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教融合培养“土建领域BIM紧缺人才”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关于产教融合培养“土建领域BIM紧缺人才”的探索

龙娇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401120

摘要:国家住建部正在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新时代的建筑产业急需大量具备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住建部还提出,要支持企业和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支持院校对接行业新动态,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人才保障。文章从本校的实践经验出发,对产教融合模式下BIM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整理和研究,为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关键词:产教融合 BIM人才 实训基地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针对土建领域BIM紧缺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MVERIKT201812003)

作者简介:龙娇(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BIM技术

包括中国城乡建设部门等在内的多部门在2020年8月颁布的关于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发展指导文件中对新发展理论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旨在提升城乡绿色发展质量和成效。该指导文件也对新型工业化促进建筑行业的升级转型做出了全面解释,为中国建设工业品牌国际形象建设工作给出了指导建议。同时,该指导文件中也要求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该将BIM技术有效引入建筑行业之中,并且在此基础上促进BIM审图与报建审批工作。除此之外,该指导文件也明确指出,建筑行业企业还应该对人才储备工作予以高度关注,并鼓励各大高等院校和社会企业展开互动,以此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该指导文件中还提出高等院校应该和社会企业共同打造现代产业学院等构想,鼓励高等院校结合社会要求的技术和行业发展方向开展相应的建筑业教学活动,并且对现有的高等教育形式予以进一步优化,最终确保建筑行业的长期和稳定发展能够得到高素质人员的支撑。

中国有关部门在同一年出台的另一项关于新经济时期建筑业人才培养指导文件也要求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打造培训基地,并且提供配套的财务扶持。该指导文件中对产业高度集中和供需失衡省市的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予以了特别强调,同时鼓励高等院校与社会企业有效配合,进而为培训基地的建设工程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该指导文件中也要求各地方政府应该对智能建筑施工予以高度关注,并且进一步提升BIM技术的应用水平,以此保障建设工程能够得到相关人员的有力支撑。

一、BIM技术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有关部门在公布的有关BIM技术应用现况的报告中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做出了相应预测,指出之后几年内中国需要超过130万该项技术人员。

(1)BIM技术岗位需求现状。对于该项技术人员而言,一方面必须具备相应的模型建设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具备将模型建设和建筑设计相关知识相融合的能力。同时,还应该能够将该项技术有效应用于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并且在物业运维工作中将其全面落实和执行。该报告预测,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市场需要大量此类人员。

(2)BIM技术企业需求现状。除企业之后,中国相关科研机构和设计部门也在积极引入BIM技术相关人员。不过此类机构和部门的需求量相比社会企业和建设公司而言略小。除此之外,该报告也指出,经济水平高的省市比其它省市更加需要此类人员。

(3)BIM技术的地区需要现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现阶段对该项技术相关人员有着较大需求的是一线城市。而大部分一线城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相关规范,对此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保障。二三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对此项技术的需求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应用和发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二、BIM技术在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培养形式单

一。通过分析中国高等院校土建相关专业课程可知,现阶段的教育忽视了发展问题,而过度关注传统问题。也就是说,部分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理论,而依然以传统理论为主,没有传授先进的土建相关技术,进而使得高等院校教学无法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开设的BIM技术课程仅仅是一到两门,而且缺乏合理的BIM课程系统。除此之外,目前的教育模式缺乏多元化,仅仅停留在基础课程,而没有该项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同时,高等院校也没有和社会企业展开积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对自身教学活动造成了阻碍。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且数量不足。

在现阶段,中国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然而却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由于高等院校没有和社会企业有效合作,进而无法展开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部分高等院校教师自身也缺乏BIM知识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高等院校仅仅开设相关理论教程,而没有技术应用教学。目前,虽然中国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和社会企业展开了交流,然而交流缺乏深度,对相关技术学习和教学活动的有序和顺利展开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 BIM 技术的人才培养新策略

1做好BIM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应该使此项技术相关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对现有的教育模式展开优化。通过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能够对教育改革提供动力,而且对高等院校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具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促使教学活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展开实际教学活动时,高等院校应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课堂,并基于此通过和社会企业的积极互动提升教学内容的多元性。高等院校应该通过分模块形式探究BIM应用案例,同时使其和实际教学活动相互结合,以此为不同教学活动的联动奠定基础。而展开此项技术相关软件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应该通过和行业人员共同制定教学教材和计划等方式,对实际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提供保障。这就要求行业人员向高等院校提供相关实践素材,确保教材和教学活动中能够囊括先进的技术。除此之外,高等院校教师还应该通过数字资源展开实际教学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与社会企业也能够维持良性互动,最终为教育改革事业提供助力。

2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

打造“双师型”团队,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为应用型人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在现阶段,中国大部分高等院校没有配置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教师,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1)对现有的教师聘用路径予以拓宽,从而对教师团队结构展开优化。高等院校应该以实践经验作为聘用人员的指引,而不是严格遵守职称或者文凭标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教师团队能够具备一定技术应用水平。(2)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教师培训的力度。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和社会企业展开合作,以此共同打造实训基地。同时,还应该安排教师到社会企业内部实习,接触相关技术应用实践,从而掌握技术应用要点。(4)高等院校应该为教师科研活动提供扶持,通过研究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除此之外,还有个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予以优化,进而为高等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提供保障。

3整合高等院校与社会企业的资源

(1)打造培训基地,促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2)和行业人员积极互动,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应用办法。(3)确保高等院校教育能够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高等院校则能够将社会企业的资源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为人才培训奠定基础。

结束语:土建领域BIM紧缺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现实,面向社会,实行产教融合培养的模式,充分发挥相关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产业的资金与基地优势,把BIM紧缺人才纳入院校科学培养、基地实习提高的良性互动培养规划中,建设产学研合一的项目平台,以项目为支撑,带动教学、科研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加快人才成长,为建筑企业培养更多的BIM紧缺人才最大限度的企业缓解人才压力,推动土建领域实现人才专业化、设计现代化、施工精细化、工程质量化。

参考文献

[1] 王全跃. BIM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000(023):220-220.

[2] 贺兴宏, 杨保存, 管瑶. BIM技术应用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