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张笑

滨州市建筑业协会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现存企业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各企业在其实际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各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现代化转型,提升其市场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其长久发展和稳定发展。从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可以发现企业资质管理在实际进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保证其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于现阶段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存在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质量,充分发挥出其在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困境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于建筑企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前景越发广阔,而且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建筑企业作为带动我国整体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企业资质管理作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资质管理都是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但是其在实际落实中存在诸多阻碍,基于此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

(一)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仍有逐步完善的空间

相对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起步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不断加大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力度,因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现阶段处于不断的调整与优化过程当中,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招投标代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在2007年陆续出台。

为提升建筑业企业管理阶层对企业现代化发展以及现代化转型,我国在201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资质管理修订,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出资质标准的引导作用,提升建筑业企业管理阶层以及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建筑企业的全面转型和优化。从目前我国建筑业整体发展形势来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与我国整体国情是相对较为契合的,因此这一制度在近期都会是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二) 国内建设各方已经适应了此项制度并产生了依赖性

我国自开始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发展至今也已经有了将近30年的时间,因此不论是政府、业主还是承包单位等所有与建筑业相关的多方主体都已经适应了现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虽然说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不断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相应政策对市场准入制度进行改革与调整,但是其调整的幅度并不大,因此从整体角度来讲,国内建设各方对于此项制度都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想要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并不容易。

(三)统筹规划不足,资源未能有效配置。

目前PPP模式在我国建筑市场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且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融资能力相对较强的建筑企业,对PPP模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其实际发展过程当中会不断加大对PPP项目的投资力度,本来对于一些资质等级较低且无法获独立获得工程项目的集团所属成员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对企业集团投资的PPP项目的承担而对业绩进行积累,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集团需要根据企业集团成员企业资质等级状况以及国家建筑业企业资质相关政策进行业绩支持。

(四)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质总体规划。

资质规划研究与制定作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管理阶层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从长远角度和宏观角度对资质申报所需要的业绩人员和技术装备进行规划,同时并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现阶段企业所实施的项目导致其资质申报的情况相对较为被动。

二、现阶段完善资质管理的对策

(一)减少资质类别划分,给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

现阶段我国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所涉及到的资质类别划过多,导致企业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目前我国现行资质类别共有35种,其中有20多种都是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进行划分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以重视,提升企业竞争的平等性,对资质类别划分进行减少,比如说现在新加坡的工程分类就只分为5类,而日本除了土木工程总承包和建筑工程总承包之外,将其他的部分都按照工种进行分类,我国可以适当借鉴这种分类方式。

(二)完善资质标准,带动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虽然存在相应的资质标准,但是与市场整体发展形势以及企业的发展形势相比,这样的资质标准并不够完善,在部分环节以及部分区域仍然存在空白处。基于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对资质标准进行完善时加强对于企业科技进步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带动企业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重视对人才培养以及科技进步的培训和考核,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机械设备指标以及经济类指标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三) 完善市场准入双轨制,强化个人执业资格市场准入

现阶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与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具体施工项目中个人执业资格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个人执业资格市场准入。目前我国已经存在较为完善的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以及二级建造师的执业资格制度,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职业资格人员人证不统一或挂证不干活的现象,需要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革,建立起真正的市场准入双轨制。

(四)加快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人才队伍建设

项目经理以及项目技术负责人作为建筑企业的重要领导人,对于各建筑项目最终质量是否能够达到市场需求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充分重视。目前我国多数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专业能力相对较高,但是从整体来讲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需要加快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人才队伍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现阶段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阻碍与困境,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相关人员对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这一问题的研究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建筑业市场准入制度必将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更加适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发挥出建筑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水林.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浅析[J].市政技术,2018,36(06):228-229.

[2]陆红. 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

[3]阮小林.建筑业:重启改革大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6(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