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探讨

作者姓名:比比努尔·阿布都热西提

单位全称:伊宁县曲鲁海乡农技站 邮    编:835105

摘要:本文从玉米种植的疏密程度、施加肥料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及施肥方法,为提高玉米的生产质量和数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栽培密度;施肥;解决措施

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角之一,玉米的栽种和培养对农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作物种植的前提条件就是稳定、高效的产出,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将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考虑进去。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的选取,如果选到残次品,那么在以后的田间管理中,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收成,这样不但增加了资金的投入还得不到同等的回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的培育是产量和品质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合理地进行灌溉、掌握科学的施肥技术、在生长过程中除草去、去虫害等等这些或大或小的方面都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因素。

1 种植密度与施肥对玉米影响

1.1 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密度的不合理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玉米的生长习惯是向阳而生,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密度较大,就使玉米的发育比同时期种植密度正常的玉米快很多,并且果实相对生长较高再加之玉米秆过细,就很容易出现玉米秆从中阶段的现象,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严重下滑。过高的玉米秆还会占用较多的营养成分,导致原本供给玉米穗的营养成分大部分被玉米秆抢夺,使得玉米穗在生长过程中缺少养料,影响最终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高密度地种植玉米还会使玉米秸秆的生长旺盛,影响到玉米穗的生育发育、推迟开花和授粉,使玉米的结实率下降,甚至出现空秆现象[2]。分析以往的数据可以得出,在种植过程中,玉米的密度过高会使其成熟时间推迟五天到七天。由于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由于叶片间的遮挡,使其难以进行有效地授粉,导致果实不成熟,产量下降等现象。同时,密度过大的种植还无法为茎叶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透风环境,使得茎叶生长不够壮硕,极易受到虫害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1.2 施肥方法不正确

玉米是一个极极其喜欢化肥和水分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中需要大量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肥料是增加玉米产量的一个主要手段。研究表明,在提升玉米生产的众多原因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占到百分之二十八到百分之三十。玉米对化肥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规定范围使用化肥的数量越低玉米的产量就越小。玉米使用的化肥也是有特定数量限制的,每产出零点一吨的玉米果实,玉米种子就必须吸收二点八四千克的氮、一点二二千克的磷和二点四九千克的钾。但当前,在玉米生产中对肥料的应用方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肥料的应用数量无法满足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要求,从而使玉米的产量大幅度减少。氮、磷、钾是玉米在培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是,大多数农民主要将尿素作为追加的肥料,尿素营养成分过于单一,所以导致营养不均衡[3]。农民不能精确地把握玉米的施肥时间,也不能及时地追加肥料,而且在玉米的培育阶段,对肥料一般只补充一次,前期的营养还能满足,但到了后期,由于缺乏营养物质的补充,导致了玉米的产量下降。在玉米生长后期,由于使用过多的尿素,造成了玉米成熟期推迟,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施加肥后没有及时进行遮盖,造成营养物质的挥发和损失;将化肥直接施放于根茎处,造成根茎受到化肥损伤,延缓其生长周期,甚至会造成玉米茎秆死亡;在施加肥料以后立刻进行灌溉,化肥被水分稀释并且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化肥营养成分的流失。

2 玉米培育中密度与施肥问题解决措施

2.1 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的解决措施

在种植玉米之前,应该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全面地认识,掌握其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达到高质量、高产量的目的。对玉米种植的土地进行调查,了解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土壤营养成分较高、土地肥沃才适宜密集的栽种;在营养成分较差的地区,应采用低密度种植。玉米的种植密度应该大小适宜,不能追求极限。玉米的生产数量、玉米穗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玉米种子种植的疏密程度,只有种植密度合理,玉米的产量才会有所提高。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其生长习性,选用合适的密度[4]

2.2 玉米施肥不合理的解决措施

玉米的生长不仅需要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K2SO4。施用肥料要掌握好玉米的生长时期,要做到早晚适宜科学追肥,做到在适宜时间内合理适量的施加化肥。拔苗期、拔秆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是玉米的4个主要的生长周期。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而在拔苗期阶段,所需养分含量相对较低,通常无需二次施肥;拔秆期则需要掌握合理的施肥技巧,观察到生出六片到八片叶子的时候进行施肥;孕穗期施加的化肥要占到全部肥料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科学合理的对不同阶段进行施肥可以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5]。在玉米的施肥过程中,要采取穴施,以增玉米对加营养成分的吸收。另外,肥料应该使用于新根、须根附近,能有效地促进茎叶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结束语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品种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必须要选择好的品种,其次要注意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地进行肥料的施加,才能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敏.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养分资源管理及其高产探索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 李峰,宋俊峰. 施肥方式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村实用技术,2021(12):87-88.

[3] 孙海英. 施肥方式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6):56+59.

[4] 王紫玉. 玉米变量穴施肥试验台控制系统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5] 王缘怡,李晓宇,王寅,张馨月,冯国忠,焉莉,李翠兰,高强. 吉林省农户玉米种植与施肥现状调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9):26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