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分析

封志新1,王建森2

1.身份证号码:13012319871008361X

2.身份证号码:131181198702141917

摘要:随着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有力地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实现,进一步强化生产水平,简而言之现阶段我们正处于工业信息化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随之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机械与电子之间完美结合,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智能化控制各种机械设备。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在具体使用时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同系统进行密切互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制造,有力地促进工业生产向着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践

1概述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技术

1.1智能制造

所谓的智能制造,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仿真的对系统进行判断与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达到解决问题和提高制造效率的目的,它能够用特定方式,把技术和智能机器结合起来,并且完美融合进制造业当中,达到提高整个制造行业的制造效率和推进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目的。智能制造比起传统制造业,能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成本,1个技术人员可以同时操作3~5台计算机,完成几个人的工作量,使用计算机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人为导致的工作误差,提高了制造产品的质量。

1.2机电一体化

所谓机电一体化,是指有效的整合各样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目标的科技,包括传感器控制、自动控制、机械制造以及信息处理各种技术,这些技术已经被熟练运用于制造业各个环节,而机电一体化可以整合这些技术的优势,在智能过程中达成精准优化和监控,并且有效对整个系统资源进行配置,这样做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还可以提高整个智能制造系统的效率。此外,机电一体化的配置并不算复杂,但是其作用却非常大,因此,非常值得掌握和推广。他的物理设备包括用来连接各式各样设施和电网以及机身,然后转换控制信号,使其成为可用的数据信号。在智能制造系统运行期间,根据制造的实际需求来分类以及控制各种各样的相关的指令,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而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则可以处理信息,并且按照相应的规则来传输信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像是辅助技术,它能够让智能系统运转的效率更高,系统更加有保障。

1.3探讨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性

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发展,推动行业发展,因此,新技术以及新理念的衍生就推动了智能制造以及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集合了新时代制造业其它技术,集百家所长,因此,这项技术有其特有优势和特点。智能制造是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创新,但是它也有弊端,例如不能很快的接收相关信息和指令,而机电一体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看来,在智能制造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想要突破的必经之路,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家制造业要想发展,就需要不断更新技术理念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产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国家才能在国际上走向制造强国,减少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使产业智能化、高效化,紧跟时代潮流,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应用

2.1数控生产技术的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下,我国机械加工企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机械加工企业在发展初期就尝试通过数控技术开展生产制造作业,属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正式发展。对数控生产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集中在信息处理和数据模拟等方面,能够整合全部数据,并处理、模拟、分析,有利于智能制造生产作业精确度的提高。并且,将数控生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绘制、统计功能,与数控生产融合在一起,能够通过直观的形式,对有关数据以及生产流程进行展现,可提高智能制造的可靠性。另外,企业在制造产品时,立足于终端设计、CPU操作模式,以及智能化控制与实时诊断的特点,能够对生产加工流程进行三维模拟,夯实机械制造在生产方面的数据基础。

2.2传感技术的应用

传统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实现了广泛运用,通过各类传感器把生产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转变为信息数据,并广泛收集与深入分析,减少工作量,且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有力地促进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这便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所在。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在开展自动化操作的过程中,传感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而言之,如果在智能制造中并未运用传感技术,则诸多控制系统均难以将控制对象的信息全面识别和检测出来,自动化控制和操作也不能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智能制造自动化中传感技术极为重要。在具体运用的过程,借助光传感器可以将环境的光度变化检测出来,同时还能检测出光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在智能制造中传感器还可以把其物体位移以及零件尺寸等信息有效检测出来,因此在汽车、航空等高密度领域中传感器的运用日益广泛,运用价值很高。

2.3生产线的运用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各制造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传统产品生产模式暴露出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竞争力差等弊端,因此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线根据实际加工工艺和流程划分为若干单元,并对该单元进行加工信息的赋值处理,保障机电一体化技术快速满足智能生产线的运行。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针对车间的仪器仪表、运转设备、控制系统、动力系统进行监控,周期性检验和维护,确保企业完成相应的生产控制指标。一旦发生产品问题,系统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并予以报警,相关人员借助智能生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干预,避免产生更大规模的损害,确保生产准确进行。

2.4智能机器人

对于智能机器人技术,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最高水平的呈现,能够将仿生学、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智能机器人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元化优势,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重点关注,并且逐步成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能够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具有的优势集于一身,不仅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模式,而且通过对智能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够结合实际要求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从而模仿人类的行为习惯,完成各项生产力操作指令。在智能制造相关工作中通过对智能机器人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得到大幅度降低,而且还能使相关工作具有的准确性、可靠性、持续性得到保障,相比于传统人工操作方式,具有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产品生产过程还能在智能机器人的辅助下朝着规范性的方向发展,将传统由于人工操作失误而对产品质量和产品精确度造成的影响彻底消除。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小,即使智能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具有较高恶劣性和危险性,依然能够正常工作,为智能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提供提了积极帮助。

3结语

综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同时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戴忠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J].南方农机,2019(03):34.

[2]崔国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