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

申金坤

身份证:370103199811201025    山东省装饰协会  25002

论文摘要:目前建筑设计以视觉设计为主导,忽视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体验和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已不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关注多感官的感觉和体验。本文通过分析“五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与作用,系统阐释了建筑空间“五感”的设计手法与运用。作为建筑设计师应该积极将“五感”设计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探寻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五感;建筑设计;感官体验

1引言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说过,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受器官组合, 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 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体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人们从出生开始 ,就通过视觉、听力、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全方位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需要看见外部事物,听见外界的声音,闻到外面的气味,品尝食物的味道,触摸真实的世界。我们认识事物并且做出判断,都是通过“五感”进行综合判断并做出决定。如果缺失了一种感官,对外界的感知就不全面,就难以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当今,建筑设计往往只关注人的视觉感受,而忽略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感知和体验。由此导致建筑空间设计过于单一化,仅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而忽略了人们的感官、心理和精神感受,使建筑成为一座冰冷的驱壳。但事实上,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已不仅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希望能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层面感受到建筑带给自己的愉悦和感受。正如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所说,人的感官是对世界大胆开放的,他们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器官,观察人如何感觉物体将给予设计新的方向。因此,从人的“五感”体验出发进行建筑设计,将“五感”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2 “五感”的涵义及作用关系

2.1 “五感”及“五感”设计

“五感”是人发挥眼、耳 、鼻 、舌 、身五种生理感官功能,自发形成的对事物和环境的视觉感、听觉感、嗅觉感、味觉感、触觉感,这五种感觉是人感知世界的普遍方式。人通过“五感”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意识地感知、分析、处理,在大脑中对各种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事物和环境更高层次的理性认知。

 “五感”设计就是将人的“五感”运用到建筑设计中,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来进行一系列相对应的建筑空间设计,从而拓宽传统视觉空间设计范围,创造利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的空间,得到全方位的空间体验、情感认知和精神愉悦。

2.2“五感”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人类“五感”虽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却相互配合,协同感知,形成整体的感知系统,一个感官感受到外界讯息,其他感官也会有所感受,形成感官共鸣。正如德国美学家费歇尔所说,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支。多少能够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和声、看不见的象征,也就引起了共鸣,这样,即使是次要的感官,也不会被排除在外。

建筑空间的感知与视觉系统的引导密不可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根据建筑空间的不同,发挥着各自强弱不同的影响作用。听觉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也是人类感受建筑空间的主要信息来源。触觉相比于其他感觉更加具体,可以帮助其他感官获取外界信息源。尤哈拉·帕里斯玛将触觉称为“肌肤之目”,他认为触觉是“感官之母”,是一种将人自身融入人类世界的感官模型。

由此可见,人的五种感知是同时进行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牵制,密不可分。任何一种感知的缺失,都会严重影响人们对于真实建筑空间的感知和体验,使人们产生错觉。在建筑设计中,若是片面的强调“五感”之中的任何一个,而忽视其他感觉的设计,都会导致人其他感官体验的缺失,很难给人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和精神愉悦。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全面地应用听、嗅、视、触、味这五种知觉,融合“五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才能使人们真实地体验到建筑空间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建筑空间的“五感”设计

    当今建筑设计越来越多元,“五感”设计思想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在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官体验的建筑中,已经开始体现“五感”设计。

3.1视觉设计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是人们了解和感知客观世界的主要手段。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场景都是首先通过视觉传入人的大脑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使人们能够看清和了解世界。从古至今,视觉形态设计始终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到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从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 SOHO 与摩天大楼,都把视觉作为重要的感知要素来设计。

通常情况下,针对视觉进行设计多在空间、形态、颜色、光影等方面体现。例如加拿大的梦露大厦每层的建筑布局都在变化,没有统一的基准平面,由建筑空间和秩序构成了建筑形体的韵律感,十分巧妙地形成了梦露大厦婀娜的建筑体态,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再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外观看上去像鸟筑成的巢穴,整个建筑通过迪士尼巨型网状结构联系,自然形成建筑外观,如同孕育生命的巢穴,赋予建筑无与伦比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当前建筑设计只注重造型的视觉设计,为了造型牺牲功能、为了形态不顾感受,对人的其他感觉的忽视造成建筑的人性缺失。因此新时期的建筑师有必要反思单纯追求视觉形态设计造成的弊端和局限,探索其他感官在建筑设计中应有的作用。

3.2听觉设计

听觉是人类获得空间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际交往和环境认知的重要渠道。听觉是非常机敏的感官,人们通过听觉能够感知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听觉设计可以强化人对空间的体验,唤起人们对特定建筑空间的联想和记忆。

听觉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虽不如视觉广泛,却也不乏经典之作。例如莱特的流水别墅堪称建筑史上的传奇,其设计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潺潺的悦耳的流水声,这声音与建筑造型、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愉悦人的身心。又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采用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圆周率精确,弧度的设计十分规则,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的琉璃瓦,形成了独特的回音效果。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听觉设计往往被忽视,如何充分利用听觉元素进行建筑设计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考量,使之像视觉一样成为建筑设计必须融入的设计元素,以增强建筑空间的设计特色、识别度和感知意境。

3.3嗅觉设计

嗅觉是所有感觉中最为神秘的存在,比起视觉和听觉,嗅觉更加细腻敏锐,是识别一座城市或一座建筑最有趣的途径和角度,它不仅能传递各地的自然气候信息、泥土、植物、材质的信息,也能传递人们生活习惯的信息。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闻到一种熟悉的气味时,我们的大脑便会去捕捉过往的一个场景,从而带给我们一定的情感体验和记忆。正如帕拉斯玛所说,人们在一座城市中最强的记忆是对空间气味的记忆,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让人们重新进入一个已经在视觉记忆中彻底被抹去的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设计的材料运用和不同空间的功能性质是嗅觉影响空间环境的主要因素。经过嗅觉设计的特定气味可以带给人们特别的感受,从而提升建筑空间的质量,也可用于阐释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例如彼得·卒姆托在德国 Mechernich 为圣徒 Niklaus von flue 建造了一座还愿堂,业主是一位农民,他在被确诊心脏病后多年依然健在。这座还愿堂在建造时先用112根松木搭起一个类似土著营地的锥形结构,其上通过手工压制了 24 层水泥,然后点燃内部的松木进行焖烧,这个过程使松木浓烈的木炭余香留存到了建筑的墙壁内,墙壁散发出的松香缓和了朝圣者的身心,营造出自然安谧的纪念建筑氛围。又如西班牙马德里由卡诺建筑事务所完成的嗅觉艺术展览馆,其设计的本意是让人们尽可能的减少视觉刺激,而将关注度转移到嗅觉上来,创造一个即便不在视觉上做任何事情也能够很吸引人的空间,因为嗅觉事实上是离人们情绪最近的感官。

总体而言,嗅觉的感知在建筑设计中扮演者着看似微妙但却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嗅觉设计营造更加人性化和辨识度的建筑空间,对于提高建筑品质、唤起人们的记忆和情感认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3.4味觉设计

比起其他感觉,味觉在建筑中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具有特殊功能,所产生的作用也极为微妙,非常奇特和令人难忘,不同的味道很容易唤醒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感应。

不同的建筑空间对味觉是有刺激作用的,不同设计形态和材质的空间适合不同的味觉体验。例如坐落于西班牙的LESCOLS餐厅就是一个将视觉和味觉巧妙结合的建筑空间设计,树木、石墙、路堤环绕在建筑周围,犹如城市中的绿洲,餐厅随处可见透明的树脂玻璃桌椅,以减少人工痕迹,层叠的玻璃表现出光与影独特的视觉效果,客人仿佛飘浮在空中一般,在这样纯天然极富特色的餐饮环境中,人们的味觉很自然的会被激活,从而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就餐感受。

建筑味觉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们生理上的感受,更能满足人们心理上的感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使身心得以纾解和放松。作为建筑师,我们在塑造建筑空间环境时需要从人的味觉感受出发,注重建筑的味觉设计,充分体现人的味觉体验,建立满足不同感知需求的、全面的人性化设计。

3.5触觉设计

触觉是直接的感知方式,具有直接性和三维特性,因而具有真实性。触觉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空间、材质、温度、湿度、大小和肌理的差异,不同环境带给人们不同的触觉感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和情感体验。

在建筑空间中,人们通过直接接触所产生的触觉感受将深刻影响对建筑空间及其材质的体验、审美和心理感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种子殿堂”,由中间的“盒子”向各个方向伸展的6万余根透明的亚克力管构成,形成一朵巨大的灰色“蒲公英”,那些亚克力管形似蒲公英的触须,仿佛从建筑物本身长出,随风摆动,蓬松柔软,人们可以用指尖拨动每一颗种子,感受松软墙体的起伏,形成与这座建筑亲密友好的互动体验。

当今社会人性化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注重建筑与人的互动触觉体验和良好感受,为强化人的触觉感知度来进行更加人性化、多样性的设计。

4 结语

以往以视觉为中心的建筑设计忽略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感知和体验,使人们失去了感受空间的多种可能性,导致建筑设计的单一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五感”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日益受到重视,“五感”设计能够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空间质量,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记忆唤醒和情感体验。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拓展建筑设计的新思路,努力将“五感”设计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探寻更加人性化、更加多元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为人们提供全方位感知建筑空间的新的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2.尤哈尼.帕拉斯玛,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8

3. 周梦佳、蔡平,“五感”设计在景观中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 1): 83—86

4. 叶茂乐,李艳艳,浅析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J],福建建筑,2014(9):62—63

5. 曹荣涛,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J],山西农经,2017(7)83

6. 张妍、郭晋哲、韩卓、王靖婷,“五感”建筑——浅析感知型功能性建筑[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30-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