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水肿性疫病的检疫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牛水肿性疫病的检疫及处理

李亚飞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动物检疫站  842100

摘要:牛水肿疫病对牛产业的影响十分巨大,会严重影响牛养殖经济效益。本文围绕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对牛恶性水肿、牛气肿疽、牛炭疽等常见牛水肿性疫病的检疫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牛水肿性疫病;牛恶性水肿;牛气肿疽

牛产业作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重要传统产业,其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乃至乡村产业振兴而言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新和县大小牲畜存栏64.16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1.97万头,母牛存栏11.95万头,牛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63%,是典型的“养牛大县”。为了切实推动新和县从“养牛大县”向“牛产业强县”跨越,近年来新和县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扩栏增量,强化疫病防控,保障饲草供给,补齐屠宰加工短板,延伸牛副产品产业链条,积极探索牛产业衍生链条发展路径,大力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产业品牌建设,全面推动地方牛产业的创新、健康、良好发展。其中强化疫病防控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以加强疫病预防为主,并对常见牛疫病进行重点防控,其中就需要做好牛水肿性疫病的检疫及处理工作。

1 牛恶性水肿

1.1临床症状

牛只患恶性水肿病后,往往会经历较短的潜伏期,潜伏时长为12~72h。牛只在患病初期会表现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伤口周围出现炎性水肿等症状,而且水肿会随着患病时间的推进而快速扩散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牛只水肿部位一开始较为坚硬,会导致牛只感到灼热与疼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只水肿补位的灼热感与疼痛感会逐步减轻甚至消失,并且会变得较为柔软。牛恶性水肿属于典型的急性疫病,即牛只患病后症状会快速加剧,导致病牛体温严重升高,呼吸困难且脉搏细速,结膜黄染发绀,部分牛只还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并且大部分患病牛只会在症状加剧后的1~3d内死亡。如果牛只是因为分娩而感染恶性水肿,那么通常在产后2~5d内就会出现阴道粘膜充血发炎并留出红褐色液体的症状,该液体往往具有较强的臭味,之后病症会蔓延至全身。如果牛只是因为去势而感染恶性水肿,那么在术后2~5d内就会出现阴囊产生炎性水肿的症状,之后快速蔓延至全身。

1.2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解剖,可发现其肿胀位置的皮下与肌间结缔组织中有淡红褐色或污黄色的酸臭味液体。病死牛的肌肉为白色或者暗褐色,轻轻用力就能撕裂,同时肝、肾、脾等器官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腹腔中积液严重。

1.3 诊断与防治

在牛只出现异常病症后,需要观察牛只是否存在创伤感染、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水肿发炎、肌肉松软等症状,进而进行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牛恶性水肿与牛气肿疽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切忌将二者搞混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免疫荧光抗体对牛恶性水肿进行快速诊断。在确诊牛只患恶性水肿病后,应当尽快进行治疗,否则急性的疫病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导致牛只死亡。在牛只患病早期可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使用青霉素与链霉素进行混合肌肉注射,用量分别为5000~10000IU/kg、10mg/kg,每天需注射3次,连续注射7d即可。也可在牛只患病早期注射土霉素与5%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液,混合液浓度应当为0.5%左右,每天需注射2次,连续注射7d即可。在通过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病牛只的床上伤口进行局部治疗,一般需先将创口适当扩大并切开肿囊,将异物、水肿液、坏死组织等进行彻底清理,再用3%双氧水溶液进行冲洗消毒,最后再涂抹20%的碘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每天都需要对患病牛的创口进行局部治疗。另外为了改善治疗效果,对患病牛执行注射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通过25%葡萄糖溶液、林格氏溶液等进行补液、解毒等操作。而在日常的牛养殖管理中,则需要加强对牛恶性水肿的预防。尽量维持牛舍内环境足够干净,及时对牛舍内的粪便进行清理,确保饲草、饮水等足够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尽量避免牛群中出现牛只相互咬伤的情况。在牛只去势、断尾、分娩或者被咬伤后,需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创口护理,防止创口污染。如果发现牛群中牛只存在异常,应当及时将其隔离,并在确诊后对病牛待过的养殖区域进行全面、严格消毒处理。

2 牛气肿疽

2.1 临床症状

牛气肿疽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为7d左右。牛只患病后,体温会逐渐升高且脉搏细速,并且部分肌肉部位会出现炎性肿胀。肿胀部位在一开始较为热痛,之后会逐渐变冷变软。患病牛的患部皮肤会变为黑色或暗红色,甚至可能出现坏疽,对其轻触会有较为明显的捻发感。牛气肿疽的病程较短,通常在1~3d内病牛的脉搏会逐渐减弱,同时体温逐步降低,直到死亡,少部分病牛的病程则可长达10d。

2.2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发现其肌肉存在较为明显的膨胀现象,而且其皮下组织会出现明显水肿。病牛血管也有着一定的胀大,并且血液呈深红色,伴有不少气泡。将病死牛肿胀部位进行剖检,则可发现肌肉组织呈暗红色且看起来像蜂窝,有较为刺鼻的酸臭味道。病死牛的肝脏、脾脏等有较为明显的病变,肿大或呈蜂窝状,颜色较暗沉。

2.3 诊断与防治

对牛气肿疽进行诊断需要将其与牛恶性水肿区隔开,一般前者具有地方性流行、季节性、易感牛群为6月龄~3岁龄牛、侵害部位集中于牛丰满肌肉位置且病死牛肝部表面触片实验能看到菌体为单个或成对排列等基本特征,在诊断时切忌将二者弄混淆。牛只确诊牛气肿疽后,需要及时将其隔离并进行注射治疗,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20000IU/kg青霉素与0.1mL/kg安乃近的混合液,同时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10mL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天需注射2次,连续注射7d左右即可。另外对患病牛需要进行局部治疗处理,即用剪刀剪开肿胀部位后清理掉其中的坏死部分,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消毒,最后再包扎好,治疗期间每天均要进行局部治疗。

3 牛炭疽

3.1 临床症状

牛只感染炭疽病后,往往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卧底难起、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程较短,通常1~2d便会死亡。部分牛只病程可达2~5d,并且颈部、胸部、腹部等部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皮肤浮肿现象。

3.2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发现其腹部有较为明显的肿胀,而且天然孔出血严重,脾脏明显肿大且血不凝固。病死牛心肌较为松软,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水肿。对脾脏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可发现大量炭疽杆菌。

3.3 诊断与防治

观察病牛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情况,可基本上确定牛炭疽病。而对病死牛进行剖检时,可取耳血一滴进行涂片观察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通过细菌分离进行炭疽沉淀试验加以确定。在确诊牛只患有牛炭疽病后,需要及时隔离并注射抗炭疽血清与磺胺、青霉素等进行治疗,同时对病牛待过的牛舍进行全面消毒。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牛水肿性疫病对牛群影响极大,严重时会导致大量牛只死亡,严重影响牛养殖经济效益。为了保障牛产业健康发展,地方基层动物检疫站需要做好相应的牛水肿性疫病防治工作,引导广大养殖户采取科学措施预防疫病,并做好相应的动态观察、监管与处理工作,在疫病发生后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吴松,李冬艳.牛水肿性疫病的检疫及处理措施[J].饲料博览,2021(11):85-86.

[2]葛琳琳.常见牛水肿性疫病的检疫及处理[J].吉林畜牧兽医,2018,39(2):42,45.

[3]赵丽.西藏引进纯种娟姗牛高原性水肿病的治疗与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