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4

 贵州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

邓鹏

(1.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水务局, 贵州 安顺561000)

摘要:研究贵州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根据项目后评价理论,从灌区建设的前期工作评价、工程建设评价、资金管理评价、工程质量评价、工程验收评价等方面分析,通过SWOT建立分析列举,提出相应的灌区建设对策。

关键词:中型灌区; SWOT; 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贵州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建于80年代,以型江河为水源进行灌溉。由于当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低且年久失修,现今灌溉需求增加不能满足灌区发展,因此,2019年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支持建设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促进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使灌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增长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点。基于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本文针对项目的前期决策、建设管理、投资完成、任务完成、管理与改革、产生效益进行后评价,分析灌区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总结灌区建设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促进今后灌区建设项目的开展。

1 项目介绍

型江河灌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境内,是当地主要产粮区,是《贵州省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规划》中的118处中型灌区之一[1],是贵州省42个重点中型灌区之一,也是全国1575处重点中型灌区之一。灌区项目规划涉及西秀区七眼桥镇、大西桥镇、旧州镇、刘官乡及黄腊乡共计3个乡镇的13村1社区。项目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现状有效灌溉面积2.34万亩,有效灌面占比45.66%。工程类型包括泵站、水池、渠管道、滴灌、量水设施等,实施效益为灌溉耕地面积 1.2万亩,保护耕地面积0.2万亩,新增灌面0.3万亩、改善灌面0.4万亩、恢复灌面0.3亩。

2 项目后评价

2.1 前期工作评价

西秀区水务局2019年7月15日下达西区水复〔2019〕16 号文关于对贵州省西秀区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2],总工期8个月。项目法人为安顺市西秀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站,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施工,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加强建后管护,确保工程长效运行,提高灌区的生产能力。

2.2工程建设评价

工程综合组主要负责开工前工作准备,协调工程土地占用,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验收准备工作,档案管理和统计;负责工程管理。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及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审核和拨付工程款。

项目于9月25日召开启动会,开工前在建设区域进行公示并备案,与施工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度汛预案,施工组织计划上报备案,协调施工用水、用电,保证“三通”,协调施工用地。各施工标段完善前期相关备案等资料后,于9月28日开工。经过区水利局、工程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工程于2020年10月底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批复建设内容。

2.3资金管理评价

工程项目资金单独核算,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工程款支付严格按照《施工承包合同》和《财务管理办法》,根据项目完成的合格工程量报量单和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证的工程款支付证书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建设过程中,按完成合格工程量投资进行付工程款,工程完工结算后,提交工程竣工资料,按监理工程师审定完成工程总投资的95%支付工程结算资金,暂扣5%的资金作质量缺陷保证金,待工程验收、质量保证期满,同时完成质量缺陷的处理后支付工程尾款。无挤占、挪用、套取等违规使用建设资金的情况,无大额提取现金、白条或虚假发票入账等问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程序符合规定。

2.4工程质量评价

为了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工程建设监理和质量监督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业主负责、社会监督、企业保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取全面的质量管理办法,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施工,明确质量目标[3]

工程施工质量等级评定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单元工程的质量评定先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对照质量标准评定质量等级。分部工程根据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单位工程根据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情况,分析检测、外观质量评价进行综合评定,最后由安顺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核定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均为合格。

2.5工程验收评价

单位工程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时,由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报告。项目法人单位成立了单位工程验收工作小组,由各参建单位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到现场检查了工程建设完成情况,召开各标段单位工程验收会议,查看了工程施工相关资料,并听取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作汇报,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单位工程的验收工作。

项目完工分别于Ⅰ标段2020年8月26日、Ⅱ标段2020年6月17日、Ⅲ标段2020年7月7日、IV标段2020年 10 月 22 日通过单位工程验收以后,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移交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健全管明确权属,落实护主体对项目进行管理,达到建、管、养、用长期运行的目的,充分发挥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效益。

2.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价

供水单位严格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试行)》,建立供水成本定期测算制度,准确核定农业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科学测算水利工程供水完全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运行维护成本不含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折旧。

3中型灌区建设SWOT分析

SWOT分析[4]即基于内部与外部竞争环境及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差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和生态水工学[5]的理论,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2.1优势分析(strength analysis)

(1)地理位置优势

西秀区旧州镇位于贵州省安顺市东南面,东经105°14′--106°43′之间,距西秀城区37公里。东邻刘官乡和平坝区,南接东屯乡、双堡镇,西与宁谷镇接壤,北抵七眼桥、大西桥镇,镇域面积1169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92.9公顷。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高山,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2.8——15.6度,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

刘官乡位于西秀区东部,东邻黄腊乡、西连旧州镇,南接东屯乡、北倚平坝县。距城区约48公里,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1379.9米,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日照1238~1309小时,太阳辐射量为88千卡/CM²,年平均无霜期为305天。

大西桥镇位于安顺市东大门,东与平坝天龙镇接壤,南靠旧州镇,西连七眼桥镇,北抵蔡官镇,距安顺市区23km,辖区内有贵黄、滇黔、关州公路和“株六”铁路复线五条交通干线从境内穿越而过。主要经济产业:种植、旅游业、商业,名特产品茶叶。

(2)功能优势

灌区内盛产香稻列优质大米和油菜,有特色蔬菜山药、折耳根常年大批量投入市场;有500余亩绿色银行的小黑竹林,非耕地资源丰富;有金坝茶厂3000余亩茶叶基地和刘官精制茶厂320亩茶叶基地;有周官村傩戏雕该远销全国各地;乡境内有月销售量在1千头左右的大牲畜交易市场一个。

2.2劣势分析(weakness analysis)

灌区改造前灌溉渠道建设标准低,渗漏严重,骨干工程设施老化严重,渠系末端供水困难;渠系配套不全,影响用水的科学管理;管理设施落后,缺乏计量设施。

2.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analysis)

(1) 政策支撑

实施西秀区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建设,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现代水利设施的基础条件。二是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实现“富民兴黔”宏图的客观要求。三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贵州省委省政府“五个100”工程的文件精神,着力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和加快农业转型及产业升级,提高西秀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局面客观需要。

(2)区域发展所需

工程建成后,总效益面积为14047亩,其中新增灌面3477亩、改善灌面4270亩、恢复灌面4300亩、保护灌面2000亩。本项目中水田种植水稻,复种油菜,复种指数1.8;蔬菜一年按3季种植。根据对项目区农作物有水灌溉与无水灌溉的调查对比分析,并结合当地近几年来的作物产量和市场价进行经济效益预测,水利分摊系数取0.40,则年水利效益为366.44万元。作物增产量和经济效益(见表1、表2)。  

表1  项目区作物增产量计算表

项      目

水稻

油菜

水果

刺梨

辣椒

蔬菜

新增灌面

面积(亩)

550

200

200

2527

增加单产(kg/亩)

250

150

150

300

年增产量(万kg)

13.75

3.00

3.00

75.81

改善灌面

面积(亩)

3470

2776

800

增加单产(kg/亩)

100

50

150

年增产量(万kg)

34.70

13.88

12.00

恢复灌面

面积(亩)

3100

2480

1200

增加单产(kg/亩)

200

100

250

年增产量(万kg)

62.00

24.80

30.00

保护灌面

面积(亩)

2000

1600

增加单产(kg/亩)

70

20

年增产量(万kg)

14.00

3.20

年总增产量(万kg)

110.70

41.88

43.75

3.00

3.00

87.81

表 2  项目区灌溉效益计算表

序号

作物种类

增产值(万kg)

影子价格(元/kg)

总效益(万元)

水利分摊系数

水利效益(万元)

1

水稻

110.70

2.0

221.40

0.40

88.56

2

油菜

41.88

4.0

167.52

0.40

67.01

3

水果

43.75

5.0

218.75

0.40

87.50

4

刺梨

3.00

10.0

30.00

0.40

12.00

5

辣椒

3.00

5.0

15.00

0.40

6.00

6

蔬菜

87.81

3.0

263.43

0.40

105.37

合  计

290.14

916.10

366.44

2.4威胁分析(threat analysis)

(1)自然灾害威胁

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较明显的高原性季风气候特点,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较频繁。洪水由暴雨形成,流域4月~6月为汛期,一般从4月开始就相继有洪水出现,到6月份基本结束。根据水文站流量资料统计,年最大洪峰流量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见表3)。

3水文站年最大洪峰出现时间统计表

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总计

出现次数

16

22

9

2

1

0

0

50

%

32

44

18

4

2

0

0

100

(2)环境污染威胁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急剧增加,排污量也随之增加,必定造成环境水质污染恶化。西秀区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实施后将改善因工程老化、布局不合理、水污染对人群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条件。

3 水库SWOT分析列举及建设对策

通过对灌区SWOT分析[5],形成矩阵式的分析模型,根据项目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提出矩阵对应的SO、ST、WO、WT对策(表4)。

表4 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SWOT分析模型及对策

SWOT名称

内容

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地理位置优越

功能多样化:种植优质农作物、发展畜牧业及文旅产业

改造前渠系老化,灌溉功能丧失。

机会(opportunity)

SO(优势-机会)建设对策

WO(劣势-机会)建设对策

政策支撑

区域农业发展所需

把握灌区发展的时机,利用型江河的地理优势和水资源优势,建设中型灌区,提升当地农业发展。

在灌区发展的机会下,水利建设需要克服自身建设的劣势,提高建设水平,促进农业灌溉发展。

威胁(threat)

ST(优势-威胁)建设对策

WT(劣势-威胁)建设对策

自然灾害威胁

环境污染威胁

灌区建设,能提升农业灌溉用水保障率,能有效调季节性干旱。

加强灌区管理,推进灌区水价改革,促进工程长效发展。

(1)SO对策

优势—机会(SO)交叉状况的建设对策:当优势和机会并存时,是灌区建设最理想的条件和环境。灌区建设,要把握农业发展的时机,做好供水规划、加快建设、强化管理,突显自身功能优势,满足区域灌溉用水等,达到灌区的建设目标,提高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2)ST对策

优势—威胁(ST) 交叉状况的建设对策:即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影响的策略。灌区改造能解决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要求,使农作物生长用水得到保障。因此,在灌区建设设计时,要根据灌溉需求,使灌区渠系、建筑物、计量设施等达到建设目标,保证灌区所有功能有效。

(3)WO对策

劣势—机会(WO) 交叉状况的建设对策:即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弱点,使灌区建设改变劣势而获取优势的策略。随着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水利工程建设也需要按照“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灌区建设的内部劣势主要是施工期的造成部分水土流失,因此,需要采用“三同时”制度,以此减轻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WT对策

劣势—威胁(WT) 交叉状况的建设对策:即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策略。灌区建设,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减轻工程对环境扰动影响。运行期,加强对渠道维护,以及对灌溉用水调度,做好农业水价测算,推动灌区水价改革,促进工程效益可持续发挥。

4 结论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贵州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分析灌区建设的前期工作评价、工程建设评价、资金管理评价、工程质量评价、工程验收评价,并归纳为两方面的态势:内部态势和外部态势,对SO、ST、WO、WT进行列举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规划 [R].贵州,2016.

[2] 贵州省西秀区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方案)[R].贵州,2019.

[3]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董哲仁.生态水工学探索[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5] 陈乐.基于SWOT-SLEPT模型的水利工程全过程咨询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21.

Post-evaluation of water-saving Renovation Project in Key medium-sized Irrigation Area of Guizhou River

DENG Peng1,  LEI Wei2

(1.Anshun City, Xixiu District, Water Resources Bureau,5500022;Guizhou Academy of Hydraulic Sciences,550002.)

Abstract: Post-evaluation of water-saving renovation projects in key medium-sized irrigation areas of Guizhou River.According to the post-project evaluation theory, the analysis from the preliminary work evalu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fund management evaluation, project quality evaluation, project acceptance evaluation, and through SWOT, the corresponding irrigation area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medium-sized irrigation area; SWOT;post 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