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设计色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3


博物馆展览设计色彩初探

李萍萍 黄祥、李彦儒

杭州梦树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物理现象以第一视觉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具有丰富的表情和无限的魅力,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形式美感,是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基础要素。色彩的合理运用能让观众更好地接收信息,还可以缓解长时间参观的视觉疲劳。同时,展厅可以通过色彩艺术明确功能区域的划分,使色彩搭配达到预期的展陈效果。所以,准确使用色彩并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展陈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设计;色彩

前言

色彩作为一种物理现象以第一视觉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具有丰富的表情和无限的魅力,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形式美感,是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基础要素。色彩的合理运用能让观众更好地接收信息,还可以缓解长时间参观的视觉疲劳。同时,展厅可以通过色彩艺术明确功能区域的划分,使色彩搭配达到预期的展陈效果。所以,准确使用色彩并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展陈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概述

博物馆展陈设计是一门综合的空间艺术,是人类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是对外传播历史文化和开展教育、研究、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展示的目的是向大众传达与展览主题相关的信息内容,人们获得信息的首要元素是色彩。色彩是一种比文字传达更有说服力的视觉语言,是传播情感和美感最为大众化的途径,也是展品与参观者沟通的有效途径。

1.1色彩形成

有光才有色,光是色彩的本源,各种不同的颜色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眼而产生的色知觉。展馆中的色彩传递要借助采光照明系统,一般采用自然照明和人工照明结合的形式。合适的光照将展品的造型、色彩、肌理等特征反映给观者,光与物之间的反应产生一种舒适的空间氛围。借助光源的不同特性,展品固有色会有不同的呈现。太阳光是无色的,而人工光无法发出像太阳光完全一样的白光。在荧光灯的灯光中,因为中短波长的蓝光占优势,所以色彩看上去比较苍白;白炽灯的灯光中,因为波长长的红光占优势,所以看上去比较温暖。合理利用光源对于统一展示空间的色彩有重要作用。通过灯光设计的艺术表达释放出色彩的力量,不知不觉中引发观者在心理上的某种情绪,引发想象。展览空间内色彩形成的另一个媒介是材料,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借助界面材料反映到视觉中。材质本身具有一定的质感,装饰材料的不同色彩也能体现出软硬、冷暖、轻重、前后等不同的主观感受,例如高明度的鲜艳颜色给人柔软的感觉,低明度的暗色则给人一种生硬、沉重感;红色调的暖色给人以温暖、舒适和活力的感受,蓝色调的冷色则对空间起到冷静的作用。另外,即使使用同样的红色,随着材料、面积、位置的不同,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在选择展示空间三大界面的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色彩对环境协调的主导性作用,将展厅的主题色调与展览的内容协调统一,充分结合材质的色彩美和纹理美。

1.2色彩心理

在展陈空间设计方面,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情绪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避免因过度使用某种色彩而引起观者的不适。空间中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组合能传达出丰富的情绪,如红色的热烈、蓝色的宁静、紫色的神秘、白色的单纯、黑色的凝重、灰色的质朴等。人通过视觉感知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观者与展览主题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的研究表明:与物体的形状相比,色彩更能影响人类的情感和对事物的感受。色彩搭配应该更加注重对人的精神影响,除了满足基本功能以外还需要心理功能的满足。从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角度来讲,在日常生活中,色彩的变化将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基于色彩与情感的这种关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和应用尺度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至关重要。

2色彩的功能性作用

2.1色彩对人体感知的影响

基于色彩对人体感知影响的多种原理,光线、颜料色彩的搭配被广泛运用于绘画、设计等实践,也是博物馆展览设计实践的基础。色彩是不同波长和亮度的光线通过眼睛内部细胞和神经在大脑中的主观感知,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视觉和心理两大方面,二者共同作用于观众的认知过程。首先,光线色彩对人视觉感知产生影响。人体对色彩的辨别开始于光进入瞳仁并达到眼球内部的视网膜之时,视网膜上具有光敏度的结构可以感知不同波长的光线,包括长波长的红色区、中波长的绿色区以及短波长的蓝色区,然后混合生成视觉对色彩的各种感应,这三种色彩被称为光线色彩三原色。光线色彩的感知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是“后像”原理,即发生在较长的视觉刺激消失之后的视觉幻象,人眼感知到刺激色彩的补色,这可能是由于当一种色彩信号系统过于疲劳时,视神经会诱发补色进行调节。此外,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向物体表面的颜料或颜色物质,不被其吸收的光线反射到人眼中,形成观察者看到的颜色,于是人们基于光线三原色规定了颜料三原色,三原色的混合形成间色和复色,它们与黑白灰混合形成不同纯度和明度的色彩。其次,色彩不同的波长也会对人体造成心理影响,从而具有调节情绪和其他生理反应的作用。比如红色刺激心脏,提升力量;黄色活跃神经,提高警觉性;蓝色缓解疼痛,令人感到平静和安慰等。除此之外,这种心理反应的影响造成了人们对色彩环境的不同感受。比如温度感,也就是冷暖色的区别;空间感,即暖色、高纯度和明度的色彩具有相对的扩张感和前进感,反之具有收缩感和后退感。

1.2色彩的功能性

第一,有助于观众高效率地获取信息。人们可以利用颜色的丰富性来获取各种信息,也可用色彩之间的差异突显相似事物之间的区别,这可以被视为色彩的标识性功能。当代博物馆和展览设计中大量运用色彩的这种标识性功能,用于标识系统,使观众能够高效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不同颜色区分展厅或信息区域,比如甘肃博物馆的六大展厅展示牌就用不同的色彩来加以区分;或区别诸如关键词和各级标题等展示文字,以便观众快速把握展览的内容和框架。二是采用易于使用的标识系统进行空间布局和展览路线的指示,比如在柏林装饰艺术博物馆中,设计师在地面和每一层的墙面上采用超大而醒目的红色文字作为标识,以提供明确的路线引导,保证观众在各个角度都能轻易看到。由此可见,色彩有助于观众更加便捷地把握信息,高效率地进行参观活动,减少在理解展览信息活动之外的时间和体能上的消耗。第二,提升观众注意力。博物馆适当地运用色彩可以刺激观众的视神经,提升观众的专注度,并形成一定的兴奋点,不同色彩设计的原理可以突出展品或空间;反之,色彩运用失误会影响观众的专注度和视觉的舒适度,导致注意力偏移。对于背景色来说,不同颜色可以形成对比或反差来衬托、突出展品色,比如与展品形成互补色的背景可以强烈地突出展品,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色彩的选择还可以提升展品的观赏性,比如外表古朴的史前文物的台座可以采用粗糙的麻布,而对于精美袖珍的玉器、金器,则可采用黑色丝绒来装饰展台,使观众产生一种珍贵感。对于环境色来说,运用各种明度、纯度的色彩组合和搭配可以获得统一而不失变化的展示环境,而纯度过高或对比过于强烈的背景色可能会在视觉上压制温和色调的展品。此外,博物馆也会考虑观众长时间身处在大面积过于强烈的色彩环境中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故而寻求色彩上的平衡。观众因观看一种颜色太久而感到疲劳的眼睛和厌倦的心情,可以在休息区域的中性色中进行调节;而在同一空间中,补色的使用也能够缓解视觉疲劳。比如苏格兰国家美术馆的展厅即采用补色搭配,油画挂在红色的背景墙上,地面则是绿色的地毯。

2博物馆展陈中的色彩设计策略

2.1围绕展品,科学应用色彩搭配的规律和原则

(1)明确展厅主色调

根据展品明确主色调可以使展厅空间中的多种色彩呈现出统一的色调,不会使展品展示显得杂乱无章。这样可以区分主次,通过大背景的合理选择,使展品的造型、质感更加明确,展品与展陈空间更好地交融。让人在整个展馆参观完成后,对展示内容留下美好的印象。

(2)巧用对比配色

对比色配色是指运用互为对比关系的色彩进行搭配,一般包括色相上的补色对比、冷暖对比,明度上的亮暗对比、黑白对比,纯度上的彩度对比。这种对比色彩往往可以引起人的注意,但是还要考虑到使用对比色的面积大小、位置关系、纯度关系等,最好在重点展品区域局部使用,确保色彩能够与展品相互呼应,提高展品的质量和品位。

(3)重视无彩色运用

无彩色是指黑、白、灰,这是与任何颜色都易搭配的颜色,常常作为辅助色解决平衡空间色彩过于跳跃的问题,能够减轻观者长时间观看展品形成的视觉疲劳。在使用范围和面积方面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要过度单一、单调和沉闷。

(4)增强色彩层次感

色彩的层次感主要依靠色彩的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来表现。色相可以通过色彩本身的明暗表现层次,例如,黄色的明度较高,蓝色的明度较暗;纯度可以通过纯度的高、中、低的差异表现层次,灰度越高越容易忽略;最能反映色彩层次感的是明度的阶度变化,高明度的展品可以使用低明度的展柜,展品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将能充分呈现。

2.2根据不同展示要素,合理运用空间色彩

展示环境色彩、展品色彩、展示道具色彩、展示光源色彩等色彩组合构成了展示空间的基础色彩,要将其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各个要素在展示色彩环境中的作用,达到色调变化与统一的和谐效果。展示环境色彩是指博物馆展区中大环境的色彩运用,具体来说是指该区域的天花吊顶、地面铺装、墙面装饰三者的色彩设计,这三种要素对环境的协调起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决定着展示空间的色彩基调。要结合展品的色彩运用情况统筹抉择,始终围绕着展示内容和展区的主题思想,帮助参观者全身心融入环境。展品色彩是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主体和中心,其他的色彩都是美化和衬托展品色彩的。每个展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尽量突出展品的主体性,遵循色彩搭配原则,让展品与背景色有所区别,方便展现展品的固有属性和色彩魅力。展示道具作为辅助工具是为了衬托展品色彩而存在的,是希望烘托出展品最优质的展出效果,使展品完美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除了个别裸展外,大部分展品都需要独立展柜、展龛、展橱等展示道具,当道具较大较多时应考虑统一性、注重形式美,通常使用透明无色亚克力作为小型展品的支撑载体,实现内部色彩的高度适应。此外,展示光源也就是灯光,有着加深展品印象的作用,光源的强度、冷暖、范围等处理对人的心理和情感起着积极或者负面的作用,并且影响展品的还原度和视觉效果,所以设计者要在整体的变化与对比中完善照明设计。

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具有学术价值的展览机构,归根到底是向人传递信息的。色彩是一种丰富的情感语言,可以从物理、功能、心理三个层次发挥作用,三种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色彩的成功运用甚至能够同时兼具三种作用,从而清除展示内容传达中的障碍,呈现高效的信息传达空间。设计师需要在科学的颜色搭配原则下,从展示要素出发,完成展陈设计工作,发挥色彩的审美价值,通过和谐的颜色搭配来给人创造一种更具舒适度的空间环境。因此,将色彩融入空间内涵并外化成装饰形式,才是好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惠,田猛.设计色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114.

[2]金容淑.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M].武传海,曹婷,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