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疾病的引发因素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羊疾病的引发因素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许婷婷

如东县马塘畜牧兽医站  江苏 南通2264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尤其是羊肉在人们的食物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羊养殖产业的发展和扩张。相比于其他养殖产业,羊养殖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十分容易产生较多的疾病,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以及羊肉市场的供给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羊养殖产业中常见的疾病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有关科学研究,对这些常见疾病的引发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羊疾病;引发因素;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引言:

对于人类来说,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羊肉、羊毛和羊皮等都能够为人类所用。在这一背景下,羊养殖的规模急剧扩张,在我国畜牧养殖产业中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部分羊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不足,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指导,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羊感染疾病甚至死亡等问题,给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为此,有必要对羊疾病的引发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

1.羊疾病的引发因素

1.1生物性因素

引发羊感染疾病的因素有很多,生物性因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具体来说,生物性因素有寄生虫、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内容,大体可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大类。细菌性感染容易导致羊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炭疽病、破伤风等疾病,病毒性感染容易导致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口蹄疫、传染性脓包病等疾病。值得注意的是,羊疾病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传染性较强,因此,一旦羊群中出现一个病原体,则许多羊都会受到传染而染上同类疾病,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寄生虫也是生物性因素的一个重要内容,肝片吸虫等寄生虫在羊身体上寄生,容易使羊产生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造成羊的大量死亡。

1.2非生物性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的是养殖户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养殖方式,导致一些羊疾病的发生。由这一因素引起的羊疾病主要包括外科病、营养代谢类疾病、内科病等。其中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营养过盛,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导致的贫血或发育不良等状况,但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羊的死亡。内科病主要是由饲料不卫生,导致羊消化不良,或饲料品种单一,或饮水不足导致的。

2.羊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2.1加强饲料管理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羊养殖,干净卫生的羊饲料以及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是避免羊感染疾病的重要预防内容。因此,养殖户必须强化饲料管理,结合羊的品种和生长状况,科学进行饲料搭配。在这个过程中,养殖户还必须对羊的年龄和体重进行日常记录,同时比对羊的消化和生长状况,以此来对饲料的搭配进行改进。另外,养殖户还必须对羊接受饲料的程度进行观察,在保障羊营养供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节约饲料成本,降低因饲料变质导致羊感染疾病的几率。在对羊进行饲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细菌等问题,饲养员必须及时做好食槽的消毒和消杀工作。另外,饲养员还必须定期更换羊舍的土层和草垫,使用火碱或高锰酸钾制剂等化学药品进行杀毒。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清水将消毒液清洗干净,以免消毒液对羊的健康和生长状况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2加强羊舍卫生管理

作为羊生长生活的主要场所,羊舍既能保障羊的安全,也会给羊带来一定的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养殖户必须对羊舍实行科学有效管理,最大程度上保障羊舍的卫生,做好日常通风和消毒工作,及时处理好羊的粪便、剩余和残留饲料等,如果饲养员发现某只羊感染了疾病,首先要对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采用焚烧或深埋的方式处死亡的羊只,避免对羊群造成感染。对于杨群来说,干净卫生的生长条件是减少其患病的重要条件,为此一定要强化对羊舍的卫生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3严格进行检疫

选用自家的羊进行繁殖是降低羊群感染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果必须引进新羊,那么在引进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疫工作。如,要设置一个单独的羊舍对新羊进行隔离,一般需要隔离40h,没有发现疾病等问题之后方可引入羊群。对于羊群来说,疫苗的注射是减少疾病发生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养殖户必须重视疫苗的注射工作,保障羊群免疫力的不断提升。另外,养殖户要通过科学采用驱虫药等方式,定期做好羊舍的驱虫工作,防止羊身上产生寄生虫,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2.4提高饲养人员的饲养水平

饲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饲料喂养方式是保障羊不会感染疾病的重要基础,因此,饲养人员必须强化担当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饲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畜牧兽医总站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通过开设培训课程等方式,引导养殖户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做好羊饲料选择、羊生长情况的观察、羊舍卫生标准、消毒、防疫等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注重引导饲养人员学会正确处理死羊和病羊,避免感染性疾病在羊群中的快速扩散。

3.常见羊病的防治措施

3.1急性胀气

作为羊在成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急性胀气会导致羊产生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等情况,严重时羊还会发生口吐白沫、不治而亡的情况。食用大量青草或发酵性食物是导致羊产生急性胀气的原因,这些食物容易在羊的胃中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羊的胃出现胀大的现象。以下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羊的急性胀气问题:第一,可以在羊的嘴中横一根树枝,将树根的两头绑在羊头上,同时用手按摩羊的左肷部,帮助羊排除胀气。还可以用7根左右香烟的烟丝分2次塞进羊的嘴中,以帮助羊排除胀气。第二,给羊灌入植物油、硫酸镁等,帮助其胃中的胀气尽快排出。

3.2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该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一般来说,急性羊肝片吸虫病会导致羊产生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现象;一旦羊发生急性羊肝片吸虫病,其会在3~5天内死亡。而慢性羊肝片吸虫这会导致羊出现消化系统紊乱、全身水肿显瘦等现象。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养殖户在放牧羊群时,需要避开低洼区域,避免含有肝片吸虫的水草被羊所误食;同时,饲养人员还要检查水体的健康性,尽量切断一切能与羊接触的寄生虫来源。如果发现羊群患有肝片吸虫病,首先要将感染的羊进行隔离,并且使用抗蠕敏、丙硫咪唑片、硫酸二氯酚等进行治疗。另外,在每年的9月下旬和10月以及第二年的3月和10月,饲养人员要使用三氯苯唑等药物对羊群进行驱虫,再驱虫过程中保障药物剂量和处理过程的科学性,最大程度上保障驱虫的效果。

3.3口蹄疫

在诸多羊类疾病当中,口蹄疫的传染性最强,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羊类传染病。一般来说,口蹄疫多发于秋季末,冬天最为严重,到春夏之际逐步减轻甚至消失。出现口蹄疫之后,羊一般会出现体温升高、蹄部的皮肤发生溃烂等现象。同样的,一旦发现有羊只感染口蹄疫,首先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同时,对羊舍进行彻底地消毒。在对患病的羊进行治理时,首先对口腔部位患病的羊用高锰酸钾液对口腔进行冲洗,再每天用甘油或撒布冰硼散涂抹2—3次;对蹄部患病的羊可以用来苏尔液等涂抹蹄部的溃烂处,之后用松馏油进行包扎;对乳头处患病的羊可用硼酸液进行清洗,之后用青霉素软膏进行涂抹。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要内容,羊养殖对促进我国养殖业发展、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养殖户要意识到有关羊疾病产生的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做到科学指导、对症下药,为羊的生长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条件,最大程度降低羊感染疾病的概率,促进养殖效益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秋梅,杨德林.羊疾病的引发因素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J].疫病防治,2021,4(03):136-137.

[2]樊厚江.羊疾病的引发因素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J].疫病防治,2020,6(13):68-69.

[3]宽太吉.羊疾病的引发因素及常发羊病的防治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9,9(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