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黑穗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浅谈玉米黑穗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董亚丽

平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政编码 463400

 内容摘要: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时防治玉米黑穗病对减轻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穗病;症状;防治

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lint.属真菌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轴黑粉菌。冬孢子黄褐色至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微米,表面有刺;冬孢子间混有无色不孕细胞,直径 7-16微米;冬孢子在成熟前集合成孢子球并有菌丝组成的薄膜所包围,成熟后分散;冬孢子萌发产生4个细胞的担子,侧生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直径7-15微米,担子孢又可芽生次生担子孢子。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7-31℃,低于17℃或高于32.5℃不能萌发。在缺氧时不能萌发。冬孢子萌发率与成熟度有关,外部孢子早成熟,萌发率高。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侵染玉米的专化型不侵染高梁,侵染高梁的专化型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能力很低。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或粪肥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以上。病害无再次侵染。

一、玉米丝黑穗病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1.玉米丝黑穗病的苗期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农民称此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身子还是带弯的。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2.玉米丝黑穗病的成株期症状

玉米成株期病穗上的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黑穗和变态畸形穗。

1)黑穗,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为丝黑穗病。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

2)变态畸形穗,是由于雄穗花器变形而不形成雄蕊,其颖片因受病菌刺激而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能因病菌刺激而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长刺的基部略粗,顶端稍细,中央空松,长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丛生,整个果穗呈畸形。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条件

1.感病品种的大量种植,是导致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因素之一。另外,病原菌可能出现新的生理小种,导致原来抗病的品种丧失抗性。

2.长期连作致使土壤含菌量迅速增加。据报道,如果以病株率来反映菌量,那么土壤中含菌量每年可大约增长10倍。

3.使用未腐熟的厩肥。据试验,施猪粪的田块发病率为0.1%,而沟施带菌牛粪的田块发病率高达17.4%~23%,铺施牛粪的田块发病率为10.6%~11.1%。

4.种子带菌未经消毒、病株残体未被妥善处理都会使土壤中菌量增加,导致该病的严重发生。

5.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与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土壤温度在15~30℃范围内都利于病菌侵入,以25℃为适宜。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病菌侵入,在20%的湿度条件下发病率高。另外,海拔越高、播种过深、种子生活力弱的情况下发病较重。侵染温限15~35℃,适宜侵染温度20~30℃,25℃适合。土壤含水量低于12%或高于29%不利其发病。

三、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粪肥,再次是种子。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首先侵入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幼芽出苗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

四、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多年实验及生产实践表明,我国玉米丝黑穗病不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凡高抗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在全国各地区表现高抗,如中单2号;凡高感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均表现高感,这为利用抗病品种,提供了良好条件。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适当选用既抗大、小斑病,又抗丝黑穗病的杂交种或品种。重病田更换抗病品种,当年即可收到降低发病率,有效地控制危害的效果。在利用抗病品种中,应搞好多种抗原的合理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带来的病菌小种或其它病害。

2.药剂拌种,在70年代后期,残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的投产,为种子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提供了可能性。先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粉锈宁)、三唑醇(羟锈宁)以及烯唑酮(速保利)等,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分别选用下列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1)三唑酮(triadimefon) 我国有15%或25%可湿性粉剂和20%乳油。处理玉米种子量可按种子100千克用有效成分80-100克。以25%为例,即种子100千克用商品药量320-400可。

2)三唑醇(triadimenol、Batan、羟锈宁)有BAYTAN15DS(百担15%干拌种剂)或15%WS(可湿性拌种剂)。种子100千克用有效成分60克,即15%的商品量400克。

3)烯唑酮(diniconazole、速保利、S3308-L)为12.5剂型240-400克。种子处理方法除了干拌种剂型可用拌种器直接拌种外,其它可湿粉剂均以湿润拌种为宜,即将药剂加入按种子重量的4%水中,调配成药液拌种。也可稀米汤代替水,调制药液以增加粘着性。

3.改进栽培措施,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土壤、粪肥传病,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积累越多发病越重。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并尽量减少侵染来源,可以减轻发病。这些栽培措施对某些当地无高抗品种或又无药剂拌种的边远山区尤为重要。

1)控制菌源,重病地块实行大面积轮作;秋季深翻土壤,将病残组织深埋土中;施用不带病残组织的净粪作基肥,减少土壤中的侵染源。间苗定苗时选用大苗壮苗,剔除病弱苗和畸形苗;出穗后割除病雄穗和病果穗装塑料袋内,带出田间深埋,防止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扩散与积累。这些措施对减少当年受害田间病菌积累,都有重要作用,坚持执行,可以逐年减轻危害。

2)抢墒播种,地膜覆盖,春旱地区雨后抢墒播种,或坐水浅播,播前灌溉,保证土壤水分良好,都可以显著减轻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