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垃圾填埋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张世东

乌鲁木齐市京环环境能源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导致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主要问题有:填埋场臭气对周边居民带来较大影响;大量雨水入渗垃圾堆体产生大量垃圾渗沥液,污染周边土壤及地下水;垃圾堆体内含水量高使得垃圾堆体存在滑坡风险,对垃圾坝产生安全威胁;填埋完成后垃圾堆体表面简单覆盖,不能有效组织雨水入渗且生态匮乏等。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全生命周期;管理

引言

随着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相关讨论从末端设施影响拓展至居民对垃圾的源头分类。填埋技术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在填埋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填埋气和渗滤液,而这些物质会对垃圾场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虽然当前对填埋气和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但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那么如何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来降低成本费用并提供高处理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我国的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可以在依据我国生活垃圾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恢复,从而实现促进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1生活垃圾的填埋情况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循环再利用、中间处理(即在填埋之前,通过压实、破碎等物理手段或通过焚烧、热解等化学手段对垃圾进行处理)和填埋3种。其中焚烧是最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焚烧处理量约占垃圾总产生量的80%,直接填埋的垃圾所占比例较低,直接填埋量基本维持在1%左右。由于垃圾焚烧技术在大规模使用,垃圾经焚烧等中间处理后实现减量化,最终填埋量大大缩减,所以的垃圾填埋场,基本都作为垃圾处理的最后一步,用于残渣等的最终处置。

2垃圾填埋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

2.1设施监管方式分析

当前,各地政府开展设施监管工作中,主要分为政府直接监管和委托监管两种方式。(1)政府直接监管方式。即政府在行业主管部门内设监管部门,以本部门人员为主,针对所管辖的固废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进行监管,主要包括驻场监管和检查监管两种模式,监管人员来源于主管部门,普遍存在管理宽度大、监管人员配置不足、专业技术知识更新较慢等难点,难以适应固废设施类型多、工艺路线复杂、污染控制标准变化等形势。例如中小城市的市容环卫主管部门或城市管理部门,在其内部设立设施运营科或建设科,负责固废设施的运营监督管理职责。(2)委托监管方式。即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所辖固废设施运营情况进行监管,主要包括驻场监管、信息化监管、专家核查等单一监管模式,以及以上三种模式的组合方式。其特点包括:①驻场监管。由第三方监管单位按照第三方监管合同约定,配备一定数量的监管工程师,制定监管标准,与设施运营单位同驻厂内,开展长期跟踪监管。例如较早开展设施运营监管的台湾祥鼎,以及今年来开展第三方监管业务的环境理设施建设PPP模式盛行,投资主体有地方城投、上市环保公司、其他社会资本,不同投资主体负责自身投资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园区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导致第三方监管单位实施统一集中监管过程中,在安全统一监管、污染排放认定等方面存在界面难以厘清等问题。(3)设施建设工艺路线不同。固废园区中涉及的不同设施均有对应的设计、建设、运营规范和标准,统一路线也不尽相同,甚至统一类型设施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例如同样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有“预处理+湿式厌氧”工艺,也有“预处理+干式厌氧”,更有“湿式+干式协同厌氧产沼”工艺;渗沥液处理工艺路线也根据出水标准不同采用不同工艺,例如有“生化+MBR+纳滤(NF)+反渗透(DO)”工艺、“生化+MBR+纳滤(NF)+反渗透(DO)+蒸发”、“生物转盘+生化曝气+高级氧化”等工艺。不同设施设计工艺路线的差异,要求第三方监管要了解不同工艺的特殊性和运营难点,以便能针对性地制定第三方监管方案,促进处理设施安全环保健康稳定运行。人才专业化要求较高。在固废园区内各类型设施运营过程中,涉及环保、化学、电力、电气、暖通、除臭、机械、机构、给排水、安全、法律、财务等多方面知识,要求第三方监管单位拥有全面的工程建设、运营经验和团队,方能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园区管理层提供专业化的监管建议和设施运行改进建议。

2.2加大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指导

当前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存在着突出问题,针对此,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技术内容宣传,强化技术内容指导是较为重要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自己的实际需要。因此,在优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过程之中,就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同时要加强环境技术管理的指导,有效制约和规范主体部门的工作行为,让整个处理流程和处理工艺都更加完善。特别是对于相关的技术标准要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只有完善了相关技术标准,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当中才能够严格的按照标准来进行执行,也才能够保证最终垃圾渗漏液的处理效果满足实际需要。就主管部门而言,在进行员工培训过程当中,应当要建立起常态化的员工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将员工的日常操作规范纳入到员工考核体系。

2.3强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运营管理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划编制,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加快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压缩、公司化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长效机制,推动生活垃圾治理向规范化、集中化、一体化转变。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突出矛盾,开展专项运营管理考核,推动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严重地区的改进提升,杜绝“重建设、轻运营”现象,确保已建成的项目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实效。

2.4挖掘分选法

重新挖出填埋场内填埋的垃圾,经过分类与筛选后进行再利用或焚烧。因为填埋垃圾中含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物品,挑出这些物品之后,填埋总量就会降低。用反铲挖掘机等设备挖出来的垃圾,首先进行粗选分类,把里面的大件垃圾、危险物分选出去。其次进行机械分选,使用滚筒筛、振动筛等机械设备按粒径大小分级分类。然后进行人工分选及磁选,即人工分选出岩石和混凝土块,使用磁选设备分选出金属类。然后进行破碎,岩石和混凝土块经破碎后调整粒度,从而实现有效利用;其他垃圾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破碎,实现填埋场的减容。最后,可燃物等进行压缩捆包,安全送到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

结语

垃圾场管理系统的功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妥善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在生产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排除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因此需要系统的无害化、资源话、减量化和社会化的处理。在此背景下,一个智能的垃圾场管理系统便尤为重要。在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智能垃圾场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相信如果它实现了可以对垃圾处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宋薇,吴彬彬,陶其阳.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管理现状与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2):73-75,79.

[2]马世龙,吴航,翟强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环境管理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3(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