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分析

赵鹏,黄妙琪,岳丽

浙江一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渐减小,导致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工业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并在农田土壤中不断累积,从而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总的来说,工业三废、石化生产、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是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修复当前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并强化保护力度,是当前环境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土壤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因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环境;破坏因素;治理策略

1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1.1人为因素

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非常显著,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对农业用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利益相关方不能够快速认清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处理问题不当导致产生较多争议和矛盾问题 。人为原因主要涵盖不良生活以及生产习惯,如农药使用过量、有机肥料的滥用等,对农业以及建设用地造成污染。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土地资源都相对有限,土壤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综合整治效率普遍偏低,并且还会出现肆意破坏等情况,不利于开展相应的污染治理工作。很多城市以及乡村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污染防治工作意识比较淡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之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进展也非常缓慢,也能够从侧面体现出人为干扰因素对整个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造成了不良影响。部分工业用地中的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含量比例超出规定标准,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非常密切 。部分土壤资源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也与很多地方环境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强有关。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很多城市及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也会助长部分企业和个人对土壤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从专业的法律视角进行综合评价,很多地方法规的不健全现象也会助长不良发展趋势,还会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实施进展。部分人口密集区域并不能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现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也会明显降低土地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在对各地土壤污染物进行综合防治的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会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和环境治理等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地方环境污染治理层面不健全的法规以及政策文件。部分相关产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会无法可循,对环保行业领域内企业营商环境的构建非常不利。在构建综合环境整治体系的过程中,地方法律法规的缺乏,也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收入和投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法律原因还会直接导致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土地环境资源整合数据指标并不具备可靠性和准确性

2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研究

2.1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综合体系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现状,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综合体系,并动态均衡相关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充分展现我国对自然环境污染物的整治力度。在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综合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措施,地方政府也需要与相关环境监管部门保持沟通与交流,并充分引进融媒体技术资源,在进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综合防治能力。地方政府机关和环境监管部门需要针对本地区比较典型的土壤污染物和污染源整治目标,进一步部署和协调相关管理资源和技术资源,并在全面的土地污染勘察作业体系中重点筛选非常关键的数据信息指标,展现更加可视化的土壤环境监测目标。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原有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相对比较复杂,也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修复和防治措施,动态协调和均衡各个利益相关方,实现节能高效的土壤环境安全整治目标。

2.2科学轩辕红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技术

2.2.1电法修复技术

在调动修补技术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操作非常的简单,而且投入成本低,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将相关的设备插入到土壤中,之后在土壤中形成通电流,从而使污染物能快速地移动到电极的附近,以此来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这一方法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在修复的过程中,由于附近的水分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会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处于流动的状态。这一技术不仅需要水作为基础,还需要通过络合剂等物质形成相对应的金属相配位 。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利用电动力加入土壤中进行有毒物质地去除,从而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满足相关的标准。

2.2.2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属于安全和污染的修复方法,要通过植物吸收和降解的功能来进行土壤有害物质的修复,在植物生产时可以将污染元素吸收到体内,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但是再修复时污染物很有可能会转变为气态的物质,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现场的要求以及标准,正确地选择植物修复技术,考虑植物修复技术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例如某地区在进行土壤修复时,考虑周边环境的特殊性,采取了种植蜈蚣草进行修复之后,再将蜈蚣草进行焚烧处理,满足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2.2.3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有化学萃取法、化学改良法等。化学萃取法主要利用液相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转移到其中,以此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因为该方法有二次污染的可能。化学改良法主要使用改良剂改善土壤物质结构,减少土壤污染物。常使用的改良物质有硫磺粉、石灰等。该方法也存在弊端,如抑制农作物生长、难以大规模使用。近年生物碳技术被用于土壤污染修复,通过生物碳本身的络合、离子交换等作用,使污染物在形态上发生转化,达到除污效果。生物碳制作简单,来源广泛,效果明显,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2.2.4农业修复技术

农业修复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特性,降低污染物的含量。相关技术主要作用于因农业生产而出现污染问题的土壤环境中。例如可以施加有机肥,提高土壤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要增加土壤自身的农药以及重金属吸收能力,同时对重金属进行沉淀转化处理,避免重金属毒性的进一步增加。在进行这项技术使用时,可以提高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酶的活性,促进污染物的降解,还可以对土壤环境中的水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可以对土壤水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重金属的含量。例如种植人员可以选择抗污染性能比较好的农作物,增强修复能力。在进行块根类蔬菜种植时,可以对土壤中的金属物质进行有效的吸收。如果区域内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可以种植瓜果类蔬菜,减少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导致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多,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在对污染问题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土壤结构进行全面的修复,还要预防新的污染问题发生。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以及农业的修复,提高土壤环境的应用质量。还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政府也要加强相关工作的扶持,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高,谈逸铖,杨迪.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6):35+37.

[2]叶静茹,佀连涛.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4):26-29.

[3]董晋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评价[J].山西化工,2019(3):1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