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策略

周静

 广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广汉市精神病医院) 四川广汉  618300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加,而且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其地位比较特殊,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善,过于依赖家庭和社会,再加之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特殊阶段,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严重造成精神上的一蹶不振,从而导致学生食不下咽、失眠、神经衰弱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第二,厌学是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中较为突出的重要问题,不只是学习差的同学产生了厌学的现象,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第三,考试前的焦虑,尤其是遇到特别重要的考试时就会变得格外焦虑,严重时还会出现焦虑泛化的现象。上述的这三种问题主要由学校教育结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当前的中等教育制度中,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大部分中学生都在努力争取进入更好地高等学府,在强大的竞争下面临升学难、就业难的现象,尤其是学习成绩落后的中学生更容易对升学感到绝望,成绩好的学生也担心落后,故学习压力大,过度在意考试结果,在考试前出现过度的担忧,当无法应对这种担忧时采用回避的防御方式,导致其厌学。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1)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从成为学生开始,教师在学生心中是长辈,与学生的关系不能完整对等,同时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知识的权威,似乎不可侵犯。学生在面对老师时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而老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势必会对学生提出可量化的学习要求,因教师自身个性特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不同,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和接纳也不同。尽管如此,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更希望与教师之间以平等的关系相处,能够得到教师的关心与理解。如果教师对他们缺乏理解、耐心以及爱心,无法以热情的态度授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反而让学生感到被指责,很容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负面的情绪,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日渐紧张,表现出对该教师的指责、抱怨,进而对学科产生反感。

(2)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成长中的中学生逐渐从简单的家庭走向社会,同伴关系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主体部分。此期间,被同伴认可、接纳是青春期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除了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以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能被接纳,可以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信任以及帮助。此期间若同伴关系发展中受挫,会导致中学生自卑、孤独、回避同伴交往、情绪低落,产生无价值感,消极观念等,严重时可能自残、自杀念头和行为。

(3)与父母间的关系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学生更容易从家庭互动模式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据调查:家庭关系和睦,良性家庭互动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心理发展更健全,社会适应能力更加,更能抗挫折,人际关系也更好。而专制式的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学生,父母往往要求更加严厉,父母更关注结果而不注重情感沟通,很容易造成了中学生人格发育不健全。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其他问题

(1)青春期性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第二性征发育明显,在这阶段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阻挡,尤其是在教育引导不正确、不及时的情况下,致使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表现的比较幼稚,很容易出现早恋,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但是此现象却是一个令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2)情绪问题

青春期中学生对负性情绪敏感,但情绪调节技巧不足,在面对学习、人际关系和其他挫折时,容易陷入负性情绪中不能自拔,在情绪上表现出抑郁、焦虑、强迫等负面问题。

(3)不良行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多,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同样可能获取了解到很多其他不利于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心理,中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甄别哪些信息更利于自己成长,可能在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出现不良行为,比如网络游戏、抽烟、酗酒、打群架等。

90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对中学生实施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阶段要为中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有效帮助学生明确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应的心理调节技术。将课程可分为两大部分: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健康理论部分主要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实际训练操作部分是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内容主要有:角色的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的训练等, 致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散发情绪、宣泄痛苦与愤怒、克服自卑以及树立自信心的自我调节方式。

(二)设立心理服务咨询室,并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治疗

除了对中学生进行普通的咨询交流以外,还应该为中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例如:如何来缓解内心的压力、有效避免失眠的治疗;学校里面还应开设心理服务咨询室,进而为中学生提供能够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空间。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经过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明确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反常的原因,需要家长的极力配合与支持,因此,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期间需要对学生家长展开良好的心理健康宣传。

     总的来说,对中学阶段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要引导学校、家庭、社会等群体共同参与,只有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确保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