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善美育德于心——探微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崇德善美育德于心——探微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

黄丽娟

重庆市垫江县桂北小学校 重庆 408300

摘要:由于小学还处于社会主义教育的初级阶段,实施德育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做好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实现学校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实施规范化,逐步具体化所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校长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管理者,更要重视对学校的德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教育管理;方法

引言:立德树人是我校育人的基本理念,而老师则是德育工作的建造师,因此学校在进行智育的同时,更应做好德育,以培养学生崇德善美。笔者通过长期基层的德育教育经验,围绕探索微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相关的从业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一、高度重视德育教育

从古至今,礼仪交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家庭,大部分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们会把所有的爱统统灌输到孩子身上,尤其是一些和家里老一辈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更是受到了溺爱,这种畸形的关爱,会使得这些学生在小的时候,就会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而且如果家长同时,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那么就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和道德价值观方面出现一些不足缺。在学校的教育阶段中,德育老师可以通过德育教育,价值观的树立,来弥补这一不足,使得学生更好地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老师应该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高效结合

在向学生进行优质德育教育同时,德育老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播的阶段,还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德育培养结果。德育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一定不能使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式,这样学生会出现抵触情绪。德育老师可以在校内或者校外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素质[2]。另外应该充分发挥校内各种宣传橱窗,展览海报的作用。德育老师应该经常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体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充分发挥黑板报、学习园地的宣传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品德。

三、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班级作为学生在学校的重要生活学习的场地,更是做德育教育宣传的最佳场所。而班级德育学习培养氛围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份子,大家汇聚在一起,才是整个班级,通过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比拼,感受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班级在学生心中的集体荣誉感,自己与班级荣誉与公。形成这样的班集体后,班级德育的教育氛围就适合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便养成各种良好集体习惯。

大部分学生出于对于老师的惧怕而去改变自己,而事实上这种结果虽好,但是治标不治本,形成的过程畸形,结果也不会持久保持,学生的天性没有得到发挥,在接下来中也不会主动去做事和自律,长期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通过民主选拔,自主投票,参与建立规章制度,完全自己当家作主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责任感。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这样更有责任感,维护班级的良好风气,带动学习氛围。这样就建立了良好班级的德育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风气下,学习生活与德育教育就可以共同进行。

四、创造教学内容,高度重视考核经验

德育老师应该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德育老师可以对业余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考核[3]。可以通过开班会或者课间,和不同的学生做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踊跃性。德育老师还要为学生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创造平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校, 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德育老师也要积极在课堂中,和任课教师一起,充分将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传输给同学们,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小学生难免都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于是德育教师的平时管理就更加重要,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但是,首先要求德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双方都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这也有利于德育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在这种环境和身份下,肯定也乐于和德育教师沟通。德育老师通过建立和谐关系,和家庭双方实现共同教育,就让德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贯彻,也会较好的吸收德育知识与教育,也会使得德育老师在管理中更加便捷高效,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品质的目标。

五、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沟通桥梁,关爱学生自尊心

德育老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平等、相互和谐、互相关爱的师生关系,公平合理的对待每一位可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感受到德育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关系,增加对德育老师的信任感。德育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时候,作为德育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夸奖与赞扬,鼓励这种行为,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犯错时,德育老师也不能用自己的高姿态来批评学生,还是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

结束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价值观学习培养的重要阶段,而德育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成长树立一个表率。在实际德育教育工作中,作为德育教师,理所应当地立足于各个维度,全方面、全过程、多角度地分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德育观念价值,还要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效,在学生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今后奠定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倪悦.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索[J].才智,2019(07):52.

[2]贺长礼.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微[J].甘肃教育,2019(02):33.

[3]许崇学.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9(0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