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中医疗法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3

不寐中医疗法浅谈

张豪

河南省新野县王庄镇卫生院 邮政编码: 473525

不寐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睡时多梦,或彻夜不寐的一种病症,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心烦懊恼等症,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历代医家中也常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不寐发病的病情不一但引起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点,思虑劳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久病体虚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明代张景岳将不寐概括为有邪与无邪两类。认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阳不入阴, 营卫失和是不寐病证的总病机,病位主要在心, 肝、胆、脾、胃、肾, 病性有虚有实, 大多虚症多由于阴血不足,重在心脾肝肾的调制,易补益气血,壮水制火,实证多因食滞痰浊,责在胃腑,应消导和中,清痰降火,实证病久则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也可转为虚证。因此不寐的治疗原则,应当重在内脏的调制,兼以祛邪,如调补心脾,滋阴降火,益气凝神、和胃化痰等。通过临床经验总结我认为不寐的常见证型主要分为以下七种。(1)心脾两虚证,此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梦多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本证以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为病机。心主血,脾为生化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见多梦易醒,健忘心悸。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少华。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故见肢倦神疲,饮食无味。舌质淡,脉细弱,均为气血亏虚之象。本证以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饮食乏味为辨证要点。

治法以补养心脾养血安神为主。方用归脾汤加减方。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炙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大枣,木香,生姜。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血以益心神,适用于思虑太过或者久病气血虚弱的不寐症状。方中党参、黄芪、炙甘草、大枣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养心脾之血。茯神、炙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白术、木香、生姜健脾和胃而理气,使其补而不滞,产后虚烦不寐,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数气血不足也可用本方治疗?(2)阴亏火旺证。此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稍寐即醒,虚烦不寐,心悸,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口舌糜烂、健忘腰酸或有梦遗,舌质红,脉细数。本证以肾阴不足,心肝火旺,扰动心神为病机。肾阴亏虚,心火偏亢,心神失宁,故见稍寐即醒,虚烦不眠,心悸,五心烦热。虚热内炽,阴液外泄,故汗出,口干咽燥。肾虚致髓海不充,故见头晕耳鸣,健忘。 肾精不足则腰酸。相火妄动故梦遗。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证。本证以虚烦不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为辨证要点。治法当以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为主。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方。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白芍。方中黄连、黄芩清心降火,鸡子黄、白芍、阿胶滋阴补血。

3、 心胆气虚证。此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多梦、时易惊醒,心胆虚怯,神魂不安,遇事易惊,舌色淡,

脉象弦细。本证多为体质柔弱,心胆素虚,善惊易恐,暴受惊骇,情绪紧张,终日惕惕,渐致胆怯,心虚而不寐。心虚则致神摇不安。胆虚则致善惊易恐,心悸多梦而易醒。为气血不足之象。本证以心悸多梦,神魂不安,遇事易惊为辨证要点。治法当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主。方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方。人参 ,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前方以人参益气,龙齿镇静为主,后者重用枣仁,酸能养肝,肝与胆相为表里。养肝所补胆之不足;知母能清胆而宁神。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宜用酸枣仁汤,方中以枣仁安神养肝为主,川芎和血以助枣仁养心,茯苓化痰宁心,助枣仁安神,知母清胆宁神。病症较重者,两方可以合用。(4)胃气失和证。此病证临床表现为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本证以胃气不和,气机不畅,心神受扰为病机。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气不和,气机升降失常,心神不安,故见不寐,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等症。气机郁滞,则胸闷,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属食滞内阻之证。本证以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为辨证要点。治法当消导和胃,化痰清热为主。方用保和汤加减方。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方中山楂、神曲助消化,消食滞,半夏、陈皮、茯苓降逆和胃,莱菔子消食导滞,连翘散食滞所致的郁热。

  1. 痰热内扰证。此病证临床表现为睡眠不实,心烦不宁,时醒时寐,恶梦纷纭,胸脘痞闷,痰多,头晕目眩,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本证是以痰热内阻,上扰心神为病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故见睡眠不实,心烦不宁,或时寐时醒,恶梦纷纭。痰热内阻,胃气失和,则胸脘痞闷,痰多。痰热阻滞,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扰之证。本证以心烦,睡眠不实,痰多,苔黄腻为辨证要点。治法当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为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黄连,法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竹茹,甘草,大枣。方中黄连清心降火。竹茹清化热痰。法半夏、茯苓、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甘草、大枣和中益脾。

(6)肝郁化火证。此病证临床表现为不寐多梦,甚者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常伴有头胀头晕,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本证多与情志变化相关,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肝主“疏泄”情志所伤致肝气郁结,木能生火而致亢进,心肝火旺,内扰心神,心神不宁而燥烦不安难以入睡。本证以急躁易怒,彻夜不眠,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溲苔黄为辨证要点。治法当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7)心肾不交证。此病证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多因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本证以心烦不寐,入睡困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咽干少津,舌红少苔为辨证要点。治法当交通心肾,补脑安神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前方以滋补肾阴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以清心降火,引火归源,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泽泻、茯苓、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源。


在治疗不寐过程中病人还必须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心情应该舒畅。寡欲、戒烦恼,临睡前宜少谈话、少思考,避免烟酒浓茶等品,每日应有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这些都是防治不寐的有效方法,单独依靠药物而不注意精神及生活方面的调整,往往会影响疗效。


药枕治疗

药枕疗法即是指枕头的内芯充填物为中草药。除了普通枕芯充填物所具有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有一定的可塑性外,药枕尚可利用枕芯内所装的中草药,以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枕由于是在睡眠时较长时间发挥药物作用,无损伤,不痛苦,不花费时间,因而很受欢迎。早在古代就有用蒸大豆装枕、用草决明子装枕治疗失眠的记载。药枕治疗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烘干,粉碎成粗末,然后将药物装入枕中,令患者睡觉时枕之。

不寐常见证型的药枕疗法

(1).心脾两虚型:症见不易人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兼见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

健脾养心枕

【组成】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白芷、薄荷、茯神、远志各6g、龙骨、牡蛎各30g、山奈、檀香各15g。

【制法】将上药烘干,共研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睡卧及休息时枕之。

【说明】上药烘干时间不宜过长。病人侧卧疗效更好。

伏龙枕

【组成】远志、茯神、生龙骨各30g。

【制法】远志、茯神粉碎,生龙骨粉碎后用布袋装好,共纳枕中。

【用法】令病者枕之。

(2)、阴虚火旺型失不寐:症见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

菊花决明枕

【组成】决明子1000g、菊花1000g、地骨皮500g。

【制法】上药共研成粗末,装入枕芯,做成药枕。

【用法】令病者枕之。

【说明】用菊花调节枕高。

滋阴清热枕

【组成】山药、山茱萸、菟丝子、当归、生地、杜仲、枸杞子各等份。

【制法】上药粉碎和匀,装入枕芯内。

【用法】睡时枕之。

【说明】每日用枕时间不少于8小时,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4周才能见效。

(3)心肾不交型:症见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男子滑精,女子月经不调。

调神枕

【组成】黄连10g、川芍、自芷、绿豆各150g、晚蚕砂100g。

【制法】上述药物加工成粗末,作枕芯枕之。

【用法】每日用枕时间不少于8小时,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4周才能见效。

(4).心虚胆怯型:症见平时心气素虚者,遇事易惊,善恐,心神不安,终日惕惕,酿成失眠。

菖蒲远志枕

【组成】石菖蒲、远志、夜交藤各适量。

【制法】将石菖蒲、远志、夜交藤烘干,研成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

镇心枕

【组成】生磁石500g、生铁落500g、海蛤壳500g、远志300g、石菖蒲200g。

【用法】令病人枕之。

其他药枕

蚕砂枕

【组成】蚕砂适量。

【制法】取干燥的蚕砂适量,清理干净,把蚕砂粒放入枕芯中,外用枕套,制成枕头备用。

【说明】本方化濡清浊,助眠。对一般失眠患者均有良效。

菊花枕

【组成】白菊花2000g。

【制法】将菊花晒干,把晒干的菊花捣成粗末,将菊花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备用。

【说明】清心安神,平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失眠心烦、多梦易醒等症。

灯心枕

【组成】灯心草1000g。

【制法】将灯心草烘干,用粉碎机把烘干的灯心草轧成粗末,装入枕芯,制作成药枕备用。

【说明】清心除烦,安神定志。用于心火偏亢的夜不成寐、焦虑不安、口舌生疮、心烦不宁等症。

荞麦皮枕

【组成】养麦皮适量、金银花、菊花、玫瑰花、夏枯草、龙胆草各25g、连翘、合欢皮、陈皮、木香、甘草各15g。

【制法】选择优质养麦皮作为主要填充物,并把上述中药洗净晒干,共碾成粗末,用2层纱布扁平小袋包装,置养麦皮枕芯中,备用。

【说明】清热解毒,宽胸理气,镇静安神。适用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临床观察表明,该枕芯还有良好的头部保健作用。3个月换1次枕芯。

药枕注意事项:

1.使用药枕,临床上没有禁忌证,无不良反应,如发现药物过敏者,则应停止使用。

2.由于药枕疗法见效较慢,一般需常年使用,所以治疗时应有耐心,坚持使用方能获效。

3.药枕一般可用半年,用时应经常保持干燥,但不宜暴晒。

单方治疗

通过单味中药的药性功用针对性辨证论治,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是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常用方法。

不寐常用的十味中药及其用法:

1,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用于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

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酸枣仁15~ 30克,捣碎,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2,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血不养心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柏子仁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3,远志:性微温、味辛苦,可入肺经、心经、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的功效,适合有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乳糖肿痛、心神不安、多梦等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远志3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4,合欢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适合有郁闷不乐、烦躁不安、健忘等情志抑郁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合欢皮10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5,首乌藤(夜交藤):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的功效,适合有多梦、多汗、肢体关节疼痛等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首乌藤9~1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6,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百合15~20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7,煅龙骨:性微寒、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定惊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适合有心神不安、潮热盗汗、梦遗遗精、心悸等阴虚阳亢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煅龙骨10~1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8,琥珀: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膀胱经,具有定惊安神、活血散瘀的功效,适合有心悸不安、惊悸多梦、肢体疼痛等淤血扰心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琥珀1.5~3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9,珍珠母:性寒、味咸,可入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适合有头目眩晕、耳鸣心悸、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状的不寐患者服用。

用法:取珍珠母15~2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10,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可入肝经、胃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安神的功效,适合有胸胁脘腹疼痛、痛经或外伤肿痛等疼痛症状的不寐患,该药也有较好的助眠效果。

用法:取延胡索1.5~3克,将其研成细末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以上十味中药取材方便,用法简单,用其治疗或是辅助治疗不寐的临床中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好正确的辩证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提示:

成年人每天要睡够7-8小时。事实上,这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比如每天只要睡够六个小时就自然醒,大脑清醒,精力也充沛,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就不算睡眠不足。另外不寐症的患者,一定要慎用现代医学的镇静催眠药,在合理辨证用药,配合适当心理调节或心理暗示的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就能够治愈和缓解不寐带给患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