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尔萨斯陷阱理论的车路矛盾的缓解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基于马尔萨斯陷阱理论的车路矛盾的缓解策略

张鑫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   400074

摘要:马尔萨斯陷阱理论指出在不发生大规模生产技术革命的前提下,人口以接近指数级数的速度增长,而生产资源仅以接近于算术级数的速度增长,二者增速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饥荒、战争等历史环节的发生。减缓人口增长速度、快速增加粮食产量是此矛盾的两个有效解决办法。将此理论类比带入交通规划领域,能有效解决车辆数、道路容纳量两者增速差距过大的矛盾。得出结论:限制车辆数、扩充道路容纳量为此问题的理论解决办法,但碍于道路容纳量短期无法扩充的客观事实,则应选择主动控制车辆保有量这一方法。

关键词:马尔萨斯陷阱;汽车保有量;车辆增长;道路拥堵;拥堵缓解策略

0 引言

我国城市小汽车保有量近年保持高速上升,而投用道路增长幅度缓慢、已有道路通行条件的下降等综合原因直接导致城市拥堵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我国公安部2022年4月发布统计信息表明,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93亿辆,为十年前的1.64倍;机动车驾驶人4.79亿人,为十年前的1.85倍;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其中汽车3.07亿辆。且2022年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34万辆,新领证驾驶人775.8万人,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成都、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双双“井喷式增长”。

1 马尔萨斯陷阱理论

1798年,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于其著作《人口论》中提出“马尔萨斯陷阱理论”,指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1]此理论以两个公理为前提:一是粮食等农作物是生物生存所必须的资源;二是社会繁殖率能稳定长久存在。

当人口增长远远超过食物等生存资源增长时,社会生活抑制过剩人口。[2]会如:陷入饥荒。为缓解饥荒各国只能选择缩减人口和扩充粮食和土地两大资源,这就导致战争无可避免。战争导致的灾难使得人口数量短时间内大幅下降且土地粮食资源重新分配,社会生活回到初始和谐平稳的状态。历史以此过程为循环,不断演变推进。直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生产能力的提升导致总生产资源变多、城市化导致妇女生育欲望的降低带来人口增速的放缓,最后马尔萨斯陷阱失效。该理论可描述为:

……………①

其中,代表时间段内的产出、代表技术或生产率、代表人口、代表土地量。即时间段内的产出量等于生产率、人口、土地量三者的乘积,其中系数介于0到1。

当人均产出量,人均土地量,人均生产率,则:

……………②

人均产出则可表示为:……………③

因为,带入③式可得:

…………④

即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会随着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土地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会随着人口增长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初始发展阶段,人均产出量提高会直接提高物质基础,间接提高人口存活率,也提高了人口增长率。

在假设为人均收入的增函数时,可令…………⑤,并带入④式得:

…………⑥

为了进一步直观反映几者之间变化关系,在不发生大规模生产技术革命的前提下,技术进步增长率可设为一常数变量,即;此基础上继续假设新开拓的土地资源增长率,则上式⑥可以转换为…………⑦,即:人均收入增长率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减函数。上式能只管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对自身增长率具有负反馈作用。

,有;当人均产出增加,而的增函数,会使得迅速逼近值并最终达到相等,即会迅速趋近于0。这种机制会导致经济增长陷入缓慢增长或停滞状态。而能有效环节此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减缓人口增长速率,二是快速增加粮食产量。

2 基于马尔萨斯陷阱理论的车路矛盾缓解策略

交通拥堵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早已步入大众生活出行过程,其解决策略的研究也早已是专业学者、专家的研究重点内容。城市交通道路拥堵致因可分为:一、人口、车辆需求快速增长,道路利用率、饱和率上升;二、道路、轨道交通建设不足,公共交通优势不明显;三、车辆增加导致的停车、事故、自身故障等增加了拥堵现象的发生;四、控制策略有待发展完善;五、城市布局不完善、路网结构待优化等。[2]

各种拥堵致因中车辆数增加、道路容纳量扩增缓慢是较为基础的原因。根据马尔萨斯理论,以车辆数类比人口数,以道路容纳量代表土地资源,以发展系数代替产出,以交通建设技术系数代表技术或生产率。若则表示该交通发展阶段属于良性发展,反之则属于恶性发展。代入上式可得:

其中系数介于0到1。同理可得:单位车辆的发展系数,单位车辆所有的交通容纳量,单位车辆的交通建设收益,则:

单位车辆的发展系数为;又有,代入上式得,即单位车辆的发展增长率会随着交通建设技术增长率、交通容纳量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会随着车辆数增长率的增加而降低。

这表明,在交通建设技术不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前提下,要使得交通发展阶段属于良性发展,最佳理论办法为:限制交通参与车辆数的同时增加道路容纳能力。考虑到客观事实为,车辆数限制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而增加道路容纳能力这一目标难以短期取得成效,故从基础原因缓解交通拥堵的角度宜考虑采取限制措施减少交通参与车辆数量的方法。

3结语

通过分析马尔萨斯对于人口、土地、资源产出的增长关系描述,引申思考社会的交通大环境下车辆数增长速度远大于道路容纳量增长的矛盾关系。最终分析得出结论:鉴于道路容纳量增长速度短时间无法提高的客观条件,若要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需着手于控制车辆数增长。如:调低车辆淘汰标准,减少社会车辆数同时减少了车辆本身导致事故进而导致拥堵的可能性;提高车辆购入资格审查标准,通过控制家庭人均车辆数来限制社会车辆总数。

参考文献

[1]Thomas Malthus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Geoffrey Gilbert.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M]. Reeves and Turner, 1878.

[2]李中清, 王丰. 马尔萨斯模式和中国的现实:中国1700~2000年的人口体系[J]. 中国人口科学, 2000(2):12.

[3]楚国清.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J]. 新视野, 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