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工厂如何实现污水零排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5

浅谈汽车工厂如何实现污水零排放

黄定航2.冯炜胜,3.区海宇4.林伟光5.范一格

44011219920613181X

44011119790810241X

441229198011280013

441323198102185334

441422197606280030

摘要:随着环保法规及企业污水排放标准的愈发严格,在如今国家全面提倡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之下,对于企业污水处理及回用能力也做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涉及较大量的用水及排水,因此,合理开发及利用水资源是汽车厂的一项重要环保工作。本文以广州某汽车工厂的污水零排放工艺为例,对如何开展最大限度的污水回用,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构建合理且完善的零排放水平衡体系进行简要的分析及阐述。

引言

该汽车工厂内配套有污水处理站,污水站处理能力为4800m³/d,厂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站的预处理、物化处理、生化处理、过滤以及深度处理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通过生活回用及生产回用两大途径进行消耗。该厂区为不对外设置排污口,废水零排放的工厂,为实现厂区废水零排放,需要面临及解决许多问题及课题。希望通过该工厂在废水零排放工艺实施及运行管理上积累的一些经验,能为汽车工厂在构建零排放水平衡体系方面提供参考性的思路。

1 污水零排放的概念

为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2005年颁布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首先提出要发展外排废水回用和“零排放”技术。《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废水少排放或零排放。近年来,一些地方也相继颁布了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黄河、淮河等水污染严重的敏感流域、区域和省份甚至不允许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到地表水体。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这些重点行业企业发展的瓶颈。寻求处理效果更好、工艺稳定性更强、运行费用更低的废水处理工艺,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已经成为这部分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外在要求。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各地对于废水排污指标的限额限量,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工厂也开始重视并开展零排放系统的建设及完善。

污水“零排放”可以理解为无限制地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到零的活动。一是要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得已产生的能源和资源排放,将其减少到零;二是将那些不得已排放出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最终消灭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存在。针对污水“零排放”,国家有明确定义,《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T21534-2008中指出,污水“零排放”是指企业或主体单元的生产用水系统达到无工业废水外排。那么无废水外排的话,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的主要去向则有三个:

第一:资源回收,重新用于生产;

第二:做为其他行业的原材料进行利用;

第三:转移到废渣中,进行废渣处理。

水处理-1

位于广州的某汽车工厂在兴建之初就在处理工业及生活废水方面投入巨资,导入最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循环到厂区的各相应用水点,包括绿化、马路冲洗、涂装车间工艺用水等,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第一个实现“污水零排放”的工厂。下文会对该工厂实现污水零排放的工艺及手段进行展开说明。

2 汽车工厂的废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方式说明

该汽车工厂排放至污水站的的废水主要分为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

厂区内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为树脂车间废水、脱脂废水、磷化废水、电泳废水、涂装清扫冲洗废水、喷漆分离槽废水、铸造废水、机加废水、淋雨试验废水以及其他车间废水等。涂装车间、树脂车间产生的多种生产废水均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和COD、石油类、磷酸盐等污染物;厂区内生活污水来自职工一般生活污水和职工食堂含油污水。主要污染物有BOD5、COD、SS、NH3-N、动植物油等。

厂区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物化一级处理工艺+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的工艺路线。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要求100%回用,不向外排放。

2.1 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预处理工艺

含镍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涂装磷化废水单独采用重金属化学混凝沉淀物化法进行预处理,以碱剂使废水中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絮体后,再以沉淀分离方式去除。达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后再进入生产废水物化处理工艺段进行处理。含镍涂装废水采用氯化钙+絮凝剂混凝沉淀法,可去除镍等重金属污染物和削减其它高浓度的COD、磷酸盐等污染物。

经过含镍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出水镍浓度要求符合广东省《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要求(镍<0.5 mg/L)

2.2 采用物化法处理工艺处理脱脂废水、电泳等生产废水

预处理后的磷化废水,同一般污染废水(脱脂废水、电泳废水)混合后,采用混凝沉淀物化法+气浮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去除COD、石油类、磷酸盐和其它金属离子等。生产废水经物化处理工艺处理后与生活污水及其他生产废水一起进入生化处理工段进行处理。

2.3二级生化处理工艺

厂区污水处理站对预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主要包括:生化+沉淀+臭氧氧化处理+过滤的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具有对废水有机成份适应能力强、无需加药、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虽然预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较差,且生化反应对进水的pH值(pH:6~9)和重金属离子(Ni2+≤1mg/ L)要求较严,占地面积较大等弱点,但在有大量生活污水补充时,可以弥补这些弱点。通过该部分份工艺,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等。

处理后产生的中水经消毒及检测合格后可通过生活回用途径回用一部分,另一部分中水则会再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

2.4 中水的生活回用途径水质标准

该汽车工厂污水处理站现阶段出水:冲厕用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冲厕标准限值。道路冲洗用水及绿化用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道路清扫、城市绿化标准限值,具体见下表。

表1  该工厂冲厕回用水执行标准  单位:mg/L,pH、色度、浊度除外

序号

项目

冲厕执行标准

1

pH

6.0-9.0

2

色/度  ≤

30

3

无不快感

4

浊度/NTU ≤

5

5

溶解性总固体/(mg/L)≤

150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

7

氨氮/(mg/L)≤

10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

1.0

9

铁/(mg/L) ≤

0.3

10

锰/(mg/L) ≤

0.1

11

溶解氧/(mg/L)≥

1.0

12

总余氯(mg/L)

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

13

总大肠菌群/(个/L) ≤

3

执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表2  该工厂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执行标准 单位:mg/L,pH、色度、浊度除外

项目

道路清扫、消防

城市绿化

执行标准

1

pH

6.0-9.0

2

色/度  ≤

30

3

无不快感

4

浊度/NTU ≤

10

10

10

5

溶解性总固体(mg/L)≤

1500

1000

100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15

20

15

7

氨氮(mg/L)≤

10

20

10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

1.0

1.0

1.0

9

铁(mg/L) ≤

-

--

--

10

锰(mg/L) ≤

-

--

--

11

溶解氧(mg/L)≥

1.0

12

总余氯(mg/L)

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

13

总大肠菌群(个/L) ≤

3

执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2.5 中水的生活回用途径类型及回用量要求

经过预处理及生化处理工艺后产生的中水,经检测合格后可通过中水供应系统供应至厂区各生活用水点,根据环评要求,厂区内生活回用途径包括:冲厕回用、绿化回用、冲洗路面以及屋面喷淋,每日要求的各途径回用量见下表:

项目

生活回用(m³/d)

生产回用

(m³/d)

冲厕回用

绿化回用

冲洗路面

屋面喷淋

环评回用量要求

1203

708

343

244

2302

通过以上生活回用途径可对污水站处理后产生的中水进行回用及消耗,达成生活回用要求。

当然,中水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中水内依然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及无机盐等成分,无法满足车间工艺生产的用水要求。因此,如需回用于车间的生产工艺上,需要将中水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度处理。

2.6深度处理工艺:超滤处理和反渗透处理工艺

该工厂污水处理站采用超滤处理和反渗透处理工艺对中水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以达到生产工艺回用的标准要求,并在处理后回用于涂装车间、树脂车间等的工艺用水。

常用膜的种类及基本特征

超滤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设备,可确保符合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SDI值。超滤膜为多孔性不对称结构。过滤过程是以膜两侧压差为驱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溶液分离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及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阻止水中的悬浮物、蛋白质、胶体、微粒和细菌病毒、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通过,以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地。超滤系统采用全过流(死端过滤)的运行控制方式进行全自动运行,利用时间控制程序,通过电动阀门的转换,实现超滤的运行、正洗、反洗,在线加药等自动工作程序。

反渗透设备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分子透过。反渗透是最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当系统中所加的压力大于进水溶液渗透压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水分子不断地透过膜,经过产水流道流入中心管,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而原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大分子溶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水侧,成为浓缩液,然后在浓水出水端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净化原水,制取出纯水的目的。

2.7 中水的生产回用途径水质标准

超滤反渗透处理后的工业回用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洗涤用水、工艺与产品用水标准限值的较严值。

表3    该工厂污水站超滤反渗透处理后工业回用水执行标准

序号

控制项目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

工艺与产品用水

超滤反渗透处理系统出水执行标准

1

pH值

6.5~8.5

6.8~8.5

6.5~8.5

2

悬浮物(SS)(mg/L) ≤

——

30

3

浊度(NTU)≤

5

5

5

4

色度(度)≤

30

30

30

5

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

10

10

6

化学需氧量(COD)(mg/L)≤

60

60

60

7

铁(mg/L)≤

0.3

0.3

0.3

8

锰(mg/L)≤

0.1

0.1

0.1

9

氯离子(mg/L)≤

250

250

250

10

  二氧化硅(SiO2)≤

50

30

50

11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450

450

12

总碱度(以CaCO3计 mg/L)≤

350

350

350

13

硫酸盐(mg/L)≤

250

250

250

14

氨氮(以N计 mg/L)≤

10

10

10

15

总磷(以P计 mg/L)≤

1

1

1

16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1000

1000

17

石油类(mg/L)≤

1

1

1

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0.5

0.5

0.5

19

余氯(mg/L)≥

0.05

0.05

0.05

20

粪大肠菌群(个/L)≤

2000

2000

2000

注:①当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换热器为铜质时,循环冷却系统中循环水的氨氮指标应小于1 mg/L。②加氯消毒时管末梢值。

执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

2.8生产回用途径类型及回用量要求

经过深度处理工艺后产生的RO纯水,经检测合格后可通过纯水供应系统供应至厂区各生产用水点,根据环评要求,厂区内生产回用途径包括:涂装车间的脱脂、磷化、电泳工艺用水,树脂车间的树脂涂装工艺用水以及为厂区内的冷却塔补水,每日要求的各途径回用量见下表:

项目

生产回用(m³/d)

脱脂工艺

磷化工艺

电泳工艺

树脂涂装工艺

冷却塔补水

环评回用量要求

374

464

600

100

487

通过以上生产回用途径可对污水站处理后产生的RO纯水进行回用及消耗,达成生产回用要求。

3 汽车工厂的浓水处理工艺说明

从上文可知,通过反渗透RO纯水制备工艺后,还会产生一部分浓水, RO浓水与RO纯水的产生量之比通常为3:7,浓水内含有高浓度的离子及污染物,不能直接进行排放或回用。为达成零排放要求,该汽车工厂专门建设了浓水处理站房,设置针对性的浓水处理及浓缩工艺,单独接收并处理该部分浓盐水,从而实现真正的污水零排放。

 

市面上主流的浓水处理技术说明

3.1 浓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工厂浓水处理系统的工艺需求如下:

项目

需求

must

处理量

698m3/d

进水水质

电导率

>2000us/cm2

COD

>150mg/L

出水水质

电导率

<160us>

COD

<10mg>

want

浓缩要求

最终产物

固体结晶(浓缩倍数高)

能耗

低能耗

采用节能的处理方式

根据各工艺的特点,为实现处理量大,浓缩倍数高的工艺需求,最终采用了膜处理+蒸发的组合工艺方式。

利用膜处理与蒸发工艺特点互为补充

膜处理法+蒸发的组合工艺方式,是目前行业内较先进的浓水处理方式。该组合工艺同时具备处理量大、能耗低、浓缩倍数高的优点,而且最终的废料产物为固体结晶盐,保证最终废物外运处理量最小化。

3.2 浓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该汽车工厂RO浓水处理系统主要由MCR微滤除硬+二级海水淡化膜+MVR蒸发+干燥结晶工艺组成。RO反渗透的浓水通过该工艺流程,把浓水中的水尽量提炼回用,并最终把浓水的盐分生成盐晶体/浓盐液,交由有处理能力的单位处理。

(1)MCR微滤除硬为预处理工艺,预先去除原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原水硬度,防止后续设备结垢,保护后续工艺。

(2)海水淡化、蒸发、干燥为浓缩工艺。浓水经分离、浓缩、干燥后,要求淡水全部回用,系统最终排出的为固体结晶盐,结晶盐含税率≤30%,浓水浓缩流程示意图如下:

RO浓水浓缩处理工艺流程示意

3.3 MCR微滤除硬工艺

MCR(Membrane Chemical Reactor)膜化学反应器是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该工艺将高效膜分离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主要用于除硬、除浊, 该工艺作为浓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除硬装置,为减少后段反渗透装置和蒸汽装置发生结垢的重要保障设备。

①混凝反应池:RO浓水进入MCR混凝反应池,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水中溶解性钙镁离子生成难溶性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固体;

②MCR反应罐:混合反应后的料液进入MCR过滤器,达到去除硬度和浊度目的,满足后段反渗透进水要求。MCR膜孔径为0.2um,材质为PTFE;

③MCR产水箱:在MCR产水箱投加盐酸将pH值反调至8-9;

RO浓水经过MCR工艺除硬后继续进入下一工艺海水淡化膜系统。

3.4 海水淡化膜工艺

RO浓水经过二级的海水淡化膜工艺进行处理,充分将原水浓缩及分离。海水淡化膜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其原理与上文介绍的反普通渗透膜技术一致,但具有有高脱盐率,耐腐蚀、耐高压、抗污染等特点,更适用于离子、污染物浓度高的原水水质情况。

海淡RO系统

通过一、二级海水淡化膜分离出来的淡水再经过保安RO工艺进行进一步过滤提纯后,与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工艺后产生的RO纯水汇合,并直接回用到车间工艺,而通过海水淡化膜产生的浓水则继续进入后段的蒸发系统进行进一步浓缩。

浓水膜处理工艺段

进水电导率值标准

产水电导率值标准

一级海淡RO

<4000μs/cm

<200μs/cm

二级海淡RO

<20000μs/cm

<300μs/cm

保安RO

<500μs/cm

<10μs/cm

各级膜处理工艺段进出水电导率标准

3.5 MVR蒸发工艺

MVR(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蒸发工艺全称蒸汽机械再压缩工艺。MVR是重新利用它自身产生的二次蒸汽的能量,从而减少对外界能源需求的一项技术国际先进的蒸发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蒸汽压缩机(热泵),把二次蒸汽压缩,提高其温度及压力,使其作为热源对废水进行加热,这样,原来要废弃的蒸汽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既回收了潜热,又提高了热效率。MVR蒸发器是替代传统蒸发器的升级换代产品。

MVR蒸发器的运行流程为:①原液借助负压被导入蒸发罐后,通过循环泵从蒸发罐上方散布于换热管上,并在热管表面形成薄膜,进行薄膜蒸发;②从换热管上蒸发的蒸汽,通过热泵压缩升温3-5摄氏度后,被导入换热管内侧,与散布于换热管外侧的循环液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凝结成凝缩水,再经凝缩水泵排出系统;③不断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循环液被逐渐浓缩,达到预定浓度后排出系统。

MVR蒸发器的结构及优势

从二级海水淡化膜分离出来的超浓水进入MVR蒸发器后,溶液中的水分被进一步蒸干浓缩,浓缩至结晶饱和界限后形成粥样状态的浓水,并从MVR系统排出,进入后续的干燥结晶工艺进行最终的浓缩处理。

浓水站房内的MVR设备

单效 VS 三效 VS MVR

MVR蒸发器COP高达21.8,是传统三效蒸发器的8倍

由于MVR蒸发器可100%回收利用蒸汽,且换热系数高,耗电量低,因此拥有优异的节能效果。

3.6 干燥结晶工艺

经过MVR蒸发器蒸发浓缩后排出的超浓水,已接近结晶界限,流动性较差,通过后续设置的干燥系统,将MVR蒸发器排出浓液干燥至固体粉末状残渣,尽可能减少最终的固体产废量。

干燥系统主要由干燥机及锅炉组成。锅炉设备的作用是为干燥机提供蒸汽,选用的是小型电锅炉,属于D类蒸汽锅炉,根据规范规定不需要实施安装监督检验,不需要要办理使用登记,并且不需要委托特种设备机构检验,由使用单位定期自行检查即可。锅炉的用水采用RO纯水,并对水质实施在线监测。

干燥机采用负压式桨叶脱水干燥机,真空脱水干燥机运行温度低,可将运行温度从常规干燥设备的150度降到50度,运行能耗低,节能效果良好。且不会产生臭气挥发,无二次污染。

真空脱水干燥装置结构

真空干燥机采用批序式处理方法,将MVR出来的浓缩液干燥为固体盐。

设备类型

运行压力

运行温度

能耗(KWH/吨)

臭味挥发

防结晶

真空干燥

-90KPa

50oC

520

常规干燥

常压

150oC

800

有机臭气

真空干燥机与常规干燥机的对比

通过以上一系列针对浓水的膜处理、蒸发、干燥等处理工艺后,浓水被不断浓缩,最终形成结晶盐析出,并交由有处理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外运处理;而过程中产生的淡水统则直接供应至车间进行工艺回用。

4 汽车工厂中水回用范围扩大化开辟新的中水回用途径

由于该汽车工厂属于污水零排放工厂,因此经污水站处理过后达标的中水需通过冲厕、绿化、屋面喷淋、道路冲洗以及生产回用等途径消耗完。但随着工厂内厂房的扩建、车间屋面太阳能板的铺设,造成厂区内绿化面积以及屋面喷淋等面积的逐步减少。中水生活回用途径的消耗需求也因此同步减少,实际中水回用量无法按照环评规定的回用量达成,厂区内中水过剩的状况愈加突出,所面临的中水回用压力也越来越大。

经核算,该工厂的中水生活回用途径实际消耗总量与环评规定消耗量的差异达到了1500m³/d,已存在不小的缺口,急需找到新的回用途径消耗过剩中水,以达成环评水平衡的法规要求。由于目前工厂内各车间的工艺用水需求已饱和,现有浓水处理系统的每日处理负荷也已接近饱和,且浓水的处理成本较高,通过增加生产回用途径的消耗量来吸收每日1500m³的过剩中水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想办法开辟新的生活回用途径来合法消耗目前存在的过剩中水量是可行性较高的方向。

4.1 中水外用的探讨

该汽车工厂位于当地的一个工业园区内。该工业园区是以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为龙头,形成集整车及零部件生产、汽车贸易、物流配送功能、汽车科技与售后服务、居住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区。工业园区内的供水由当地的水厂供应,目前用水量为2万m³/d,随着规划调整,用水量会大大增加,到规划末期基地最高日用水量约为24.4 万m³/d。

工业园区内城市道路用地为296.88hm2,根据《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第4.0.6 条规定“浇洒道路用水可按浇洒面积以2.0~3.0L/(m2·d)计算。园区目前使用新鲜自来水进行道路冲洗保洁,总道路降尘保洁需水量约为7422m3/d。如果扩大汽车工厂的中水回用范围,将厂区内处理后达标中水回用至工业园区范围内作为道路保洁用途,不仅可大大缓解厂区内中水回用压力,还能为工业园区节省相当可观的新鲜自来水用量及费用支出。

4.2中水外用可行性分析

表4

序号

主要检讨项目

汽车工厂

工业园区

符合性评价

备注

1

水量要求

过剩生活回用中水量1500m3/d

工业园区道路冲洗用水7422m3/d

可消耗目前汽车工厂过剩中水量

2

中水用途

回用于冲厕、绿化用水、工业用水和道路冲洗

供应至工业园区作为道路冲洗用途

符合汽车工厂环评要求中水回用去向

3

水质要求

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

道路清扫标准限值

具体水质对比见下表

表5

检测项目

生活回用水实测值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道路清扫标准限值

备注

PH值

7.5

6.0~9.0

符合要求

化学需氧量(mg/L)

36

/

与园区管委会确认,外供应回用水COD值达到厂内回用要求(<50)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8.1

≤10

符合要求

悬浮物(mg/L)

ND

/

符合要求

总磷(mg/L)

0.31

/

符合要求

氨氮(mg/L)

0.58

≤8

符合要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ND

≤0.5

符合要求

总镍(mg/L)

0.0176

<0.5

符合要求

经检讨分析(表4、表5),将该汽车工厂内产生的中水外用至工业园区作为道路清洗用水的做法,在水量、水质及用途方面均符合要求。汽车工厂与当地生态环境局、建环局及园区管委会的就中水外用事宜进行进行探讨沟通,最终确认将工厂内1500m³/d的中水外供应至工业园区用作园区内的道路洒水。在委托专业单位开展工厂中水扩大回用区域环境影响分析论证工作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以及完成相应的政府部门行政申请后,该汽车工厂的中水外供应系统可开始进行建设及落实。

4.3 中水外用的实施方法

中水外供应系统的建设方案为:

①在厂区北面(靠厂区围墙边界)的预留空地上建设一个中水储水箱;

②敷设中水储水箱的补水管网,连接至厂区内最近的冲厕/绿化管网作为水箱的补水水源;

③安装补水及供水控制系统,配备相应的恒压变频泵组,COD在线监测设备、阀组及计量设备等,实现自动补水及自动供水控制,并通过远程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在厂区污水站值班室内远程监控系统各设备的运行状态;

④在厂区北面围墙外的市政道路上建设港湾式取水区域,敷设由厂内储水箱至围墙外取水区域的供水管道,并在末端配置好洒水车取水口。

中水外供应系统图示

根据外供应需求及工厂内中水管网供水能力等条件综合考虑,通过核算确认选用容积为500m³的储水箱、3台供水流量为Q=120m³/h的泵组,并连同补水供水管网及其他相应设备设施共同组成中水外供应系统,以满足最高峰240m³/h外供水量以及每日1500m³用水量的厂外使用需求。

水箱类型选用SUS304不锈钢拼接式水箱,该类型水箱施工安装便捷、储水水质稳定,在投资造价及建设周期方面具备优势,在工厂污水站内也已有稳定应用实绩,且扩展性好,后期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一步扩大容积。

中水外供应系统投入运行后,可通过外供应途径充分消耗厂区的剩余中水量,解决中水过剩课题,极大缓解厂区内的中水回用压力,并可为工业园区每年节省约40万吨的自来水使用量及相应水费支出。为当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发挥出了良好的率先垂范作用和引领示范效应。

5 结语

该汽车工厂的污水站通过预处理、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及过滤处理工艺,将车间及厂区排放的废水转化为符合生活回用要求的中水,并通过厂内的冲厕、绿化、屋面喷淋、道路冲洗途径进行回用消耗。另一部分中水则继续经过深度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提纯,生成符合生产用回用要求的纯水,供应至各车间的工艺段进行回用消耗。对于在深度处理工艺段产生的浓水,专门建设了针对性的浓水处理系统进行提炼及浓缩,最终转化为结晶盐并进行外运处理。而对于无法通过生活回用途径消耗完的中水,则因地制宜,扩大了回用范围,将这部分多余的水量外供应至工业园区用作道路冲洗,用最低成本的使用途径,合法合理消耗剩余的中水量。

通过对厂区污水的有效处理及产生中水的100%回用,该汽车工厂可保障不对外排放任何废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污水零排放”。该工厂对于污水零排放体系的成功实践,也为我国汽车行业企业工厂在节能减排及环保领域中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