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活动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浅谈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活动创设

潘佳雯

常州市金坛区实验幼儿园 213200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区域游戏已经成为了一个,整合性的综合活动。环境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国的重要资源。幼儿园的环境也决定着幼儿的成长。如果环境教育能够有效实施,就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要做好环境教育,区域游戏的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施手段。教师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以区域游戏活动创设遵循的各项原则为基础。投放真是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能够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材料,以教育目标为基础,做幼儿区域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这种区域游戏的创设有待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

关键词:大班;区域游戏 ;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的常规要求提供的设施配备、空间安排、活动材料等必须能够促使幼儿开展游戏、进行探索,让幼儿园的环境能够和幼儿相得益彰。我幼儿园立足于大班的幼儿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环境的创设,以此为基础展开多种主题活动和幼儿喜欢的趣味区角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认识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水平的不同及由于不同个性而产生的不同需求。要将这些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整体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幼儿的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大班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遵循的策略。

(一)材料需要体现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

区域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时的基本物质资源。幼儿在区域内的游戏活动中经过对材料的操作,从而产生良好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区域内所提供的材料的品质对幼儿的游戏效果和幼儿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材料要体现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提供的材料要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鼓励幼儿让幼儿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从兴趣点出发,创设区域游戏的主题、收集游戏材料。如:大班幼儿对龙卷风的形成很感兴趣,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向幼儿讲述龙卷风形成的原理。教师鼓励幼儿通过了解龙卷风的原理,自制龙卷风投放在科学区。幼儿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自制龙卷风需要的材料之后。更好中他们就开始寻找作为实验材料的废旧物品,让龙卷风的游戏得以开展。这是幼儿自主进行发挥的过程。

(二)让游戏材料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废物利用、家园合作。有很有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制作了很多美观的高结构材料,很多时候这些材料只能引起幼儿很短时间的兴趣,新鲜感一过,幼儿对这些高结构材料就失去了兴趣。高结构的材料虽然很美观,但是玩法很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的操作需求。其实在生活中,一些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反而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牙膏皮,购物的废纸盒、矿泉水旧瓶子、可乐的瓶子都可以。幼儿之所以会对生活中的这些材料感兴趣,是因为这些废旧材料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会受材料的限制,会有所多奇思妙想。对于这些材料,教师要在区域内最大限度的投放,既可以充分利用,也可以在加工或充足后进行利用。如:在大班的建构区内,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纸盒、牙膏盒等,作为建构辅助材料。在大班的科学区,则可以投放一些矿泉水瓶,用来做“自制龙卷风”实验。

(三)区域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和更新。

因为幼儿不是一成不变,因此,了解幼儿的需要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将游戏的材料持续进行增补。从而让幼儿的区域活动开展的需求能够被充分满足。教师要不断的在幼儿的区域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幼儿在不断发展中的需要。以确保每个游戏区域的材料投放能够让幼儿的需要被满足,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幼儿的游戏持续的情况怎么样。教师根据观察,进行思考和分析:各个区域的游戏材料需要做哪些调整或者更新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目标来投放材料,通过观察进行思考分析,教师对材料进行调整更新游戏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更有操作的意愿,通过调整更新材料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大班的益智区本来投放的是“5的分合”材料,教师在观察后发现幼儿对“5的分合”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时兴致不高。针对这点,教师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更新游戏材料将“5的分合”改为“7的分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材料的更新,幼儿对游戏感兴趣了、操作探索的欲望也更强了。

二、大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方法。

(一)幼儿活动区域活动,教师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指导。

教师在观察大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过程时,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在进行有效的游戏。有时候会出现部分幼儿不遵守常规随意打闹、区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活动遇到困难无法进行等等困难的情况。教师要提升自身观察力,要能够给予幼儿合适时机、合适的方式的恰当的指导,帮他们解决问题,化解难题。要做到这一点,有待教师利用观察的有效方式对幼儿的爱好和已知的经验有所了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观察者的角色,要将幼儿游戏中所玩的内容、期间幼儿的互动及从中遇到的问题都了然于胸。要注重观察幼儿所面临的困难。如果一切顺利,教师不必主动介入。盲目的介入反而显示出了教师的“高控”,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教师介入游戏中的最好的契机。

(二)区域游戏分享交流环节

这一环节的作用非常关键。作为区域活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年的互相分享和经验交流,能够促使他们全面的发展。这一过程中,幼儿会对自己的操作过程的问题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经过探讨、反思寻找办法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反过来会促使幼儿的再次探索的愿望不断的激发出来。

幼儿通过区域活动中的分享交流,将在区域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吸收并内化,将探究所获得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分享交流环节也让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现自我的平台。也能让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有据可依。

分享交流的形式。区域分享交流形式可分为小组和集体两种形式。所谓小组型是让幼儿的分享和交流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小组分享幼儿人数较少,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幼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人数较少,幼儿讨论的问题更加的细致、深入。集体型是全班幼儿一起进行分享交流。由于人数较多,幼儿的想法也比较多,幼儿集思广益,经验共享。

分享交流方法多样化。不同区域活动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同样道理,基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不同,即便提供给两个幼儿相同的区域材料,让两名幼儿在相同的区域进行游戏。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要求教师在分享交流环节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分享交流环节,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运用不一样的分享方法。

、总结

新《纲要》对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提倡创设和利用环境资源,让幼儿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实现。大班区域游戏活动创设,首先要把握住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从幼儿的需求出发,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让幼儿参与到区域游戏活动创设中来,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的小主人。教师要做好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人,参与人和指导人,能够成为游戏的一部分。当幼儿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分析情况,采取合理的指导方式,让幼儿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有效性。教师要在区域游戏结束后采用有效途径交流和分享经验和乐趣。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大班上学期》(第三版)

【2】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大班下学期》(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