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王治国

身份证号码: 411081196406272093

摘要:当前,随着土木工程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土木工程中,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研究和施工技术创新,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新建筑技术越来越多,使得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越来越高。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结合公众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为中国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

1.1优化性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优化性。在实践中,建筑行业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建筑行业信息,这有利于建筑企业吸取施工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技术。

1.2综合性

在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具有涉及面较广、工程量较大,综合性比较突出等特点。土木工程涉及的项目较多,每个项目均有相应的施工技术,但各环节的连续性较强。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按照施工技术、施工工序的要求,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施工工作。另外,建筑企业需要保证各部门积极参与技术创新。

1.3复杂性

土木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土木工程还涉及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内容,导致施工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其中,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尤为突出。

1.4流动性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施工完成之前,如果工作人员离职,企业就需要重新招聘工作人员。这些新的员工须经过技术培训,才能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然而,施工技术具有稳定性,在制定施工标准以后,无论是否出现工作人员变动,建筑企业都需要按照施工标准来施工,从而避免人员变动影响工程质量。

2土木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土木工程施工全过程都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而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不断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的使用有较高的要求,结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确保操作的规范性,从而合理控制施工材料设备所产生的施工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施工技术的改进创新更具现代化、自动化以及机械化,从整体上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创新发展。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施工行业自动化生产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同时,相应的施工设备也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并全面应用到工程施工过程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因此施工技术的创新能够全面推动建筑行业施工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手段。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策略

3.1基坑施工技术的创新

深基坑施工技术是目前土木工程项目一个重要的施工技术,而基坑支护则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其技术科学性和应用效果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针对当前深基坑支护技术存在技术短板,施工单位应加强传统支护技术的创新工作,如:创新并应用边坡错位支撑、局部加强型整体换撑、工字钢微型桩支护等施工技术,以此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性和质量性。

3.2预应力技术的创新

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包括以下两种。(1)先张法施工。先张法施工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张拉钢筋或钢丝,用夹具临时将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再支撑模板,并且安装非预应力钢筋,接着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待构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后,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的黏结,使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压应力。(2)后张法施工。后张法施工是在混凝土构件或结构制作过程中,在预应力筋的安放部位预先留设孔道,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将制作好的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在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张拉预应力筋并用锚具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与封锚。

3.3灌注技术的创新

灌注技术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中具有较广的技术涵盖范围。为满足新时期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可以以钻孔技术为切入点,对灌注技术进行合理创新。首先,在钻孔施工前,需要对钻孔周围进行清理,彻底排除能够影响钻孔施工质量的不利因素;然后,利用先进测量技术和精密的测量仪器,对钻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同时对钻孔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调试;最后,待所有准备工作确认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钻孔施工。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卡钻、塌孔现象,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开展问题分析和处理工作,问题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3.4混凝土技术创新

在目前的土木建设阶段,钢材和混凝土广泛应用,但混凝土的使用将受到许多外部条件的限制。例如,使用水泥时会发出热量。如果热量持续产生和释放,大量的水首先从混凝土中释放出来。由于此类水不稳定,导致内外温差较大的抗拉应力,且混凝土承载能力低于抗拉应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裂缝。此外,混凝土体积会随着硬化而缩小,施工前后的时间变化,特别是在刚浇筑的混凝土项目上,在炎热的日光下施工时和晴天时,太阳会露出裸露的建筑项目。因此,这一带的温度会比较高,这些地方的室内温度会不断上升。在混凝土本身温度的影响下,部分拉伸应力不断增大,导致温度裂缝。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时,温度应力达到一定的峰值,也会出现温度裂缝。因此,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技术创新,使混凝土适应建筑环境,保证施工进度和技术质量。

3.5钢结构技术的创新

利用钢结构技术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做好构件的采购与施工材料设备的检测工作。其次在利用钢结构技术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前后施工环节的有效衔接,确保构件在建筑物中设置的合理性。这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到构件的材质、规格以及型号,同时保证构件的清洁程度,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最后焊接环节也是钢结构技术运用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应选用科学先进的焊接技术和工具来进行构件焊接。

3.6积极运用生态施工技术

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背景下,建筑企业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运用生态施工技术,推动施工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建筑企业需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尽量使用低污染、低耗能的材料,从而为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创造良好条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使用一些绿色材料,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建筑能耗,节约施工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施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筑企业需要在传统施工技术基础上加以创新。在此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树立创新理念,优化传统施工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2).

[2]崔洪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索[J].科学与财富,2020(13).

[3]贾丁云.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J].砖瓦世界,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