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针灸”理论对营建公园城市的策略借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浅析“城市针灸”理论对营建公园城市的策略借鉴

王格芮 黄添桥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风景园林分院,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正从发展工业文明过渡至生态文明。公园城市理念对社区活力塑造、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土地利用、资金制约,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制约,以“城市针灸”理论为核心的小尺度激活、重塑城市空间,对开展建设公园城市提供了治理路径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 城市针灸;公园城市;绿色空间;城市生态文明


引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公园城市”的概念,并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此外,总书记还在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工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


1 “城市针灸”理念

城市针灸理念是由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建筑师和城市主义者曼努埃尔·德索拉·莫拉莱斯创造的城市更新理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巴塞罗那在城市发展和扩张中为了激活逐渐衰落的老城区、恢复城市活力,以街道、广场和公园等小型公共空间为主要提升对象,利用绿化、艺术化的营造出了众多市民可停留且参与其中的公共空间,三年期间共扩改450个市政公园,极大改善了老城区的生态环境,昔日的闲置广场及废弃火车站等消极空间也都被改造成了新的户外休闲场所,重获生机。

“城市针灸”实际和中医传统针灸疗法具有相似原理。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手法,按一定的角度将针具在最精确的“穴位”刺入患者肌体达到调理效益。同理,在城市设计中,“一个好的针灸需要清楚地了解这个地方并真正意识到缺少的是什么”[3]。只有深入了解城市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挖掘当地市民生活,巩固城市原有风格气质,才能做出较为合理的整治方案,进而提升城市质量。

城市针灸理念是利用公共艺术、绿色生态、景观建筑、重塑功能甚至街道家具等措施对某些特定区域进行小规模干预,在短期内可有效激活城市空间,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多用于城市景观中历史街区的改造提升、老旧城区及社区的微更新、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改造中,强调有机更新和文化复兴,关注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 “公园城市”的内涵

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以人民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新理念、以绿色价值理念为指导、以资源共享为前提,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引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升社会人民幸福感及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伙伴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为载体的新型城市治理形态[4]

从概念上讲,公园城市指具有绿色、环保、生态、美丽、宜居、高效、共享等特点,能满足城市居民幸福生活需要的城市,就是公园城市[5],但它不是单纯的城市公园,也不是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而是建造“公园化的城市”,将公园融入城市,将城市公园化,使整个城市变成“大公园”。

公园城市的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一公三生”,即公共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一公三生”同时也是“公”“园”“城”“市”四字所代表的意思的总和,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全面公园化的城市景观风貌,优化城乡关系、完善城市格局、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3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

公园城市建设应以“绿色、宜居、低影响”为导向,围绕规划用地、交通流线及城市功能组织,关注城市空间常因缺乏连续性而产生的问题,利用“城市针灸”理念,由点到线再到网,将一系列的绿色空间作为空间系统、组织、特色和机会的介质覆盖整个城市面,形成生态文明与社会人文共生的强大的“绿网”,进而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

“城市针灸”理念在建设公园城市中可以分为“诊”、“针”、“灸”三个阶段。首先,应对城市空间进行调研“问诊”,充分发掘其存在的根本问题;其次,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针”对性的提出治理方案;最后,点式“灸疗”,对症下药,在治理的同时激活区域活力、加强城市内部绿色空间连续性、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

绿色空间是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开放空间,尤其是绿色空间对人们的健康格外重要。绿色空间对居住在其周边的人减轻压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的患病率也往往更低,居住在绿化率越高地区的人,幸福感程度越高[9]。通过城市针灸理念发展城市绿色空间以营建公园城市的方式可主要分为三种:

新建绿色空间。对于有土地条件的城市,在闲置或尚未被开发的土地等,通过新建不同尺度的绿色空间或临时绿地(包括公园、口袋公园、道路增绿、快闪公园或外立面绿化等)、外立面增绿等措施,创造更多居民可以互动、活动、休闲的公共绿色空间,丰富视觉;

激活消极空间。对于土地条件有限的城市,对消极空间进行激活再利用——例如高架桥下、因高差而引起的空间浪费或其他市民不愿意停留的空间,完善城市消极空间的景观设计,在为城市增绿的同时鼓励城市内部更多互动发生,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现有绿色空间。通过实地调研,发掘城市现存但在功能、美观或使用率却相对不足的广场、公园、道路绿化等进行提升改造,完备其功能设施,并将现代艺术与其相融合,营建宜居美好生活。

绿色空间是以城市针灸理念为基础营建公园城市的核心板块,通过新建、激活、提升,健全城市内部绿色空间,助力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走廊、推进公园化的城市建设。城市针灸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它在不影响城市肌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快速且有效的实现公园城市的建设。


4 结语

“公园城市”是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而在当下社会发展背景条件下,“城市针灸”理念则为营建公园城市的有利策略之一,它需要长期的开展进行,通过“碎片式”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以有效缓解城市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对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活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具有积极效果。与此同时,“城市针灸”为保护城市肌理,保留街道尺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后疫情时代激活公共空间、营造社区公共绿网、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因子。


参考文献

  1. 共产党员网.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EB/OL]. (2017-10-18).[2022-03-03].

  2. 新华社.“微改造”的广州起点[EB/OL].(2020-05-15).[2022-03-03].

[3] Lener, J. 2014. Urban acupuncture. London: Island Press.

[4] 房玮,公园城市:美丽中国的未来城市形态[EB/OL]. (2020-04-24).[2022-03-03].

王格芮,陕西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助理工程师

黄添桥,陕西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