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的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产出导向”的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游学民

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0

摘要: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产出导向”的核心是课程教学的落实,确定好课程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基于“产出导向”确定了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就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究。

关键词:产出导向;数学教学论;课程目标;教学改革

0引言

全面推行教师统考后,师范专业不再直接拿到教师资格证,社会上有人担心这会淡化师范的专业性。针对这种顾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将从2017年开始对示范专业进行专业认证[1]。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科学组织课程和精心实施教学;以产出导向为导向,重在强调师范生的学习效果的考量,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师范专业认证重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落实课程改革。数学教学论是数学师范专业方向必修课,它所包含的内容有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2]。它是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数学教学前必需掌握的理论。

“产出导向”的教学研究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3-5]。本文就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如下探究。

1、传统计数学教学论的问题分析

(1)多文字记忆少理解应用。数学教学论从教学内容撰写上看起来很像是一门文字类的课程,这使得学生初学时没有多大兴趣,认为只要背背就能过关。这使得数学教学论没有起到理论指导实际的作用,学生也不太清楚数学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2)多理论教学少实际案例。对于教学者来讲认为文字课程与以逻辑推理为特征的数学课程完全不一样,教学时若重文字教学而少联系实际,这使得本来理科学生不爱纯文字类课程学习的性格对于这样文字理论课的学习越发少兴趣。如我们常说到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操作的,若没有几个案例配合理论教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无法用于实际。

(3)多老师讲课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论的教学内容是要讲清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因此,这些纯文字理论常常是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样导致老师主讲,学生主听且被动的记忆。只要学生记住了这些理论似乎完成了教学。

(4)课程目标不明晰,无法驱动老师和学生正确教学与学习。在以往的教学目标写法中,其行为动词常常是使学生获得……,若让学生了解、理解、熟悉……。这样的描述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对于教学者来讲似乎是完成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达成的产出目标没法测量;对于学生一方要获得哪些知识、哪些技能不能体现,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只要考试过关就认为学好这门课了。

(5)高校教师授课多一线教师授课少。由于多年来高校与中学一线教师的管理层面不同,导致高校教师进入中学一线参与她们的教学和教研不多,同样中学一线教师到高校参与中学教学论课程群的教学也不多。这样形成了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对接中学一线教师的要求缺乏针对性,不易快速适应中学一线的教学环境与要求。

2、产出导向的课标目标设计

数学教学论以一般教学论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数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总结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历史经验,揭示数学教学过程的规律,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学生、媒体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念和形成教学技能,并对数学教学的效果开展科学的评价。通过学习,使师范生形成先进的数学教育基本观念,获得系统的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知识和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借于此,制定产出导向的课标目标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的正确方向,是要求学生在毕业五年后应该达到一个要求。从而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就要支撑毕业要求。要做到这些,根据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性质特点、毕业要求,反向施工得出4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见表1。有了课程目标,老师与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教与学的产出方向。

课程目标内容: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能系统地掌握《数学教学论》中的基础理论。

课程目标2:熟悉中学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了解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会分析和处理中学数学教材,初步掌握中学数学教学常规方法和手段。

课程目标3: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整理、完善数学教育心理的知识结构;全面吸收数学教育前沿的思想观点, 更新数学教育观念。

课程目标4:学会数学课堂教学方的法、手段,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技能;清楚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教学过程。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产出类型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学科素养

【学科关联】认同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及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物理、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了解数学与物理、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学能力

【实施与评价】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能够进行教学评价,并改进教学过程。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综合育人

【学科育人】理解数学学科认知特点和育人价值,掌握利用数学和数学家的人文史料、励志故事及数学发展中体现出的数学精神等方面实现育人的途径与方法,并结合数学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学会学习

【学习意识】充分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能主动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出导向”必需就传统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改革,从而建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教与多维融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加强高校与中学一线教师在师范生培养上的深度融合。

3.1建立建全地方政府—高校—中学三方融合的师范生培养机制。它是全面培养师范的政策保障,是解决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互聘、相交交流、共同培养师范生的有力保障。

3.2在地方政府—高校—中学三方融合的师范生培养机制下,加强高校数学教学论授课教师走进中学一线参与教学与教研活动的频次和人数。高校数学教学论教师人有进入中学一线,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学数学教学活动全过程、才难了解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方向和做法、才能在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以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3.3在地方政府—高校—中学三方融合的师范生培养机制下,高校要建立建全课程教学论教师与中学一线教师互聘的制度保障,使中学教师能进得来、高校教师去得了的互聘制度,让中学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实用的教学手段和现行的教学理念带进高校课堂,让双方相关教师共同完成好师范生的人才培养任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4加强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库建设,以案例+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库是解决有理论少案例的有效方法,它可有效改变学生只记忆文字理论而没有实际理解理论的不足,也是改变教学者在教学中只讲纯理论而少实例说明的困惑。

3.5加强课堂教学与教师资证考试内容的有效融合。教师资证的取得是师范进入教师行列的通行证,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丰富而全面,其中不少内容是课程教学论中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进行相应内容的教学,可使学生感觉到,书本知识的应用就在身边,可让学生感到数学教学论知识的重要性。

     3.6加强师范生进行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探究。有了中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参与,有了高校教师的案例教学,师范生就有了一定理论认知和案例体验。可以就现有案例让学生就现有优秀案例进行解剖案例中所含教学论中的理论、原则、方法等,再尝试自行教案设计的撰写;也可就中学教师的教学视频先听老师的点评再参考差点评其他教学视频。

    3.7加强见习、实习、研习与数学教学论理论相融合。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很快就会结束,但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工作并没完成,在见习、实习、研习过程中加强用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去理解、探究一线的教学过程必不可少,同时用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去指导见习、实习、研习也是检验数学教学论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产出导向”是以培养学生出口的人才培养导向,是衡量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度量尺,是指明人才培养方向的指路牌,为探究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2017.01.16

[2]段馨娜.数学教学论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06.86-87.

[3]邓海龙.“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理念、假设与流程[J]..外语教学2018.3.55-59.

[4]孙连山等.产出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75-79.

作者简介:游学民(1967-),男,湖北安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

项目名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的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