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研究

高继祥[1],黄可可2,王永华2*

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温州市部分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充分、效果不理想,与全民健身预期差距大。研究认为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对外开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探索创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开放的温州模式,打造后疫情“国家运动健康城市”样版。

关键词:温州市 中小体育场馆  对外开放  

前言:

全民健康的背景下,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成为限制全民健身开展的瓶颈问题。但是我国教育系统场馆资源丰富,具有设施齐全、覆盖面广、布局更合理、离社区近等优点。倡议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始于2009,由于制度、利益尚未理顺,大面积推广进展缓慢。温州作为国家运动健康和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城市,共试点开放100多所。调查研究温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探究温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对合理充分利用健身资源,积极构建“15分钟健身圈”,促进全民健身,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内容

1.1研究对象

从温州市对外公布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名单中选取人口比较密集的20所学校为研究对象(中小学各10所)。研究其开放的现状、开放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政府网站等搜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法规政策,并且进行整合分析,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2访谈法

走访体育教育方面专家和学校主管领导,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学校场馆资源已开放情况、现实困境、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疫情困扰,45%的访谈采用电话采访的形式。

1.2.3实地调查法

对部分温州市对外公布的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的学校进行实地的调查,就其开放情况、锻炼情况、管理方式调查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温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2.1.1场馆开放

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仅为30%20所学校仅有6所学校真正对外开放,且全为中学。有些学校门口虽然挂有对外开放的标识,但也不允许外人进入。开放场馆类型方面,多以室外的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为主,室内场馆均未对外开放,偶有开放也基本上是熟人相带的方式进行。

2.1.2学校主体开放意愿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意愿低。在所调查的学校中,甚至一线体育老师都不知道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调查发现在所调查学校,均无专人负责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也无相关的场馆实施开放流程、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突发意外事故的预案。

2.1.3校园体育锻炼情况

已对外开放学校进入学校锻炼的人较少,没有达到预期开放的效果。在调查的对外开放的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最多一天约有300人进校锻炼,其它均不到50人。进校锻炼人大多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老年人家庭携带锻炼为主。

2.1.4场馆开放的配套管理

场馆开放不仅仅是开放主体的责任,受到多方面影响,如体育锻炼安全保障、责任认定、场地维护、日常管理等。受多方面协调支持因素影响,场馆开发保障方面存在不足。

2.2温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

2.2.1安全责任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校方反映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责任问题,近年偶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尤其是学校师生人身安全是学校考虑的重中之重。事故责任的模糊认定成为学校开放场馆资源的主要顾虑。

2.2.2经费保障因素

调查发现,70%学校存在体育场地设施老化问题,加上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体育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市政府规定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不以盈利为目的。每年对开放学校1.5--4.5万元的经费补助,这与学校要承担的责任不对称,表现为权、责、利不均衡。

2.2.3管理因素

现行的学校主要职能是教学管理,目前学校体育本身仍处在弱势的位置,所以群众体育更不可能是学校管理者考虑的重点。我国目前的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离的现实情况加之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不利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到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较少,没有形成预期的体育锻炼效果。场馆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3.2建议

3.2.1要重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温州城区人口密度大,人均体育场馆资源严重不足。但是学校体育场馆丰富,能有效改善群众体育锻炼需求与资源局限矛盾。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扩大服务供给,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2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制度化法规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法规文件。《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温州市关于中小学小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都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做了规定。但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学校体育法律法规意识有待提高,监督主体责任有待明确。至于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应积极的参照《民法》、《侵权责任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体育法规文件中补充完善,为学校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处理提供法律依据,要明确学校是开放的主体,从而从法律上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将《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立法列入

2022年立法正式项目,如果能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制定更详细可行的规范,无疑对温州市全民健身的促进大有裨益。

3.2.3经费的投入多样化

对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维修、更新、管理等经费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也可以充分利用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城市”的有利政策条件,授权学校合法有序引导社会体育组织的资金人力、管理方面的资源,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开放,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目前双减政策下,可以尝试课外体育兴趣活动或课余体育锻炼(体育俱乐部),丰富学校学生的业余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开展体育培训的同时逐步有序开放。

3.4.4管理机制灵活化

在组织管理方面,一方面学校可在体育组(部)下设专门的场馆组,负责体育场地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在保证好正常学校教学和课余训练前提下,合理安排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利用,协调保卫、财务、医护、后勤等部门岗位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和校外的社会体育组织进行合作,尤其是在节假日可委托其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对校外进校的体育锻炼的人员管理,学校可以借鉴目前新冠防控的一些措施,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前提下,充分利用大数据,健康行程码,人脸识别等技术,做好进校锻炼的人员的管控。

参考文献:

[1]翟水保.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现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04):139-144.

[2]朱文英.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致害责任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06):493-496.

[3]王凯珍,李骁天.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07):1-7.

[4]汪全胜,卫学芝.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开放的制度约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05):55-60.

[5]闫士展,孙庆祝,马德森.“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21-26.

[6]张奇.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开放立法的协调性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4):90-95+100.


[1] 第一作者:高继祥 男(1977.10--) 讲师  硕士 温州医科大学

2*通讯作者:王永华 男(1975.09--)副教授  硕导 温州医科大学

基金来源:2019年度温州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JG2019011);2021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1wsk208);202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2NDJC102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