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文化的融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城市规划中生态文化的融入研究

庞俊凤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在逐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方式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传统城市发展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生态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依靠更加完善的科学城市规划方案,促进城市社会、人文和城市生态环境的资源节约与和谐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含义出发,探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可以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开发/建设;生态文化

现在人们在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要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就重视城市的规划设计。在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的同时,还应重视生态环境的规划,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城市优秀的改造规划,并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发展,让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以下是城市规划设计中对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分析。

1生态文化

首先,对于生态文化的内涵而言,生态文化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还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协调关系的重要体现。同时,生态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文化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向现代生态文明的迈进,还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提升,构建起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另外,生态文化还表现出显著的大众性、生态约束性、协调性、科学性等特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见于社会各类事业的建设中,如城市规划建设等,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保障。

其次,对于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基础而言,其主要体现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其中,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主要强调的是人的行为及精神生活规范,具体包括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强调整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配置,以及思想观念的交互、社会活动中的协调合作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将人与自然纳入统一的生态系统中予以观照,并强调实现人的主观性价值与自然的整体性价值的统一。

2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

2.1最优生态位原则

城市的生态位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城市的资源、人口、功能、特征等特征,还包括人类在城市环境中经济生活活动的各种条件。通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分析城市的生态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城市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在生态理念下,城市生态位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关注的重要因素。资源利用和生产条件,生态位可以称为生产位,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生态位可以称为生活位。生产生态位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生态位主要反映城市生活环境水平,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为原则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看,设计方案不断改进,以改善城市的生态条件。从宏观上看,确保城市环境对人们更具吸引力,改善人们在城市的生活体验。防止城市环境中生产与生活活动的冲突。从微观上看,城市规划和设计规划对所有居民公平,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生态学理论中,生物多样性意味着在大都市地区,除了人类之外的所有生物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并且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组合。表现为不同的物种和不同的基因型。在生物多样性、岩石土壤等方面,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对其有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是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机物质。在经济价值、全球物质循环、能量代谢、物质丰富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理念,在相对较小的城市地区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建设。

2.3城市增长的原则

城市发展是动态的,生态思维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关注发展、成长为基础、城市发展潜力。在生态系统中,人工和自然群落都遵循特定的进化和生长规律。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也遵循这个规律,但是忽视这个规律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将增长原则应用于城市发展,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设计,将物质形态转化为生活形态,城市建筑、文化、历史、文脉、社区,并以邻里为一整套生活系统.与生活条件、发展历史和生活条件相关的生活系统维持和发展了城市的各种物理形态,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这个有机体和系统的同时降低风险。

3生态城市规划要点

3.1强化计划协同效应

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总体建设规划合理、可操作。适应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打造城市生态新名片。

3.2坚持从实际出发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超越城市本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它,提高生态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环境保护,稳定生态社会环境。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价值。这样做可以让生态城市的建设效率更加高效,适应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建筑设计,都用环保的理念,用环保的理念,用的完全。可以利用能源和其他物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建设真正的生态城市。

3.3重视绿地建设

城市是由商业区和住宅区等许多部分组成的,而绿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不仅美化了城市,而且在维护城市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绿地也可以保护城市。因此,城市绿地建设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平台。城市设计要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功能,使城市生态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形成有机统一,做好绿地和绿地的覆盖率要达到合理水平。为了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重视。因地制宜调整设计方案,兼顾实际。考虑区域的人文景观,与区域条件、自然景观形成统一的整体,不产生矛盾。为避免破坏已建成的绿地,降低其使用价值,加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

3.4种群规模管理

管理城市或城镇的规模非常重要,因为人口过多会增加碳排放,对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降低空气质量。对经济发展没有影响,所以有必要增加。因此,要针对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矛盾进行调整,避免人口众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担显著增加。当前,全球变暖趋势十分明显。不减少碳排放将影响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应根据该地区的特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与城市人口管理目标相适应,才能控制城市的群众建设,达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不影响居民生活,不影响经济发展。能有效保护干扰和自然环境。

总结

在城市不断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已提上日程。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对于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至关重要。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生态城市规划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未来发展。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活城生态位,保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根据城市特点和不断完善规划方案。城市发展,从而让城市在生态理念下实现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彩棉.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04):50-52.

[2]何伟.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浅谈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智富时代,2018(06):99.

[3]朱璐璇.生态文化视角下城市景观规划探析[J].大观,2019(10):49-50.

[4]张雷.“生态城市”角度下的城市规划[J].城市地理,2017(14):108-109.

[5]周海艳.城市规划的生态化研究——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