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的管养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浅析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的管养问题

徐海翔 1 薛亚飞 2

  1. 如东县堤防管理所 江苏如东 226400

  2. 如东县袁庄水利服务站 江苏如东 226400

摘要:如东县为农业大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能为农业有效地缓解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强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的管养问题,可以更好的推动农业的良好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东县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管养问题与措施分析。

关键词: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管养分析

如东县濒江临海,全县建有一线挡潮海堤近百公里,建有中型挡潮涵闸三座,境内河网纵横,一级河5条、二级河23条、三级河378条、四级河795条,同时为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全县建有泵站2557座,并配套相应的干渠、支渠、丰产沟等及渠系配套建筑物,这些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的主要用途就是抗旱、排涝,其养护、维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功能效益发挥的程度。为此,切实做好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维修极为重要,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管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建设上重投入,轻管理。为发展地方经济,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正常发展,地方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搞建设,把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上,对建成后的设施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工作弱化,致使一些工程不能长期、有效发挥工程作用,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因平时维护维修不及时、不到位,时常出现毁坏等现象,导致部分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尤其是在遇灾害性天气时,无法保证应急排涝需要。

(二)管护主体不明,职责不清。基础设施建完后,本应形成地方政府、受益群众、基层组织共同管护的局面。但在现实中,管护各方由于不愿投入新的资金和精力去管理,从而形成地方政府无法管、受益群众不愿管、基层组织无力管的窘境,还有个别群众为自身利益对工程设施随意毁坏。一旦工程设施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再加上管护不力,就会使工程设施毁坏无人管,修复无人问,造成建设资金很大浪费,工程长久效益难以体现。

(三)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管理要求。为保证灌溉、排涝需要,村也将灌溉泵站等承包给专职人员管理,但是这些人基本都是年老、文化素质较低人员,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保养基本不懂,正常维护、保养往往不到位,导致设施容易损坏,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往往造成基础设施带病运行,工程效益难以正常发挥。

(四)管理经费无保障,管护不到位。在工程建设初期,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资金积累,加上农副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实际收入下滑,融资渠道减少,使工程管护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或偏少,管护质量难以保证 。

、管养不力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管理上,往往是大旱大涝当前时领导重视,风调雨顺时则很少有人问津,甚至有些领导把工程建设视作“政绩工程”、“参观工程”,只重视样子,不重视其实用。工程建成后无人管、不愿管、管不到位就成为很自然的事。

(二)农民群众对工程管理认识不高,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农民群众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工程管理的主体,但他们认为工程建设是国家投资兴建的,管理不是他们的事,缺乏有效配合,自发性、自觉性管理就无从谈起。有些群众从自身利益出发,填沟成田,大大缩窄渠、沟过水断面,一旦遭遇大雨,便造成涝灾。

(三)管用机制不活,产权不明。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其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使用权属于村及基层组织和受益群众,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使工程设施的归属感不强,造成责、权、利不明确,机制僵硬不活,导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有些工程完工后尚不明确具体的管护责任主体,管理措施未落实、管护办法未制定、管理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明确。

、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监督机构,引入科学的管理经验,积极选择专业管理人才,各方面协调合作。

(二)明晰产权,明确管理责任。工程建成后必须明确“婆家”,将工程建筑物的所有权、使用权整体移交给当地政府或基层组织,确定归属,明确管理责任。

(三)管养主体多样化。一是卖断法,将工程主要建筑物实行卖断经营管理,将资产所有权与使用维护权一并转让,按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运作,由其自行管护。二是承包经营,将工程租赁承包,每年收取一定的承包费,允许承包者在物价部门核定的范围内收费,作为承包者的收益,并将部分收益用于管护。

(四)多方筹措管护资金,强化管理。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后,由于自然的损毁及人为的原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必然要进行维修,解决好维修资金来源非常重要。对小型工程设施和建筑物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群众投资投劳解决。对主要建筑物的大型维修,从拍卖、租赁、承包收入中拿出部分或者全部资金用于维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预留一定比例的管理维护资金,建立专项基金,由投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使用,水利建设资金实行综合管理和监督。

(五)加强农民群众的参与度

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把工程设施的合理有效利用与先进的方法灌输给他们,引导他们投入到工程管理和维护中去,提高农民群众管、护工程的自觉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变被动管为主动管。进行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在本地电视台进行自然、农业知识讲座,使农民充分认识自然,处理好农业与自然的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养护及维修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功效发挥。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能够提升农村农田管理水平,真正体现出农村水利工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才吾来.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20, 3(6):23-24.

[2]王士功. 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 农家参谋, 2020, No.646(04):31-31.

[3]车洪文.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 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