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基于儿童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张娴 ,高链 ,郭佳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患儿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的78例深静脉置管患儿中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深静脉置管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例,发生率为7%(其中PORT为4例,占发生率57%;PICC为3例,占发生率43%)。结论 通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关键词:儿童;深静脉;非计划性拔管;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血液肿瘤科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它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留置针反复穿刺对患儿带来的痛苦,是患儿化疗中的生命线,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科室2017年至2019年共78例深静脉置管病例,其中非计划性拔管7例。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非计划性拔管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为的因素及并发症的存在)导致留置时间未到达预期要求,不得不提前拔除导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78例患者行深静脉置管,其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11月-13岁,平均年龄3岁,1-3岁31例,4-7岁26例,8-10岁11例,11-14岁10例(其中PICC44例,PORT34例)。78例患者中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急性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4例,肾母细胞瘤3例,肝母细胞瘤1例,骶尾部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材料  PICC:昊朗PICC导管,外径3-4F,长度需依据患儿具体植入长度。PORT:PORT-A-CATH植入式,儿童型。

1.2  置管方法 PICC:由静疗护士运用赛丁格技术进行患儿左或右贵要或肘正中或头静脉穿刺置入,用3M透明敷贴粘贴并固定。PORT:介入科医师通过右侧颈静脉手术植入。

2  结果

78例患儿中发生非计划行拔管7例,其中导管断裂1例,占14.3%,皮肤过敏(港体周围皮肤反复化脓)1例,占14.3%,导管堵塞1例,占14.3%,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占非计划性拔管57.1%。

3  讨论

3.1  导管断裂  本组1例患儿(男,2岁11月)因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差,患儿生长发育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25个百分位。(消瘦导致肌肉对导管的切割),而至导管断裂。护理对策:①在深静脉置管的前、后予家长行系统全面的健康宣教并予评估,评估不过关者行严格的交接班,注意加强沟通,增加宣教次数。②建立有关深静脉健康宣教患友群,发现问题,及时沟通。③做好饮食指导宣教,护士宣教时应告知患儿家长患儿当下适合的饮食,保证机体营养状况。④做好体重监测工作,每周监测患儿体重,若患儿体重变化过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3.2  皮肤过敏  本组1例患儿(男,8月29天)因患儿输液港穿刺点周围皮肤反复化脓而至拔管。护理对策:①置管前了解患者是否过敏体质。②严格无菌操作下正确的维护输液港,出汗时及时更换贴膜,输液港敷贴覆盖时应充分暴露针尖处,便于观察。③保持病室环境温度适宜。④予家长行健康宣教患儿洗澡时间不易过长,贴膜周围的皮肤可以用温水毛巾轻轻擦拭,若贴膜潮湿、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⑤指导家长予患儿穿着棉质开衫,避免抓挠,以防抓破皮肤。重视护理观察、护理教育及对家长的健康宣教,遵循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

3.3  导管堵塞  是深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1例患儿(男,5岁)因封管不当,而至堵管。护理对策:①规范关于深静脉操作的护理流程。②严格培训护理人员,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练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技术,保障导管的安全留置。③形成PDCA循环管理体制,做到互相监督。

3.4  导管相关感染  本组4例患儿,深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出现高热,导管内血培养为阳性,而至拔管。护理对策:①规范化护理流程②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到位,严格遵从深静脉置管的穿刺置管、导管维护的规范流程,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控制导管相关感染。③在对深静脉置管进行护理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规范消毒,规范操作。④在对深静脉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正确的手卫生。⑤关注患者中性细胞情况,若中性细胞过低时,应强化家长关于保护患儿的健康宣教并予挂置高危感染标识,进行保护性隔离⑥持续化质量管理,形成护士长—组长-护士三级管理体系,监督、规范护理操作,落实执行情况。⑦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发热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观察深静脉周围皮肤情况,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积极与病人行健康宣教,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深静脉置管作为一条血液疾病患儿的生命线,给患儿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路保障。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不仅会影响患儿的治疗、造成患儿的不适,而且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表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找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症,加强有效的培训和健康宣教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胜男,安丽娜,张谦,孙玲,李玮,朱静,肖博.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危险因素.《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01):41-4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EB/OL].(2013-12-12)[2018-09-18].

[3]黄娜.ICU因怀疑CLABSI而至深静脉置管被拔出的简单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154-155页.

[4]兰月凤,王瑭颖,罗爱华.患儿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0):1378-1397页.

[5]王建新,唐甜甜,苏金娜,孙玉巧,焦俊琴,李海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4):1073-1075.

[6]杨婷婷.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15-16页.

[7]瞿继卫,黄白艳,凌莉萍,罗丽敏.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2):2267-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