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改进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浅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改进举措

张雷 ,钟嘉琳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上海市         201114

摘要:质量控制和抽检对于确保产品质量非常重要。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和效率,近年来在质量控制和抽检领域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如公共采购、抽样分离、“双随机”抽查商业清单、抽样过程视频监控,分析了新的监督和抽查措施的优缺点。

关键词:监督和抽样控制;公开招标现场控制;抽检分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控制和抽样工作在国家了解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公司提高质量的外部驱动力,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人民生计成功的先决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对监管和抽样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在质量控制和抽样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如公共采购、抽样分离、企业名单双重抽样、抽样过程视频监控等,不断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抽样检查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

1产品质量控制和样品控制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是衡量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产品质量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产品质量监督是指国家通过其授权的法律机构,在产品质量和公司质量保证的条件下,根据政府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检查。产品质量控制和样品控制是指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抽样原则和工作程序,通过选择监督和样品控制的主题和范围,对产品质量进行行政监督和检查。质量控制和样品控制是监控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完善了我国整体产品质量和监控体系;有效管理消费,促进中国产业结构有效调整。

2瓶颈因素

1.1使用前未对产品进行广泛有效的测试

产品使用前的质量检验非常重要,但从现阶段我国产品使用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产品的使用前检验重视不够,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工程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严重阻碍了项目设计水平的提高。

1.2客观误差

这种故障是由于相关测试设备的故障造成的,但与人为故障相比,它是偶然的。这尤其是由于相关设备本身的故障,例如,在产品测试期间,计算机控制系统混乱,测量仪器和其他数据错误发生,工作人员继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工作,导致测试数据最终出错。二是室内温度、湿度或设备等外部因素导致的设备故障,这些因素不能满足设备的工作需要,进而导致设备故障导致的数据误差。

1.3样品可靠性不足

在实际测试工作中,测试样本缺乏可靠性主要有三个原因:① 试验和取样人员的取样缺乏标准化,取样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② 抽样人员缺乏责任感,为自身利益选择不具代表性的样本。③产品供应商干扰样品取样。

3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改进举措[1]

3.1完善取样制度和机制

在推进“双随机”抽检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抽检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告知多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检的组织机构,探索联合抽检的新途径,不断完善公司豁免名单制度和严重违法公司的“名单”制度,管理跨部门应对和失信处罚,构建“一罚一限”的共同处罚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相关违法业务和违法信息上传至公共信息发布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监控的有效性,通过市场选择,让最合适的人受益。

3.2适应产品目录和样品控制范围

对不同质量和信誉的公司进行分类监督,并对抽样频率进行不同的管理。在避免各级重复抽检的基础上,注重被检产品和企业的覆盖性和代表性,对企业“两层”现象实行最分类管理,将其与公司和个人的声誉联系起来,增加流通领域样品检验的批次和范围,平衡抽样的限制,以反映产品在产品领域的情况,真正达到产品质量监控和样品控制的目的和影响。

3.3检验和分离取样系统的进一步标准化

实施抽检分离制度是提高产品质量监测和抽检效率的关键措施。虽然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互联互通的问题,但从根本上防止了企业通过贿赂检测机构改变检验和抽样结果,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控制和抽样的公平和公正。但是,在培养抽样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抽样环节之间的接口上,要引导研究、公式规范和操作实施标准,真正发挥抽样分离的最大效率。

3.4引入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监督和样品控制管理措施

现行产品质量监测和抽样管理办法与现行的“双随机抽样”和单独的产品质量监测和抽样不兼容。随着新产品质量监测和抽样方法的推广,原办法中没有对抽样的环节和细节进行说明。同时,监管和抽样所采用的方法和管理标准各不相同,影响抽样的有效性,受抽样相关的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应尽快采取产品质量管理和样品控制措施,以满足正在进行的工作的需要,规范和解释具体的工作细节和要求,建立国家省级和市级产品质量风格和检验样品控制规则,确保产品质量风格和样品控制的一致性。

3.5加快产品质量监控和抽检信息建设进程

质量监督部门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信息结构,履行信息工作职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和网络,创新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完善综合信息技术平台,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利用多种信息管理工具,明确产品质量监控和抽检的服务功能,创建网站窗口,利用微信和微博发布产品质量监控的相关内容;使用app软件等工具获取业务监控和抽查的历史信息,鼓励企业关注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标准的产品评估体系,促进有效的消费者反馈,确保与公关相关的数据共享。

3.6建立动态信息系统,优化工艺质量

在质量控制中增加动态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的在线优化专家模块。该模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供需质量在线优化和故障状态质量水平评估上。以信息融合模块为例,可以获得的数据包括子质量、装配过程和设备操作。对这些相关信息的检索和处理可以代表当前的工艺质量状态,促进系统具有推理机的输入功能。该系统还包含质量知识再处理的数据库,利用模糊存储规则下的定性专家经验,结合参数限制方法,实现了知识的有效量化。生成知识规则,有效使用针对性强的优化算法,这些知识规则将完全存储在数据知识库中。模糊产生式是推理机的主要规则,它可以实现现有在制品的有效组合。在此条件下,成功地制定了匹配规则。需要配置的信息包括基本质量和专家规则,可以有效地为相关产品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4结束语

在质量控制和样品控制方面采取的创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样品控制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抽检公司名单不准确,这也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在实际认识、实践和理解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和抽检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雪,王玲,张焕,刘菲,黄明.浅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工作的常见问题及几点建议[J].中国纤检,2022(04):52-55.DOI:10.14162/j.cnki.11-4772/t.2022.04.029.

[2]赵岩,贾红丽,张艳艳,薛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质量与认证,2022(03):90-91.


[1]基本是在改进 改为改进是否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