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交疏浚集团视角研究“新基建”如何释放新动能、带来新机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3

基于中交疏浚集团视角研究“新基建”如何释放新动能、带来新机遇

张晓丹

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 300234

摘要:“新基建”是服务于国家长远发展和“两个强国”建设战略需求,以技术、产业驱动,具备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特征的一系列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总称。以“新基建”为牵引,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座”“基石”,对于引燃“十四五”产业动力新引擎,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智慧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层面出台“新基建”的本意是为市场经济更有效运转搭建平台,这是“新基建”的初心。本报告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交疏浚如何参与“新基建”,投身新基建、如何培育新动能、如何参与新业态等系列问题。

关键词新基建;投资模式








一、“新基建”重要意义

(一)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体现数字经济为根本特征,推动新动能供给,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方面,“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和更大的“泛新基建”领域是未来中国中长期一段时间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基建具有兼顾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基建”在对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疗等垂直行业赋予的发展动能、势能、产生明显的催生、倍增和叠加效应,带来的经济新增长点更有价值。“新基建”促进新产业链萌生,促进交通、能源、生态、金融、建筑,娱乐、教育、通信、办公、文旅、医疗卫生和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从发展态势上看,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拥抱数字化,“数字+”“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有望成为国内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消费趋向。

(二)“新基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新基建”背后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新基建”涉及多个产业,尤其是5G建设,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以5G为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未来3-4年,5G基站的投入将达到万亿级,到2030年,带动直接经济产出将达到6.3万亿元,创造就业机会800万个以上。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新基建”作为当前稳增长的着力点,是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型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消费升级。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产业本身就是经济动能,结合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和深度的消费潜力,有望培育出新的超长产业链。这些新动能叠加累积,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引擎作用,有利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

二、中交疏浚主营业务与“新基建”业务关联度分析

(一)疏浚业务与“新基建”业务关联度分析

疏浚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规模的整体萎缩,目前来看,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领域均不会给疏浚业务带来明显市场增量,但可以通过新基建相关技术在疏浚行业的运用,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从产业相关度方面,新基建七大领域与疏浚业务关联度相对较高的主要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

1、疏浚业务与人工智能关联度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疏浚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它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大数据处理分析等技术实现疏浚工程智能化、疏浚能耗智能化、疏浚控制智能化、疏浚设备智能化。对人工智能与船舶无人驾驶进行研究,探讨挖泥船施工设备的操作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初步设计,降低能耗,提高施工效率。绿色智能挖泥船和疏浚装备是未来发展趋势,将成为国内外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多学科新技术的交叉集成应用发展迅速,人工智能将有力推进疏浚行业进入新时代。组织有效的集成创新体系和产业链深度合作将是智能疏浚技术发展的要因。生态智能疏浚装备及关联系统技术体系复杂,为了对生态智能疏浚装备的技术内涵、技术发展和产业化途径有科学的掌握和规划,有必要先开展系统预研和试点应用,为疏浚装备的技术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2、疏浚业务与数据经济关联度分析

疏浚行业涉及工程、装备制造等多领域,技术体系复杂,涉及大量数据和流程。工业大数据技术在疏浚行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例如,工业大数据可以带来从客户需求到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制造、供应、运维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数据链及数据应用方法,形成数据驱动的系统级的工业智能。虽然疏浚行业产业链长,但工业大数据技术正是可以打通产业链、突破产业发展固有思路和技术路径的有效手段。

3、疏浚业务与工业互联网关联度分析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提供弹性的基础设施资源调度、工业生产设备连接、工业数据存储、工业应用供给等能力,在企业资源精准对接、供应链协同、网络协同制造,在运营管理、物流管控、市场经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管控、工业电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均可提供解决方案和产生价值。

以上三个领域均是主要从疏浚设备角度入手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尤其是为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更需要先进的设备和优质的服务。

(二)市政业务与“新基建”业务关联度分析

公司实施“市政优先”“市政加速”发展战略,市政业务已被公司明确为核心业务重点推进,因市政业务涵盖范围较广,因此与新基建领域关联度相对较高。

1、市政业务与5G的关联度分析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统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基站建设将由传统宏站建设转向微站建设,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赴华为上海研究所进行5G基站调研,随后发布《杭州市市政杆站建设导引》,可以在监控杆、道路指示牌、电子警察杆、路灯杆等市政塔杆上建小型的基站,最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市政塔杆属于市政安装工程一部分,在市政工程承揽时可争取将5G基站安装纳入工程范围作为公司专业分包范畴,做大营业额。公司也可以考虑采取申请通信工程资质、与基站制造企业合作或收购优质标的、与中国铁塔及三家电信公司合作等方式介入制造、安装和运营等上下游领域。

2、市政业务与充电桩行业关联度分析

我国充电桩主要分布的场所是公共停车场、住宅区以及办公区域的停车场、加油站或者高速公路服务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8.7:1,远不足规划提出的1:1要求,部分人流车流较大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周边等公共停车场存在充电桩严重不足、长时间排队充电的问题。公共停车场属于市政工程范围,在市政工程承揽时可争取将充电桩纳入工程范围作为公司专业分包范畴,做大营业额。公司也可以考虑采取申请电力工程资质、与充电桩制造企业合作或收购优质标的、与电网公司合作等方式介入制造、安装和运营等上下游领域。

3、市政业务与大数据中心关联度分析

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个很长的产业链,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光模块,还有电源、软件、网络、机房,其中,据数据分析,建安工程投资占比较高,约50%。根据公司业务范围,当前阶段可以尽快提升建筑资质,重点介入大数据中心房建工程建设,同时可采取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与华为、腾讯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大数据中心园区。

4、市政业务与人工智能关联度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新型市政基础设施。

(三)生态环保业务与“新基建”业务关联度分析

在生态环保领域,公司已形成“流域治理+”模式的中交方案,新基建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可以与流域治理进行有效结合,优化流域治理效能。

1、流域治理+5G

利用5G传输速度快、低延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水环境监测、智能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2、流域治理+人工智能

建立能为河流、湖泊、海岸等各类公共水体治理提供综合全面的水环境评估结果和治理方案的人工智能系统。

3、流域治理+大数据

建立涵盖流域治理所有专业、所有环节的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分散的各类流域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及时汇集、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实时共享,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利用大数据在流域治理领域的预测、预警、决策等能力实现流域治理的智能化管理。

(四)城综业务与“新基建”业务关联度分析

城市综合开发与运营业务是与新基建结合度最高的板块,基于城市综合开发的视角,新基建是在传统基础设施配套的基础上,顺应智慧城市的发展潮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对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智慧化升级与改造,不仅包括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底层智慧基础设施,同时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智慧化运用,即健康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和智慧安防基础设施等。从产业导入角度入手,府协可以与当地政同配合,将新基建大部分领域内的优质企业引入我公司负责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当中,也可以与新基建领域内强势企业合作,作为与政府商谈的有力筹码,主动寻找落地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以实现共同开发。

三、中交疏浚参与新基建投资模式思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变化为指引,以延伸科技价值链为目标,升级投资方式。抢抓市场机遇,引入产业、信托基金,采取战略投资、股权合作、企业混改、控股参股收并购等较为灵活的多种模式,迅速抢占市场先机,提高远期投资收益率。

(一)战略投资

针对集团智慧领域面向“新基建”跨越发展,由于政府财政、政策优惠、专项债等回报路径不太明确,缺少实施细则,各子集团子公司投资领域选择要谨慎,不贪大求全,找准1-2个产业领域,精准抢滩,侵略性重点投入,以战略性投资形式,进行大规模、长周期、分阶段投资,形成以技术为引领的综合核心竞争力,作为集团未来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

(二)股权合作

针对中交集团生态环保、城综开发领域面向“新基建”延伸发展,与华为、阿里巴巴、京东数科、BAT等行业巨头通过股权投资股权置换等股权合作模式,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实现跨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融合发展,拓展双方产业链,形成持续领先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升衍生收益。

(三)企业混改

针对中交集团公铁、航运疏浚传统领域面向“新基建”融合发展,参与各省市移动、电信、电网、IT、大数据等国企混合制改革,拓宽市场份额,实现互融互助,做大做强企业,增加规模收益。

(四)收并购及其它

针对中交集团立足传统强项,面向“新基建”融合、延伸、跨越发展,对新基建领域当前实力较弱、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和较好成长性的中小型科技研发公司,还可以采取风险投资、收并购等方式,锁定优质资源,融合、延伸、培育、孵化,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中交疏浚拥抱“新基建”的近中远期行动计划

(一)拥抱“新基建”近期行动计划

对于中交疏浚在近期1-3年内如何介入“新基建”领域,提出以下“4个1”建议:一是升级1批装备,即疏浚装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针对目前疏浚市场整体萎缩、疏浚船舶停置率高、闲置成本高的实际问题,和疏浚装备信息化、自动化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现实差距,建议运用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对疏浚装备进行集中升级改造,打造1批科技含量世界领先的高精尖疏浚装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以技术换市场,大力拓展海外疏浚工程项目。还可以考虑疏浚装备功能升级,在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功能的多样化。二是强化1个方案,即将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运用至流域治理项目当中,打造智能化流域治理样板,提升“流域治理+”中交方案品牌效应,着力策划落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流域、跨区域的大项目。三是落地1个项目,即落地1个大数据中心项目。大数据被誉为未来的新石油,国家大数据中心位于贵州贵安新区,我国大数据中心网络由三大中心、八大节点构成:三大中心为北京中心基地、贵州南方地址和乌兰察布北方基地,八大节点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个核心城市节点组成。公司可在上述重点区域大力拓展落地大数据中心项目,参与大数据中心建设,共同分享新基建政策红利。四是绑定1批伙伴,即绑定一批如华为、国家电网、三家电信、中国铁塔等优质企业。2019年初中交城投与华为在奉化就城市综合开发方面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2019年底中交水规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港航;中交疏浚可以考虑与华为合作,共同打造智慧水务品牌。同样思路可以推广至国家电网等其他优质企业,完成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各领域的延伸布局。

(二)拥抱“新基建”中远期实施计划

根据近期实施计划落实情况及经验反馈,在十四五期间适当增加新基建业务占比,制定适应性制度体系和市场机制,储备各领域人才。具体建议“6个1”计划,一是在“五大新基建布局领域”中选取1个领域进行深耕;二是设立1个“新基建发展产业基金”;三是组建1个专业化的“新基建投资发展公司”;四是在智能领域战略投资1个高科技企业;五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战略投资1个高科技企业;六是投资1个国家重点大数据中心项目。

五、总结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格局,同时也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和窗口期。中交疏浚应紧抓时代机遇、践行国家发展大战略,提前谋划、提前投入、提前研发、勇于尝试,积极参与新基建市场布局,快速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争做新基建产业链的领军者、向世界一流企业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2]陈杰.新基建 中国经济新引擎[J].知识经济. 2020(17)

[3]鸿雁.企业如何搭乘新基建“快车”[J].中国商界. 2020(06)

[4]杨刚.新基建带来新机遇与第四次工业革命[J].财富时代.2020(05)

[5]姜莱.新基建”赋能未来经济[J].当代经理人.2020(01)

[6]陈建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形成增长新动力[N].学习时报.2020-03-18(003)

[7]任泽平,熊柴,孙婉莹,梁颖.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J].发展研究. 2020(04)

[8]郭朝先,王嘉琪,刘浩荣.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