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优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优化措施

邓志军

广西能建宏湖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公司 广西崇左 532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以及新农村、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需求增势强劲,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农业产业发展、扶贫移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地方政府与电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在项目规划、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等方面的配合和监督,才能更好地推动农网建设。 从目前改造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农网配电的升级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农网配电优化改造的质量。 

关键词:农网改造,改造升级,优化措施

 1农网改造升级存在的问题

 1.1在整个农网改造和现代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大部分农村电网分散,地理环境恶劣,建设单位日常精确管理过程中难以精确控制。与此同时,安全风险逐步增加。农网改造现代化进程中,施工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差别很大,施工总体质量差。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节省人力物力、施工现场管控不到位。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很长时间,在农网改造和自动化的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肯定会增加。施工单位施工水平及技术能力较差,施工过程没有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操作方法。缺乏标准化和标准化的精确控制和管理方法,特别是在某些安全设备的精确控制和管理方面。因此,这些安全管理和设备本身的质量不仅不符合某些标准和要求,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和自动化工作时也会带来安全风险。 

1.2农网改造后还有一些问题需解决 
  经过历年的农网改造,农网设备技术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供电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能量越来越大,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一是电网结构仍需改善,局部地区110,35kV变电站电源布点不足,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大。二是局部地区配电网建设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国家“家电下乡”和“农户增收”等刺激农村消费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变化,造成局部地区电压低、过负荷,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用电需求。三是农网规划建设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站址和走廊通道落实难度加大,与公路、铁路、水利等其他行业相比干扰突出,征地拆迁赔偿费用不断攀升,青苗赔偿无参考标准,特别是35kV项目和部分中心场镇存在阻工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2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控措施 

2.1工程安全质量精准管控举措 
  加强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的精准管控。县公司业主项目部设置负责项目安全质量精准管控专人,保证现场监理人员配置满足现场控制的实际需要。建设单位安排负责报送“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的专人,全权掌握并安排施工作业计划,全面履行业主、监理、施工“三方”责任,确保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措施准备就绪。充分利用“配网工程现场安全管控系统”及“风险控制平台”,每日监控系统使用情况,每周通报考核,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及现场管控的精准性。此外,自动化信息管控平台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制定现场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开展现场管理。严格精准管控劳务分包,业主项目部审查劳务承包商的资格、劳务承包合同,并将其报告给建设单位建管部门进行记录。另外,经过专门审查分包单位承载能力,做好审查记录,将不合格分包企业纳入农网工程建设“黑名单”。合理安排农网工程进度。农网工程近两年投资多,工程多,农网工程过重,安全精准管控压力大。施工企业充分考虑到工程进度、工程安全两者的关系,工程进度服从绝对现场安全,科学合理制定工程计划。做好工程进度、安全和工程承载能力等因缺乏安全措施而引起的事故预防。加强安全巡逻和评估。农网建设安全精准管控重在现场管理,关键在于预控措施的落实。各级建管单位要重点检查“三防三十条”、“十不干”、“配网十八项禁令”,包括防高出坠落、防触电伤害、防倒杆断线的安全措施落实。 

2.2严格改造标准

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针对农网建设存在的问题,电网企业应大力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农村电网。一是提升供电能力,服务社会民生。根据用电负荷发展情况,在部分区域新增变电站布点,提高电网供电能力;新建或改接10kV线路,着力解决线路“卡脖子”和设备过负荷问题。二是完善网架结构,消除薄弱环节。依托上级电网变电站建设,缩小供电半径;通过加强10kV及以下线路联络、更换陈旧细小导线等措施,持续改善农村配电网络结构;通过改造农村0.4kV线路,优化低压供电范围,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三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增加配电变压器数量,提高无功补偿容量,提高农村电压质量,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提高农村供电能力,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四是推进配电网标准配置,提升装备水平。建设完善配电自动化装置,对不符合新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力设备进行更换,提高农网安全运行水平。

2.3电网改造智能化 
  按照国家电网企业“三型两网”的建设发展规划,为了不断提高农网科技含量,稳步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企业在原有设备加装智能终端,由光纤传输到测控装置,提高了保护的抗干扰性、可靠性和测量、计量的精度,建成了具备双环自愈功能的光纤通信电网,变电站、供电所光纤通信及电网覆盖率达到 100%。企业坚持安全、优质、经济、低碳、高效的电网发展理念,大规模应用非晶合金低能耗配电变压器和可调容配电变压器,积极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先进技术,实现通过电脑和手机 APP 远程实时监控配电变压器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参数,随时随地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保持经济负载率;配网线路全部实施绝缘化改造,从而打造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农村配电网,彻底消除了供电安全隐患,更好地发挥电网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平台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网改造项目中,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全过程管控措施,确保农网升级改造建议得以全面落实,实现经济结构和管理结构同步升级的目标,也为管理项目的综合性优化提供保障,落实新方法、新举措,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为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工程任务,需要广大农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规划设计探析[J].吕劲哲.南方农机.2018(02) 
 [2]宁夏吴忠地区农网改造工作的开展[J].王栋.电气时代.2018(08)