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的教学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的教学模式分析

张玉翠

山东高速德建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开展维修电工专业教学时,《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是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电气系统进行有效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等操作,增进对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的认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为此,教师需要对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采取适宜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教学模式

引言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电气及自动化技术教学中,教学中往往将实际与理论分开,理论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实践老师教授专业技能。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情况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相对较差,无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提高。电气及自动化控制的课堂教学仅有将实践与基础理论紧密结合,即运用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才能推动学生学习品质和高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

1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现状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性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性,主要是对电气控制系统路线的理念了解和现实工作的运用。一般状况下,高职学校要在坚固掌握基本知识的根基上,逐渐创建完善和健全的技术专业能力。殊不知,高职学校学生却遭受学习基本弱、年龄小、学习主动性不足、个人目标不明确、缺失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虽然采用弱化难度、拖慢进度、实践与理论结合等教学方法,但仍存在相应的问题,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导致学生的积极性相对性较弱,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因此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目标的实现存在相应的阻碍。

2分组教学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从当前实际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使得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很少在遇到问题时向教师请教。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问题愈来愈多,对课程教学的信心愈来愈差,使得班级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而分组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将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进行组合分配,保证各小组的平均成绩趋于一致。通过这种模式,优等生可以代替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其还可以针对其他同学的学习状况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定义上来看,分组教学指按照成绩、性格、学习特点等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由教师进行统一指导,组内成员进行自主练习、讨论及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课堂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目标的导向下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互助合作,从而为学生营造更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这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由此,学生为使自己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表现,常会在课前、课后进行积极准备,相互交流,有助于激发自身的主动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通过感知、实践等方式,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还能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的培养效果,能够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3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中分组教学模式的实践

3.1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为引导

与维修电工相比,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是顺利完成培训项目的前提条件。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最终满足国家职业标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研究和中等教育的总结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与相关理论知识一起进行相应的实习,这是物理融合的完美体现。例如,在运动控制电路的实践培训教学中,我以CA6140标准塔为介绍对象,用部分门的快速移动电路ca 6140标准塔工具进行说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实际的塔式控制回路中,门-工具的快速运动是点控制。接下来,点到点正转动命令行的原理是关闭电源开关,按下起动按钮,接触器线圈带电,接触器主触头吸出,电机转动转动启动,松开起动按钮,电机惯性停止。它是电气继电器触点命令行或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线中最基本的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是学生的实践培训课题。通过讲解,学生们对点对点传输指令行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点对点传输指令行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3.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学生而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其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给予学生鼓励,调动其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其才能主动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根据工厂实际工作流程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明确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进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时,以往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要求两位同学分别画出正转控制线路,再以起重机吊钩的上下运动为例,提出电动机正反转运动的方式。随后,其再使用任务驱动法,对该问题进行反向提问。如先提出起重机吊钩电气线路需要电工组进行安装,再向各小组下发安装单。随后,小组成员针对安装单的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并根据自己的讨论思路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补充,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此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何用常闭触点进行连锁?”“如何避免主电路短路的现象发生?”等,并要求其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由此,通过将任务驱动法与分组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使实际的生产问题走入课堂,有助于充分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将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制作与学生指导上,充分发挥分组教学模式的优势,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3参观见习,弥补感性知识

课堂上无法证明的环节导致学生参观学校的企业和工厂,提高了感知知识,因为机床成本更高,种类更多,普通学校设备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教学的目的 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因为只要简单地讲解和分析线路方案,学生就不能把机床结构和运动方法结合起来。例如,C650普通水平车床包括两个主要运动,由发动机驱动,通过自己的传动调整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使学生难以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相反,如果学生在教学前和操作员协助下观看、触摸、聆听设备,亲自管理设备,了解机床结构和加工技术要求,了解机床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这种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效果很好。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提升,这使得教师也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的重视,采取适宜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对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的分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实训内容进行细分、结合工厂“7s”制度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洪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2):84+110.

[2]魏凌志.电气安装与维修行动导向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54-57.

[3]李中帅.高职电气控制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31-133.

[4]余利兵.浅析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J].内江科技,2018,34(04):196+104.

[5]韦桂丘.浅议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8(0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