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前瞻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前瞻性探究

刘俞杰

450205199311240018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现有养老建筑及设施及存在不少待改善问题,既有居住环境无法满足老年人群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养老设施与建筑居住环境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层面分析,以解决养老设施及建筑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理论性设计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年人基本生理及心理需求,其次探讨了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前瞻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建筑设计;养老运营;认知障碍症;护理站

1城乡双重视角下的养老服务体系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以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养老政策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变,发展重点几经迁移,居家、社区、机构动态变化地支撑着我国养老体系。本研究首先梳理了1949年至2020年出台的养老服务相关制度信息,以城乡双重视角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进一步定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在起步阶段,机构收养是主要的养老服务手段,2011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印发,成为“社区养老”社会化的重要事件,标志着我国从“保障”向“服务”,从“机构”向“社区”的双维度转变,是着力结构调整的新转型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养老服务需求从“基础保障”转向“品质提升”,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得到更均衡优质的长期照料服务是社区居家养老的独特优势,社区居家养老制度的完善也因此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中之重。

2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前瞻性

2.1养老社区规划研究

在主观需求上,应在社区规划中合理区分大小型公共空间,增加场地的多样使用性,布置大量健康娱乐设施,在健身锻炼强身健体的同时丰富老年人生活,使之对生活产生热情,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形成存在感、归属感。用颜色区分不同功能区域,便于老年人区分,同时可以考虑增加老年人专属场地,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找到心灵寄托。步行道路多用环形设计,减少空间迷失感,促进步行,同时贯穿多个区域,考虑到因机能老化,老年人运动量的下降,所以路边多安放休息座椅或设置休息区域。同时考虑到一些喜好安静老人的需求,考虑私密空间设计,选择安静区域设置凉亭、座椅,周围景观错落有致,塑造安静私人化空间。在社区建设管理中,也可以选择选取老年人代表,共同参与社区规划改造,增加老年人对社区归属感。

2.2关于老人居室的设计探索

针对未来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了不同的套间居室。例如A型双拼居主要适合结伴入住的老年夫妇或关系比较亲密的老人,两位老人入住后共享厨房和卫生间,分别拥有各自独立的卧室,既能保证空间私密性避免相互的打扰,又可以增进互相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居家氛围,而且还能有效地节约空间面积。与家居不同的点在于我们提倡小起居、大卧室、多储藏、重操作的设计目标。原因在于养老机构设置了较为丰富的公共起居和活动空间,老人日常的活动需求可以在公共区域得到很好的满足,我们也鼓励老人可以多出门走动去参与公共的活动增强与他人交流,因此房间内起居室的面积不必太大。而卧室设计会考虑到护理人员的照护,老人分床就寝等灵活性的使用需求,所以对空间要求较高。B型双拼居利用了楼层端部的空间增加了起居厅的开敞大空间,整个起居厅除了卫生间之外不设置固定隔断,老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灵活自主的划分功能区域,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为居室布置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C型双套间是相对传统的一室一厅布置,适合身体较为健康、自理能力较强的老人居住。加拿大贝加尔老年医学中心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务活动对老人的健康大有好处,家务事和散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一样,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良好影响,进而促进大脑健康;用脑计划和统筹安排家务事可以促进老人新的神经连接的形成。所以我们针对此类老人设计便于简餐切配的开放式厨房,便于洗晒晾衣的通廊式阳台、便于收纳清理的储藏空间等,满足老人日常力所能及的轻体力家务操作。

62c7861d3b54f_html_5bee33eecaf77109.png

图1某项目老人居室户型示意

2.3养老设施适老设计安全

由于老年人机能老化、反应迟钝、敏感度降低、运动迟缓、摔倒等意外会引发各类疾病,所以设计中的安全考虑成为考虑的第一要素。室内外减少地面高差,注意防滑,方便借助轮椅出行的老年人通行,并且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保证救护车能够直达。地面铺设色彩易区分且平整防滑的材料,保证老人通行安全。选材避免造成视线干扰,地面避开选择反光或错综复杂纹路材料,灯具避开闪烁复杂光源,容易造成老人晕眩。地毯避开深浅相间或容易造成错觉的纹路,避免给老年人通行造成干扰。

2.4小区内基础设施设置

场地内除保证救护车、消防车直达建筑出入口的车道外,其他车道应严格执行人车分流原则,将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跟机动车区域分隔开来。小区内所有人行道路均应按满足老年人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地面铺装应为防滑材料。在用地范围内选择采光佳、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老年人日常室外活动场地,并设置相应适合老年人群体的健身器材、长条座椅、休息厅、宣传栏等,各单体间建议采用风雨连廊连接,便于雨天老年人出行。

2.5功能配建

针对性布置功能配件有助于集约资源,提升照料效率。如在单元型养老设施配置共同生活室,作为用餐、交谈等行为的更优物质载体。在制度角度下,我国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配建仍以护理效率优先,以人数(床位数)为配置标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中所规定的配套服务功能分为生活照料、医疗照护、精神慰藉三大类。设施没有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健康状况,功能配置也较为笼统,没有满足老人的真实需求,导致部分设施的闲置与异用。

2.6对建筑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建筑内部与外部的整体性,尤其是在规划设计建筑外围环境时,一方面需要多使用容易成活的植被,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植被生长起来后是否会对建筑内部环境造成影响,做好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当然,还需要考虑生活区与工业区的过渡,要将二者视为一个整体,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生活区是否会受到工业区的影响,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形成良好的衔接,确保整个生活区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老龄化社会不断地在发展,而养老社区的建设也将不断的创新、发展、完善。在市场开发规划设计的同时,要符合基本的标准规范,中国现行养老模式下的住宅标准体现在安全便捷、功能优化、环保健康,但又不能限制于规范或是为达到经济利益,不考虑真实的使用情况。此外,还需要以老年人的切身感受与心理状况作为设计出发点,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吸收更多的实践经验,极力营造一个更完善的适老化居住空间,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面对不同健康程度老人不同的照护需求以及城市农村老人不同的行为特征,需求是自下而上的推力,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设计仍需要业界学界的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李斌,王依明,李雪,等.基于多主体需求评估的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类型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5(05):111-118.

[2]张遵杰.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21(10):170-171.

[3]王娉娉.现代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发展方向与趋势[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