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张春雷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邮编: 138000


要:目的:对比分析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年限区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择取病例样本为本院收治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n=38)、对照组(n=38)。对照组为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术后ADL评分、JOA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改善颈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联合椎板成形术。

关键词:手术;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规方案为手术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需合理选择术式[1]。本研究择取院内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样本,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年限区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择取病例样本为本院收治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n=38)、对照组(n=38)。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范围跨度区间值50-66岁,平均(58.72±4.69)岁。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范围跨度区间值50-65岁,平均(58.85±4.71)岁。全部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手术体位为俯卧位,麻醉方案为全身麻醉,头部采用Mayfifld头架固定。纵向切开颈部后方正中C2-7,切口延长至棘突尖部。采用骨膜起子辅助暴露开门侧椎板与椎旁肌,经由C2棘突尖部将颈半棘突长度的1/3切断,操作中避免损伤对侧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C3-7棘突基底部采用L形摆锯锯开,棘突下方置入骨膜剥离器,使其达到椎板关节突至椎旁肌区域。依据操作规范完成开门侧与门轴侧制备,将开门侧C2-3、C3-7、C7-T1椎板间黄韧带切开,朝向对侧方向掀起椎板。选择开门侧椎板残端、C3-7棘突根部区域打孔,利用丝线连接椎板与棘突。完成上述操作后旋转头架,使患者颈部处于过伸位,拉进丝线并打结,以实现颈半棘肌的重建。

研究组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手术体位、麻醉方案、头部固定方案参照对照组。手术切口设置于颈后正中区域,充分暴露双侧椎板、C3-7棘突。选择C3-7中4-5个代表性位点实施手术减压椎板成形,开门侧为症状严重侧,门轴侧为开门侧对侧。充分暴露椎板后,于双侧小关节内侧利用微型磨钻制作V形骨槽(3mm),操作中需将开门侧椎板全层骨皮质磨穿,门轴侧仅需磨除椎板外侧骨皮质,保留内侧骨皮质。完成上述操作后,医师将棘突推动至门轴方向,缓慢掀起全部椎板,沿椎板下面行神经剥离子剥离,妥善清除椎板边缘区域的黄韧带与硬膜囊粘连带。测定对开门准确距离,依据测定结果选择ARCH钛板实施固定。术毕止血并冲洗手术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并缝合手术切口。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62c4007416088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1. 结果

对比两组术前ADL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ADL评分、JOA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ADL评分、JOA评分(62c4007416088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

组别

ADL评分

JOA评分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研究组(n=38)

51.44±3.28

79.88±6.53

6.84±1.76

17.25±1.83

对照组(n=38)

51.49±3.26

68.25±4.21

6.82±1.79

12.77±1.96

t值

0.067

9.227

0.049

10.299

P值

0.947

0.000

0.961

0.000

    1.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属于脊髓压迫症范畴,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产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或脊髓组织血供不足,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四肢无力及麻木等,存在较高的致残风险,为此需及时有效治疗[2]

    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联合椎板成形术为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规方案,可引导脊髓朝向后方飘逸,扩大椎孔,显著降低椎管压力,但部分患者术后椎板小幅度回弹,开门角度丢失,进而影响颈椎功能恢复[3]。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ARCH钛板内固定术为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全新方案,ARCH钛板可灵活选取型号,形态小巧,可确保颈椎术后即刻稳定,促进门轴侧植骨有效融合,避免开门角度缩小及再开门等问题,显著降低肌肉粘连及萎缩等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术后恢复效果[4-5]。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ADL评分、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与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联合椎板成形术相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ARCH钛板内固定术可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颈椎功能。

    综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ARCH钛板内固疗效优于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联合椎板成形术,可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饶敏杰,严宁,侯铁胜,等. 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4):346-352.

    [2] 叶文明,麦伟,曹智全,等. 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0,31(3):319-322.

    [3] 李创,吴斌,郑启新.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20,41(6):342-346.

    [4] 孙英飞,蒋欣,移平. ACDF与ACCF手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 颈腰痛杂志,2020,41(1):117-118.

    [5] 于留钱,刘杰,李坚,等. 不同入路方式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医刊,2020,55(2):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