受陌生地形、天候、电磁环境影响,加上远离本土、深入敌境,所获支援有限,要求我方必须具备实时准确的 态势感知能力。一是未知威胁识别。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迅速发现和识别陌生电磁信号,准确分析出目标信号的 有关特征并判明威胁等级,为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威胁创造条件。二是体系结构分析。能够准确分析和掌握敌网络化 目标的结构、能力、节点分布情况,摸清敌作战体系的关键点、薄弱点、战技术特性和活动规律,为点穴击要奠定 基础。三是作战决策支持。能够综合任务需求、目标价值、行动难度等关键信息,进行电磁空间态势信息深度融合 印证,视情生成电子对抗目标清单,为研判敌情和制定作战构想提供支持。

2.2 高效精确的指挥控制能力

高效精确的指挥控制能力是发挥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整体效能的关键。由于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平战 贯联、首战先用、全时进行,战场情况变化快、行动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客观存在,必须具备高效精确的指挥控制能 力,以最小风险和资源、最有效的运用方式完成任务。一是集中筹划。能够根据作战目的和电磁态势,科学研判所 要达成的预期效果,做好运筹决策的基础工作;能够围绕主要任务,合理编组力量,构建能力搭配、优势互补的灵 活作战模块;能够根据各军种、各专业力量的运用原则和特征,详细明确运用时机和要求,实现整体联动。二是精 确控制。能够保证指挥控制的连续性和精确性,将控制重点由聚焦计划转为聚焦行动,立足不同任务和不同时节的 重心控制好行动节奏,并且可以根据当前态势准确研判发展趋势,及时调度力量,确保电子对抗行动有序推进。

3 扭住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抗能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实现进攻性制空作战电子对能力飞跃,迫切需要 紧紧扭住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加快步伐,攻坚克难。

3.1 深化作战理论研究

一是更新运用观念。彻底扭转过去以辅助配合为主的运用方式,树立主战主用、全程全域的理念,突出进攻性 制空作战电子对抗的进攻性,以信火一体作战能力的提升促进进攻性制空作战整体能力建设。二是完善配套理论。

必须从进攻性制空作战全局出发,深刻把握新条件下制胜新机理,研究进攻性制空作战中电子对抗的运用原则、使 用时机、战法战术等。三是瞄准前沿理论。学习和借鉴外军先进电子战理论,分析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科学 研究应对措施,发展独具我军特色的新理论。

3.2 突出尖端技术应用

一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云计算的算法来实现态势感知、认知和决策支持的一体化,建 立智能、自主的信息处理系统,增强情报获取、信息分析和目标判定的能力。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神经元网 络、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现有电子对抗装备的基础上加入灵巧自主的干扰模块,保证电子对抗装备的性能,提高其 认知能力。三是智能集群技术。加快推进无人机集群技术的应用,通过在无人机上加载侦察干扰或反辐射摧毁等功 能实现电子对抗分布式、网络化作战,积极探索与有人飞机的协同运用模式。

结论

进攻性制空作战,是在我方选定的时空范围内主动展开的,围绕从源头上摧毁或压制敌空中作战和导弹力量, 以夺取和保持制空权为核心的作战行动。电子对抗作为进攻性制空作战的重要组成,可以有效干扰和破坏敌方信息 活动,瘫痪敌作战体系,为进攻性制空作战提供信息优势,其能力建设对于进攻性制空作战战斗力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基于直觉模糊集的防空作战目标威胁评估[J]. 陈德江,王君.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9(04)

[2]基于群层次分析法的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评估[J]. 臧翰林,李艳玲.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8(06)

[3]电子对抗与评估[M].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冯德军,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