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统计工作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试析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统计工作对策

王蒙

胶州市统计局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大数据时代来临,人们对数字信息的采集方式也更加快速便捷,获取信息资源的路径也越来越多,才能为了人民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大数据也被广泛应用在基层的统计工作当中,使工作人员真正的体验到了无纸化办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我国目前的统计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统计工作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基层统计工作;对策

大数据时代发展下,对我国传统的统计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对相关的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基层统计工作方式早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理念,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基层统计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势在必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统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使统计人员对信息的整理归纳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大数据时代融入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统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众多的数据中挑选出有用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有效的统计数据,政府根据这些统计数据了解社会市场的发展信息,适当的对其进行决策改变,使决策更具有权威性[1]。而我国传统的统计工作数据信息收集不够全面,这并不利于我国统计人员对数据进行统计,从而影响政府决策效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储存介质,其储存信息的规模是庞大的,并且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数据,以便于统计人员在其中搜集各种信息资源。

二、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统计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基层统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不高,以至于其不能很好的利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工作,致使其工作效率不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小型企业不断崛起,这也导致统计人员的工作量逐渐加大,若一直沿用传统的统计方式并不能使统计人员在工作期限内完成上级下发的任务。大部分统计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了,这就导致统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性质并不明确,这就只是其业务能力不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增强。

(二)基层统计工作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基层统计工作的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各部门的权责分配并不明晰,时常会出现权责交叉或监管不力的现象,这并不利于基层统计工作的有效展开。同时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这就致使数据网中出现资料重复上传的现象,这大大的降低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不利于统计工作人员对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工作指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部门的自身职能。

(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信息技术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设施设备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但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对大数据时代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导致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基层统计工作主要受地方财政的支持,但其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的重要性,致使投入资金成本不足,不能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这就是统计人员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工作。

三、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统计工作的对策

(一)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我国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起步较晚,这才导致大部分统计人员对其的认知程度不足,因此,我国各地方应加大对大数据时代的宣传力度,并对统计工作人员定期展开培训工作,使其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提升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从而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树立积极的工作心态,确保自身能够有效的完成统计工作。与此同时,也应面向社会招聘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考核以及对人才的选拔,从而选择出适配于此项工作的精英人才,为我国基层统计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使团队内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各地方也应定期开展统计工作的交流活动,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完善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基层统计工作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2]

(二)建立健全的统计工作制度体系

大数据时代虽然可以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提供大量可用的数据信息,但其中的信息数据过于复杂,以至于统计人员在找寻数据资源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基层统计工作应循序渐进的展开。同时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权责交叉和权责分配不明晰的现象。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制定完成的,是要根据制度的实施效果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正,从而建立健全的基层统计工作制度体系。我国目前的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但将其应用于对大数据时代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制定相关管理体系时,也应面向全体员工对其进行相关调查,并将员工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对于有效的建议进行采纳,以此来促进基层统计工作制度体系的完善。

(三)加强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成本

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要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工作,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的构建是基本条件。因此,地方财政部门理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资金使统计部门具备充足的资金购买计算机设备,以便于统计人员能够更高效的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完善基础设施的构建能够保证统计数据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形成安全的信息传输链。相关部门若能加大对经济较差的地区的资金投入,促使当地能够引进先进的计算机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的信息技术发展,有助于我国对当地的信息数据采集,从而建立更完善的信息网[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将其应用于基层统计工作当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打破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加强数据统计工作的必要条件。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为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统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梅静. 试析大数据时代基层统计工作如何发挥参谋助手作用[J]. 财经界, 2020,566(31):70-71.

[2]林军.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居民消费统计工作研究[J]. 消费导刊, 2020, (006):117-117.

[3]赵建霞. 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工作模式的改进思考[J]. 办公室业务, 2019, 310(05):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