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巡检新模式 提升线路运维质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构建巡检新模式 提升线路运维质效

赵建辉 梁河雷李亮 时洪刚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公司分公司,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一体四翼”发展总体布局,着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业务。因此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参与线路巡视是电网发展新形势下的电网巡视手段。本文主要对高效开展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巡检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针对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中巡视效率低,精益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某公司构建基于“3+2”模式(专业徒步巡视、属地化巡视、通道清障巡视+无人机精准巡视、远程在线巡视)的输电线路立体化巡视体系,在专业徒步巡视、属地化巡视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通道清障巡视,结合无人机精准巡视和远程在线巡视两项新技术,构建线路巡视新模式。

1 目前巡检中的问题

目前某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现有4个班组,负责地区236条共计3300余公里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传统巡视方法巡视周期大概需要3~4个月的时间,已经不能满足日前巡视工作的精细化要求,并且还面临着发现缺陷、隐患不及时,危及电网安全的隐患不能在第一时间排解,因此提高工作效率成为必然趋势。

2解决问题思路

2.1 模式转变提高作业效率

为确保优质高效完成高压输电线路运维及检修任务,某公司进一步保障安全供电,在充分总结常规线路巡视经验、深入结合现代化创新技术、全方位开展多维度场景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巡视目标、巡视过程和巡视技能三管齐下,构建实施“3+2”模式立体化巡视体系,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巡视效率、提升本质安全等线路巡视需求,全面提升线路巡视管理水平,着力解决传统徒步巡视“真空期”长,登塔检查体力、视野受限,隐患不能及时发现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对巡视模式进行革新与优化。传统巡视模式主要以“人工”模式为主,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依赖性较强,同时面临一定的效率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巡视模式比例,依托科技的发展,将无人机和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加以深化,最终实现“人工+智能”的线路巡视新模式的构建,提升巡视管理水平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同时,面对革新后的巡视模式,同步对过程管控的步骤和流程加以调整和优化。首先保障人员组织的规范化操作和行为性管控,其次新建对于设备存放、管理、应用及维护的管理标准和标准化作业流程。通过对于巡视的过程控制,简化巡视流程,降低巡视成本,提高巡视效率,强化防外破能力,从人工、车辆、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凸显出革新模式后的综合效益。

2.2技术创新支撑运维管理

针对传统线路巡视的问题,某公司“3+2”巡视模式创新解决方案,一是改善徒步专业巡视。根据检修计划、环境变化、保电任务等内容进行调整,做到巡视计划全覆盖。二是放权属地化巡视。针对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办法,实现了领导小组跟踪检查,分片小组落实排查,责任成员逐杆细查三级护网机制。三是创新性通道巡视。同步开展通道巡视、消缺、隐患处理,。四是深化无人机巡视。每季度开展一次无人机巡视“三跨”线路工作,全面排查线路运行状态和情况;开展线路检修前巡视;推动新线路验收工作。五是推广在线监控技术,让预警处置时间平均缩短10分钟,预警处置完成率提升15%,实现了220千伏线路通道隐患30分钟快速处置,输电线路防外破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某公司通过人工巡视和新技术巡视手段的有效结合,以实现输电网络线路资料的数字化与可视化,为针对性检修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水平,从而对输电线路状态评价,。

建立基于巡视目标的工作导向。以实现巡视目标为指引,对线路设备(本体、附属设施)及通道环境进行检查,实现“及时性、精准化、全面性”的线路巡视要求。坚持工作导向,在巡视工作需求与客观条件情况的相适应过程中,明确预期目标与能够达到效果间的偏差和缩小差距的路径。路径表现为巡视工作分解为加强设备巡视和强化通道巡视。

建立基于巡视维度的管理体系。在徒步专业巡视、属地化巡视基础上,新增巡视维度即通道清障巡视,并结合无人机巡视和在线监测两项新技术,形成“3+2”模式的多维度立体化巡视管理体系。

建立基于巡视技能的培训体系。针对巡视技能的基本要求和提升标准,在某公司培训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实施基于线路巡视的培训体系。该培训体系框架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和实施体系,二者贯穿于技能培训学习、掌握、应用、管控、反馈的全过程,互为支撑,相互补充。

2.3转型推动巡线水平提升

智能融合,加大数字技术应用。某公司开创徒步专业巡视、属地化巡视、通道巡检,结合无人机巡视和在线监测的线路巡视新模式,有效推动新技术、智能化、高科技设备的落地见效。

尤其在新模式中所包含的隐患台账的记录,无人机照片的缺陷查找,在线监测的预警工作,过去,一名高空人员要花费1小时左右的时间检查一基杆塔,按照劳动定额,每人每天只能检查3-4基,采用无人机航巡后,每人每天检查15基塔,平均每基杆塔用时20分钟,不仅对登塔检查的人工替代率到达了90%以上,对人员难以到达的导地线同样适用,并且能拍照留底,疑难问题可以事后多人进行分析,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

某公司实现了全塔防松,传统登塔检查主要是对塔头销钉安装、螺栓紧固的检查,人工登塔受作业位置和视角的限制,会有很多无效的移位,费时费力可能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无人机相比较人工登塔不仅提高了效率,其全方位无死角的拍摄优势也是人工无法具备的,比如耐张绝缘子中间销钉的连接情况,档距中间位置的导地线锈蚀、断股情况,以及高塔横担的下表面螺栓、销钉情况。同时无人机拍摄的每一个隐患细节都能记录在案,实现巡视过程的标准化、缺陷管控的信息化,提高输电线路巡视工作质量,提升生产管理人员对缺陷性质判断的准确性,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布置工作,加强线路巡视质量跟踪和闭环管理。

在人员组织优化方面,某公司改变以往徒步巡视,车辆把人员一次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在各自的终点等人费时费力的弊端。现在只需车辆带着一到两个人开车巡视,充分满足科技信息发展对输电线路管理提出的精确要求。

在缺陷处理速度方面,巡视中发现的小缺陷能当场处理,避免了重复出车辆和人员,减小了经济成本的同时加快了对缺陷的处理速度。并且巡视覆盖率和准确率都有很大提升。

3 运维成效提升显著

某公司多管齐下的巡视模式,充分满足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以及特殊保电任务对电网安全的要求,解决电网规模不断增长与生产人员不足的矛盾,提升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水平,某公司已连续15个月未发生由于巡视原因的220千伏及以上线路跳闸。某公司紧围绕“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以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提升输电运检质效为愿景,紧跟步伐、充分发挥传统精益运检优势,充分运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成果,深化融合应用智能监拍、无人机、移动巡检等新技术、新设备,加强“3+2”立体化线路巡视模式体系建设,推动输电运维模式转型升级。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专业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是必然的趋势,输电专业运检也管理模式也将与时俱进,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石远鹏. 输电线路巡视与检修管理系统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魏然. 电力巡线管理研究天津[D]:天津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