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模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光伏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模型研究

徐晓龙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太阳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着环保清洁、来源可靠稳定的特征,因此是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当下的光伏发电事业发展过程中,太阳能的运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光伏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模型,以此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性参考。

关键字:光伏发电;经济评价;可行性


引言: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在各领域都有所渗透,国家格外重视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伴随着光伏技术的出现以及运用,促使相关企业在经营成本上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趋势,因此电力企业就需要在未来运行中,针对光伏发电从经济性评价模型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以此了解到未来发展的优势以及内在规律。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较为直观的改善。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用户的用电数量发生了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夏季来临之后,会出现用电量明显提升的现象。为了保障电力企业供电的稳定性,就需要针对电力设施的建设和改进进行分析。在当下,各个地区的发展工作中,都在积极尝试一些新能源的发电补贴,确保能够供给偏远地区充足的电力,满足其用电需求。在这样的技术发展背景下,使得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2 光伏发电经济研究现状

光伏产业是一个发展速度较快的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扶持下,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状态[1]。在西部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同时未被利用的土地也比较多,并有着较为丰富的日照条件。在这个区域开展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在这个区域开展建设时,需要重点考量到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因此电量的消纳程度十分有限。光伏电站建设之后,会在冬季受到日照时间较短的问题影响导致发电量减小,因此,春季以及秋季成为主要的发电阶段。针对光伏发电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采取针对性的经济性研究方式对光伏发电进行,可以明确影响到光伏发电的成本因素[2]

3 光伏发电的经济优势与劣势

首先从物理的布局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光伏发电所使员工的场地所占用的总体面积十分有限,同时城市的人口也较为密集,这样就会导致人均的建筑接触阳光的面积比较有限。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会导致对光伏发电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在一些农村或者宽敞的地区进行光伏电站的建设,就可以很好的提供大量接触阳光的面积。同时,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中,也能够在地广人稀的区域当中得到良好的扩展。相比较其他的新能源发电类型(例如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发电的形式)而言,光伏发电的方式下,电力企业可以很好的控制占地面积,进而提供较为全面的发电方案。另一方面,从发电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光伏发电建设的过程,是一种推动电力产业的技术以及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就需要积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合理分析的方式,确定未来光伏发电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经济要点,同时也使电力领域能够在未来发展进程中,积极促进光伏发电进程。但是,在这样的产业发展模式下,供电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一方面由于该技术的发展时间不久,因此很多技术细节方面并不完善,加上光伏发电建设开展的过程中,产能经常会出现过盛的情况,从社会层面进行分析,无法对其开展科学合理的长中期的投资,这样就会导致光伏发电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发展[3]

3 光伏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模型研究分析

3.1 单位装机发电量

在控制光伏的材料的情况下,对于发电量数值的分析,始终需要基于当地的年平均的日照时间而进行,以此保障在投资经济性的测算过程中,可以实现经济性的评估。为了提高分析效率,促使模型分析的流程得到简化,就需要严格的基于历史平均日照的时间,对当地的年发电量进行测算分析。

3.2 光伏设备使用寿命

对于光伏设备使用寿命进行分析时,需要认识到,其属于直接决定净现值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初始单位的装机光伏设备的投资中,如果使用的光伏材料不同,则会直接导致初始投资出现一定的不同。

3.3 政府材料购入

在政府的提供扶持的过程中,对于光伏单位的装机采用的都是一次性购入的方式,因此在采用不同的补贴方式下,就会导致受到时间以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出现形式方面的不同之处。在针对模型进行构建以及分析的环节,需要将数据信息折算成投资的初期现值。

3.4 居民用电消费价格

在模型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区的用电价格进行针对性的掌握。在模型当中,对P数值进行设置较重要,P属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用电价格的平均值。首先,同样需要针对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数值进行计算,在计算中,也要基于不同的地区的建设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保障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计算数值以及不同的光伏发电建设内容进行针对性处理。其次,在进行不同地区和时间的处理上,居民用电消费价格在数字方面也会出现不同之处,要积极利用折现率的处理方式,对其光伏发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不同光伏发电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使用率不同的现象,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环节,要基于实际的数字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满足相应的处理需求。

3.5 模型分析

现阶段我国对于光伏发电并网的政策制定较为严格,在不同的并网政策下,会导致对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带来直接的影响。为了能够在模型分析中,利用清晰地分析方式,了解到模型评价的结果,就需要重视对模型评价结果主要因素的把我。其次,还需要积极利用各项技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建立具体的模型。在本文的分析中,对于模型可采用NPV的方式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对光伏初次安装以及后续维护的人工成本进行考量。

首先在进行NPV的分析中,在数值大于0的情况下,就表明其光伏发电的建设之后,可以为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在NPV数值小于0的时候,则表明这样的光伏发电建设方式,无法带来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而在等于0的时候,则是表明这样的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不高,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避免进行投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在采用模型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项目的经济指标较为优秀,会为当地带来较高的回报率。其次,在进行后续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对实际的建设运行数据分析,发现其基本上都会优于设计值,这也是投资建设过程中的企业经济利润的主要构成。光伏电站建设期间,基本功能是需要从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出分区域电价。光伏组件的投资成本,是占据着整个项目建设构成的重要部分。为了全面提升经济效益,还要全面的强化对其项目材料方面的把控,通过利用科学合理的建设方式,全面保障光伏组件可以发挥出相应的价值。另外,还要积极控制运营期的光电转换的衰减率。通过这样的建设方式,提升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经济属性,进一步提升发电的整体效率以及水平,同时也相应的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光伏发电站的项目建设开展中,本文利用经济模型评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其各种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保障发挥出相应的系统可靠性以及价值性,利用一个良好的处理方式,最大化的提升系统的经济效益,这样才可以全面的提升系统效能。

参考文献

[1]尤海侠.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效益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2,47(02):192-194.

[2]杨昌辉,石瑞智.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基于区域层面不同电价情景的分析[J/OL].价格理论与实践:1-5[2022-05-24].

[3]张菁菁.绿色金融支持碳经济数据分析——以吉林省光伏发电项目为例[J].数据,2021(1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