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双碳背景下的低碳公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如何建设双碳背景下的低碳公园

黄蕾

深圳市新西林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518038

摘要:双碳背景下的经济建设,已使低碳理念成为指导城市建设的最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园建设当中的工作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根据实际产生的效能不断调整目标,旨在使后续低碳公园建设工作系统不断完善,并具备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公园建设、要点、实施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设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经济发展的航向标已然转向低碳经济,同时也针对城市建设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要求。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园近期也在不断尝试及践行低碳理念,旨在让市民在日常休闲中能切身体验低碳行为对环境的优化,提高公民意识,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引导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公园是国家双碳目标指导下的一场践行,通过低碳手法建造并使公园有效运行,要求其自身能够达到碳抵消,并支持所在区域趋向碳中和。为使目前全国逐步开展的低碳公园建设对后续工作的系统性建立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

1 碳公园建设目的

1.1构建具有前瞻性的低碳公共空间

碳减排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趋势,我们需要从生态治理着手,对整体场地生态环境进行重塑。在重塑的过程当中需注重对存量进行改造,实现最经济的环境品质提升。存量不仅指公园本身的存量设施空间,也指一定区域内的可回用的物质存量,从而使低碳公园的建设能够有效实现更大区域低碳减排的指标达成。绿色生境也应与城市需求嵌合,从改造微气候着手,逐步形成更大区域的低碳生态干预。

1.2提供生态化的人与环境互动机遇

公园应打破与城市生产生活空间的边界,构筑一个自然的过渡,重建城市、环境和人的连接。边界消隐之后,生产生活环境开始逐步公园化,低碳生态效能得以渗透式的发挥。此时公园的作用更多是在缝合生产和生活之间多向功能的需求,实现多维度的串联。低碳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我国国情,在初始阶段建设运营阶段需更注重玩教一体,以引导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1.3营造多样化的碳抵消活力空间

低碳是原则和手法,公园始终是以休闲游憩为目的的公共空间,因此低碳公园应基于满足人的活动为目的进行建设,但与过去传统的公园不同,低碳公园应通过不同的活动引导和配套设施的投放,使人在公园当中的行为活动能够尽可能通过做功作用于公园设施本身的运转。此方式上去营造多样化的居民参与性功能,重点在促进低碳科普、亲子交流、健康运动方面,以低碳的活动方式释放场地活力与生机。

2 低碳公园建设策略

从多个低碳公园的建设实践当中可以总结出相应的策略,形成低碳公园的基本构建方法,以指导该类型公园的有效建设和运转。这些经验不仅能够最大化实现公园自身的碳抵消,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城市绿色产业发展,从碳足迹的消减着手,逐步构建完善新的产业链条。为低碳经济的创新提供思路。

2.1策略一:恢复场地生态功能

对场地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治理是低碳公园的构建基底。通常会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2.1.1边坡支护

无特殊情况时尽可能采用生态护坡。植物的深根有锚固作用,浅根有加筋作用,能降低坡体空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植被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保障行车安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以有机的方式达到工程上的防护效果。

2.1.2土壤复育

公园建设过程难免存在土方的填挖以及大量污染度高的作业,导致原本富有养分的表层土壤遭污染和破坏,后续难以有效培育植被,因此,对土壤进行复育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通常我们遵循以下步骤:

(1)清理表层土壤。表层土壤沙土化以及养分流失后,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10~25公分深度的清理。

(2)堆积与覆盖。本着最大化进行碳抵消的原则,公园施工产生的废料尽可能在场地内进行填埋和回用,因此在塑造新地形时会以非金属塑料类的废料作为堆填物,再以干净土壤进行覆盖,作为未来种植的表层土壤。

(3)植物修复。在新堆填地形上种植超富集植物以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令新土壤尽快与场地基底融合并恢复养分。

2.1.3雨洪管理

在场地内打造生态雨洪管理系统,修复植物群落,打造经过型湿地和处理型湿地以形成场地的生态过滤系统。通常我们让地表径流自然排入人工打造的经过型湿地,冲淋出土壤与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部分富集了污染物的植物定期割除,其余污染物随冲刷进入处理型湿地,经吸附能力强的植物吸收过滤过的水进入预埋在地下的收集箱,回用于场地的灌溉和清洗。

2.1.4林木复育

生态本地的修复是场地可持续发挥低碳效能的基础,针对林木需要自然的保护和有限度的建造相结合进行开发。

(1)栖息地保护。恢复林地、山地及其它自然生态体系,达到未开发破坏前的生态条件,同时促进动植物的健康生长。

(2)低影响休憩空间。通过非入侵式功能设施与慢行系统,将人工休闲空间与自然本底融合,通过生态景观打造沉浸式丛林体验场所。

2.2

策略二:改造提升存量要素

改造类型的公园通常存在配套设施,比如样式老旧的廊架、墙面剥离的构筑物、功能单一的树池等。这类构筑物代表的是场所和时间的印记,对营造场所记忆、体现在地文化有很高的价值。这类构筑物的基础结构通常仍可使用,原则上建议予以保留,利用原有的结构基础,对外观和使用功能进行提升,以降低反复建设带来的碳排放,实现最经济的城市空间打造。

2.3策略三:低碳建材场景运用

基于“无废”理念可建立固废联动机制,以就近原则将区域内的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材料进行回用。回收的路面废砖、混凝土块、废弃石木通过设计的挖掘和技术处理,再现材料的独特美感。如旧砖直接用于新的场所铺装、水泥块可作为地形堆填或场地造景、裁切的水泥柱经过打磨可变为公园的坐凳,公园的小品和雕塑可以利用回收的木箱、铁桶、钢筋、树木等进行再创作和塑造等,从而形成新的固废再生产业链条,联动工地、物资回收运输、材料处理、艺术再创作等一系列环节,以联动机制形成固废在地性解决方案,以低碳环保的再生材料减轻建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4策略四:固碳植物的应用

固碳植物在生态做功过程中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排放有很大帮助,通常认为大胸径的阔叶乔木就是高汇碳植物,其实评判标准应该是整株的固碳量,其中涉及植物的光合速率大小和单位叶面积的固碳量,包括高度、总叶面积、单位面积日固碳量等指标,它们与整株植物的固碳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尤其是总叶面积和单位面积日固碳量。此外,低维护的灌木品种也能减少50%的修剪和维护频次。

以乔木、灌木、草本层兼备搭配组成的复杂种植群落结构,固碳能力更强,多层结构能够提升至少33%的固碳效率,其中高固碳树种比例需较高,但并非越密集的群落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在实际测量中,中等植栽密度能够发挥最大的固碳效能。

在植物种类选择时,需确保100%植物的苗圃距离小于250英里,减少运输能耗以满足碳足迹的要求。对养护产生的植被废物进行收集发酵,堆肥使用,以改良土壤。注重低管理和维护,采用自动化滴灌系统,并将区域内60%的循环水用于回用灌溉。根据实际经验,以上做法可使全年减少50%的修剪和维护频次,节约了用于运营维护的60%市政自来水。

4 结语

低碳公园未来将成为公园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典型,促进城市低碳目标的达成,改善人居环境。希望通过低碳公园体系的建设,调动全民践行低碳健康生活方式,为人类可持续生存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