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易发事故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探究—以浙江萧甬铁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地基基础工程易发事故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探究—以浙江萧甬铁路为例

李晨莹

41012219991019****    河南,郑州  451450

摘要: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属于隐蔽工程,因此他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实践证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与地基基础有关的。而且基础工程事故一旦发生,进行补救就相当困难,此外,地基基础工程处理是否恰当,对建筑物的造价影响也是相当显著。

关键词:工程事故;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工程事故

1.1工程事故定义

工程事故发生于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它的存在非常广泛,用非常简单的话来阐释这个定义,工程事故指的是由于设计不符合规范、施工所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施工人员缺乏相关技能培训、施工方法与规范不符所造成的事故。

1.2工程事故成因

1、不正常设计

一个建设工程在筹备阶段,首先要出具设计图,后续的工作会围绕设计图展开并将它作为依据,如果设计本身就不合理那么出现事故的机率将大大增加。

2、不正常施工

每一个工序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能随意颠倒工序,不按照正常工序进行它的强度会大打折扣,所能承受的力也会随之下降,会导致建筑物质量出现问题,由此引发工程事故。

3、不正常使用

每一个建筑物在建设之初就规定好了它的用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设计强度也不同,如果忽略它本身的实际用途随意改变建筑物的性质也会影响建筑物本身的安危,降低建筑物的寿命,进而引发工程事故。

4、勘察原因

地基的土体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成本高,有一些施工方为了降低造价获得较大的利润,对地基勘探这一环节不按标准进行,为以后的质量问题埋下伏笔。同时地下水也是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水位过高会让土体长期浸泡进而导致土体出现湿陷性塌陷。建筑物的下部环境是否符合建设要求与建筑物的寿命挂钩,因此要十分重视地基勘探这个环节

5、施工原因

人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个体,他的不确定因素最多,使得地基基础的质量无法保证,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提高。

2.浙江萧甬铁路

2.1萧甬铁路事故分析

2005年5月9日上午,浙江萧甬铁路路基发生整体下沉事故,造成两条铁道全部悬空,受毁长度达到100多米,因塌陷处的铁轨变形严重,所以路基旁的树木、电线杆发生歪倒,铁道旁的一条田间路也被折断,路面向南侧偏移了5米多,导致路面无法通行。

2.2事故成因

1、地基的原因

浙江萧甬铁路处于软土地区,地基强度较低,承载力不足,难以承受上面传递下来的力最终会导致地面塌陷。同时地基的抗剪强度不够会引起路基向侧面整体滑动,边缘处的土体会凸起,引起铁路轨道向一侧移动引发事故。

2、建设单位角度

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没有做好前期的地质勘察,事故发生坍塌的位置的地基属于软土层,土质较软,承载力不足,地基也较薄弱,只要出现一个缺口,里面的土体就易流出造成坍塌。

3、施工方角度

工人在施工前未做好岗前培训,操作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工人的大意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很多工程都是因为一点点失误,酿成大祸,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工人是直接参与到施工全过程的,他是整个过程中最大的变量,一定要注意工人的操作,同时施工方没有及时对工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4、政府角度

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的建设项目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来规避事故发生。政府肆意放任对铁路的后期保养和维修没有出台具体的法规,缺少维护,这也让建设单位产生一种交工不负责的心态。同时建筑行业规范不完善,每个地区规范不同,容易造成行业混乱,监管力度低所达到的震慑力度也低,因此监管不到位也是出现塌陷的一大原因。

5、施工方法的原因

萧甬铁路在修建时施工方法本身就存在漏洞,在施工时没有对地基进行勘探直接将它默认为正常土体进行施工,这也为后续铁路坍塌留下隐患。软土层的土体本身就比较松散,容易向四处散去,土体发生“逃逸”。

6、设计阶段的原因

铁路在运营阶段超过了设计阶段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条件。如果一个建筑物连正常的使用状态都满足不了,那它的存在毫无意义,甚至浪费资源,产生工程事故是必然,这是建设过程中绝不能允许的。萧甬铁路在设计阶段对于极限承载力预设不够,也为后于的坍塌事故埋下隐患。

2.3事故防治措施

1、地基

对于软土地基造成的事故时,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将土体环境了解清楚,在事中阶段要按照它的土体特性进行施工方法的选择,因地制宜,在事后还要做好后续的保养维修工作,对于萧甬铁路而言,在事前就明确它属于软土层采用合适适宜的加固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事故的发生,在事中阶段方法得当、严格要求、会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事后面对砖厂取土及时制止也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2、建设单位

要将地质勘探作为重中之重,地下条件复杂多变且后期维护难度大,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要将它作为建设单位的首要任务;完善好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健全权责一致、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来激发建设单位的责任感,提高工程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质量变革。

3、施工方法

施工人员入岗前做好施工作业安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在岗时还要定期开展技能考核,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萧甬铁路的部分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大意造成隐患,因此必须要严要求。对于特殊岗位要完善持证上岗制度,对于从业年限以及证件的合格期限也要完整登记。施工单位要为工人提供合格的劳保用具,也要在工人生活区设置医务室与必要生活设备,不随意压榨工人。待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还要在周围设立醒目提示牌,让周围住户、商户知道它的重要性不随意取土。

4、政府

要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让建设方与施工方的行为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对于公共建筑要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监管。对于特殊用途的建筑物要有统一的行业规范,秉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浙江萧甬铁路的后期维护中政府部门没有参与使得忽视后期维护,最终造成坍塌,在今后同类建筑物中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社会要加大普法力度,对于铁路附近的公共物品不要随意挖采,要提升人民群众观念,政府与人民合力维护公共安全,同时群众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对于违法要勇于监督举报。

5、施工方法

采用“反压法”,就是先在线路两侧筑两道防线。对于北边的鱼塘边,采取的方法是用钢板桩“钉”路基。因塌方长度为159米,所以要往土里“钉”上500根钢板桩每根长度12.5米,这样就使钢板桩之间相互连接起来,形成170米长的坚固防线,使得铁路路基牢牢架起。而在南侧采取另一种方法,将在滑移的软土外围修筑“反压护道”对软土进行拦截,即在其周围筑起一道大坝,这样就可以防止软土继续逃逸。等到南北两侧基础都稳固后,再在路基部分填充碎石最后再铺设铁轨。

6、设计阶段

设计方案要同时具备先进性、可靠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它的每一部分设计都要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在前期的勘察设计阶段就要做好地下环境的勘察,这样才能为设计提供真实合理的数据。最后还要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跟进施工量,对施工对在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合作处理。

3结束语

在面对工程事故时,要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从分析中明确处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一般性的处理措施,为后续同类事故减轻造价成本。

参考文献

[1]刘金波,张雪婵,张松,林黎,万征.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概述[J].施工技术,2017,46(01):127-132.

[2]张新元.谈地基基础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5,41(33):62-63.

[3]贺帅.地基基础工程的易发事故分析及防治措施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