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主干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探讨—以弥勒市弥勒大道绿化提升改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3

市政主干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探讨—以弥勒市弥勒大道绿化提升改造为例

王升琼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云南 弥勒 652300

摘要:本文以弥勒市弥勒大道绿化提升改造为实例,分析了工程概况,对绿化苗木和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经过实践,梳理和总结主干道路绿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不足,为道路绿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改造;施工

1前言

近年来,弥勒市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随着“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美县域”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天然氧吧”“云南省美丽县城”等创建工作的开展,大力实施增绿、提质、护绿、增靓、增色行动,但是弥勒市区大部分道路绿化建设时间已有多年,特别是弥勒大道,作为弥勒市区的迎宾大道,部分路段绿植枯死,杂草较多,红土裸露;绿地植物单一,缺少景观性。绿化改造提升项目针对处苗木长势参差不齐、景观效果凌乱、薄弱等问题,进行景观改造提升,着力增加城市绿量、提升观赏性及城市品质,使城市形象更鲜明。

2. 工程内容

道路绿化带苗木种植、移栽、更换、补植苗木,人行道改造、更换树池围牙、绿化给水管、镀锌钢管及闸阀安装 、路段照明亮化、监控布设、透水混凝土铺设、路面沥青修补等。

3.提升改造的原则

3.1 生态防护

保持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群落结构。注重植物配置调整绿化结构,合理布局配置乔灌草多层混交的立体绿化结构,实现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型道路绿化。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地、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是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是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

3.2 经济可实施

适地适树,根据弥勒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盲目追新。选择抗污染、耐修剪、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科学合理栽植在需要提升改造的补植地块,在节约造价成本的同时,最大化实现现有资源再利用。

3.3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3.4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道路树木从栽植到形成较好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年的时间,而且不能经常更换、移植,所以必须兼顾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绿化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木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

3.5安全施工

单边全封闭式施工,先施工完一段,恢复路面交通后,再施工一段,既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又减少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工程开工之前将编制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提前报交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才能实施。另外,在施工场地围蔽周围挂足够的警示牌和警示灯,提醒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并派专人指挥交通。行人不准进入施工场地。

大型机械、材料进出场尽量安排在夜间人车稀少时进行,施工周转材料即使清理减少对交通影响。

3.6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4提升改造的主要内容

弥勒大道及弥勒大道周边绿化改造,种植乔木、灌木球体,球体修剪,管网安装,水泵房。

4.1花化彩化提升

设计分为三个主题:“春之川”“夏之湾”“秋之港”,景观设计上连接段突出整体性,营造道路视觉惊喜,形成道路视觉焦点。植物选择香樟、蓝花楹、鸡冠刺桐、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木春菊、毛鹃、小叶榄仁,中央绿化带及机非隔离带原有乔木长势良好,保留不变,中央隔离带端头部分地被色彩单一,地被更换为美女樱及木春菊,增加地被层次及色彩,以花言语景观为主,打造繁花嫣语“春之川”,中间段为绿色基调,景观设计以简洁的线条感突出“夏之湾”茂林溢彩,随着季节时令变换,植物焕彩置裳,秋色缤纷,节点突出差异性、标示性。

4.2绿化提升

充分挖掘绿地潜力,提高城市绿化量。种植乔木1650株,种植灌木球体240株,球体修剪244株,同时对补植绿篱进行修剪整形;对沿线乔木进行追肥。改造后道路沿线的绿量相比改造实施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更加注重最观细节质量的把控, 形成了优美的景观大道。

4.3市政提升

绿化面积约64393.82㎡,其中乔木种植1650株,灌木球体种植240株,球体修剪244株;管网安装20000m,水泵房1个;石材修复1200 ㎡;公交车站台透水混凝土铺设15个,

对部分人行道进行改造,安装树池篦子,更换树池围牙1340米,提升改造补齐短板,在提升市容市貌的同时让道路变得更加平整,提升了民众出行的舒适度。

4.4养护管理

在栽培学中,常言道“三分栽七分养”,在绿化时往往犯规划设计种植高标准,养护低水平,造成景观优势持续不长,因此要重视抓好肥、水、病、虫、剪五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

4.4.1肥水管理

施肥以复合肥为主植后三年内,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1-2kg,小树少施,大树多施。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液施干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P、K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N肥施用。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4.4.2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修剪造型枝叶稀密有致、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能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若不及时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甚至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依靠修剪保持原有的形态。乔木灌木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对观茎树,要保证树干笔直干净,干枯后不易自然脱落的,人工及时清除。

4.4.3病虫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清理带病虫的落叶、杂草等,消灭病源、虫源,防止病虫扩散、蔓延。应加强病虫检查,发现主要病虫害应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近年来木虱为害较严重,其次是介壳虫,采用常规杀虫剂、速扑杀、介特灵等均能达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炭疽病等,常用浓度800-1000倍。除了药物防治外,日常养护要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清洁,同时要排除渍水,必要时修剪后喷药。 

4.4.4排涝防寒

部分路段容易积水,在雨季可采用开沟、埋管、打孔等排水措施及时对绿地和树池排涝,防止植物因涝至死,保证绿地积水不超过12小时。进入12月份后加强肥水管理,特别霜冻天气浇足浇透。合理安排修剪时期和修剪量,使树木枝条充分木质化,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抗寒能力,确保树木安全越冬。对不耐寒的树种和树势较弱的植株应分别采取不同防寒措施。

4.5景观效果分析

  工程完工后6个月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经过12个月的工程保活管养期植物全面覆盖绿化带,绿植生长良好,基本无病虫害,2022年春夏花卉陆续开放,绿化景观取得了预期效果,多层次绿化景观与红河水乡景观有效融合,景观过渡

自然,弥勒大道具备了迎宾大道的颜值担当。

5 结论与建议

5.1加强养护,确保绿化成效

后期的养护管理水平是保证绿化景观效果的关键,加强绿化日常养护管理绿植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松土除草等一刻也不能放松,确保绿化改造见质量、出成果,不断满足群众对美丽宜居环境的期待。

5.2 巧用绿篱,安全优先

隔离绿化带是道路中分带绿篱,绿化美观又能够起到良好的中分隔离效果,避免造成行人乱穿行的危险。弥勒大道通过在中分带设置植物绿篱,有效的对行人乱穿绿化带及中分带的现象进行减少,避免造成行人以及行车的危险。不足之处是少部分隔离绿化带涉及为单纯的草坪,从景观设计角度是形成视觉“留白”,视觉效果绝佳,但是也留下给行人穿越隔离绿化带的“缺口”,特别是临近路口段的草坪被行人踩踏出清晰可见的小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若能在草坪中央补植灌木,通过顶端树干的交叉编织实现隔挡,侧枝倾斜交叉形成的编织网状使得行人难以轻松的穿越,或者种植60-80cm宽的刺篱,有效阻止行人乱穿绿化带,也不影响景观整体效果。

5.3 多用本土绿植,彰显地方特色

弥勒大道道路景观确实优美,但总感觉缺少地方特色,与其他城市的绿化景观有似曾相识之感。若能适当选择弥勒本土苗木,如乔木多用清香树、滇朴,花卉多用金丝梅、杜鹃,地被植物用马蹄金。本土植物能有效减少养护成本,还让景观增加别具一格的“野趣”。城市道路绿化应因地制宜,结合景观效果目标,充分利用本土绿化资源,突显地方特色。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应把观赏性、生态性.文化性等有机结合起来,建打造出既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又能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绿化工程。

6 结语

市政道路绿化提升改造是当今城市园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能更好地完善和提升城市的生态体系。本研究结合弥勒大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对取得的景观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宁.城市道路绿地设计[I.安徽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2]邱巧玲.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